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军业 《河北渔业》2007,(10):27-27,60
青海省乐都县属青藏高原地区,海拨2 200 m.由于气候寒冷多变,多年来池塘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河蟹养殖尚属先例.2006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在乐都县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高原河蟹养殖经验,现将养殖试验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河蟹单养与套养“太湖1号”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在高淳区养殖面积较大,2012年河蟹养殖面积达22万亩.但由于河蟹上市比较集中,季节性较强,养殖效益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河蟹价格走低会直接引起养殖效益减少甚至导致亏本的局面.近几年青虾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且上市周期时间较长,在河蟹塘中套养青虾,可以降低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比较单养河蟹、蟹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两种生态养殖模式,讨论了套养青虾的注意事项以及效益分析,为降低河蟹养殖风险,提高河蟹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迅猛发展,河蟹全国产量由1993年的1.75吨到2001年突破24万吨;价格已从前几年一路攀升步入微利时代,现在每公斤仅40~60元乃至20元以下,养殖者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亏损,甚至亏损额较大。继续养殖河蟹还有没有利润?这是从事河蟹养殖众多生产者迫切关心的问题,如何熟练掌握河蟹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河蟹品质,增加养蟹效益更是养殖户所迫切希望的。1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平衡产量和利润的关系目前小规格河蟹冲斥市场,导致价格猛跌,50~100克的小规格河蟹的价格在1993~2002年期间下降了85%,2002年苏北每只50克左右的小规格河蟹已下跌…  相似文献   

4.
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养蟹业迅猛发展,其中尤以江、浙、皖三省及上海发展最快,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有网围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庭院养殖及集约化养殖等,在养殖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水质污染、病害日益突出。因此,采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河蟹养殖的优良环境,新型消毒剂如氨基酸碘、溴氯海因、碘制剂及中草药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避免了常规消毒剂的不足,有效抑制了河蟹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控制了河蟹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促进了河蟹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蟹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成蟹池塘养殖中的水质理化因子、蟹种的放养密度、投饵量、河蟹的生长速度、死亡率以及河蟹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等,为河蟹养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黄鹤忠 《内陆水产》1998,(12):16-17
在河蟹人工养殖生产中,养殖成活率的高低,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调查,总结出如下一些关键技术,以供参考。1选择优质苗种选择抗病力强、种质好的河蟹苗种是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的物质基础。目前市场上的河蟹品种虽然都叫中华绒鳌蟹,但由于其长期生长的水系、盐度、温度等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地区种或亚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有所不同,因而其养殖成活率也有较大差异,最好选择长江水系河蟹(俗称长江蟹)作为养殖对象。其中又分3类:第1类是从长江中捕捞获得的各种规格蟹种,这种河蟹苗在上溯徊游…  相似文献   

7.
宜兴市官林镇河蟹养殖专业户史建明,2003年开始从事河蟹养殖,养殖面积90亩,前三年亩效益都在千元左右。2006年实施河蟹高效综合生态养殖技术,走出了一条科技增效的养殖之路,养殖效益比前三年年均增收翻五番。  相似文献   

8.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养殖。笔者采访了一些河蟹养殖大户,现将他们池塘养殖河蟹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兴化市是闻名全国的河蟹养殖大市,现有76万亩河蟹养殖水面,2008年获得"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荣誉称号,2012年河蟹产量达5万t。全市拥有泓膏、板桥、金香来、金沙沟等多个河蟹品牌,随着河蟹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病害多、生长慢、规格小等因河蟹种质退化而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不少河蟹养殖户期盼着河蟹养殖新品种的出现,以此走上一条高产高效的致富新路。兴化市老圩乡朱文村河蟹养殖户杨天贵,在2012年3月上旬购进了河蟹养殖新品种"长江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省名特优水产养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省河蟹养殖发展迅速。伴随着我省河蟹养殖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河蟹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会对养殖水体中的水草资源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合理调整河蟹放养密度及实行鱼、蟹轮养的同时,采取人工的方法栽种水草,恢复河蟹养殖水体中的水草资源,对我省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金湖县宝应湖农场拥有无公害养殖基地称号,2011年河蟹养殖面积达666.7hm^2(1万余亩)。多年来.受河蟹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等因素影响,河蟹的规格和品质有所下降,已影响到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池塘河蟹品质和池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2011年宝应湖农场承担了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12.
池塘河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池塘养殖中,水质若能够满足要求,河蟹就能顺利生长发育;要管理好池塘河蟹养殖用水,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质变化的普遍规律,在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的现象和水质监测结果,对水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池塘养殖水质概述做好池塘河蟹养殖水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养殖需要的水质标准,以便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把水  相似文献   

13.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彦  颜昌胜 《中国水产》2009,404(7):40-42
为了探索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2008年在洪湖市滨湖河蟹板块养殖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龙虾156kg,河蟹115kg,亩产值6932元,每亩纯利4500元。  相似文献   

14.
河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优水产品。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养成规格偏小,病害增加,加上滥用药物,导致蟹价下跌,传统养殖方法与河蟹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不适宜,影响了河蟹的生长和品质。为促进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利用自然生态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2001~2002年我们承担了河南省科委“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无公害河蟹技术研究”试验项目,试验的四个网围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规格150~300只/公斤的扣蟹34.6万只,年底获商品蟹10250公斤,平均规格120~154克/只,获净利润9.22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  相似文献   

15.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养殖生产,种草放螺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增加河蟹抗病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成的商品蟹个体大,无污染,品质佳,提高池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河蟹(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得益于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效益的驱动,河蟹养殖规模和产量也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总产量达649 240 t,比1990年的593.3 t增加了1 000多倍。虽然在淡水养殖品种中,河蟹产量所占份额不高,只占淡水养殖总产量(2 471.93万t)的2.63%,但从养殖面积来看,由于其单产只有75 kg/667 m2左右,因此实际上养殖面积很大,约为淡水池塘养殖总面积(2 449 911 hm2)的23.56%。河蟹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而龙虾的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在"蟹、虾双百工程"项目的影响下,采取了在河蟹池中套养龙虾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河蟹池套养龙虾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江山  乔国祥 《水产养殖》2010,31(7):41-42
<正>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发展河蟹养殖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目前江苏的河蟹养殖已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其产量占全国河蟹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在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优化养殖结构、引导渔民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如何进一步发挥江苏的资源、区位、  相似文献   

19.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非常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品。河蟹是重要的名优养殖品种之一,池塘养殖河蟹以其投资少、易启动、风险低、效益高的优势,成为水产养殖的重要项目之一。但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河蟹喜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因此,饲养河蟹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水  相似文献   

20.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6,23(7):12-13
随着河蟹价格下跌,河蟹养殖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探索养殖新模式,2004年我们进行了河蟹与鳜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试验面积86.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