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刨花润楠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为速生树种,适合广西北部地区规模发展。介绍了刨花润楠的育苗、种植及抚育、更新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刨花润楠(Machilus Paunoi Kanenira)又名刨花楠、粘柴(福建)、刨花(广东)、香粉树,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  相似文献   

3.
刨花楠又叫刨花润楠、粘柴、刨花。原产于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为樟科润楠属高大常绿阔叶乔木。刨花楠因其树体中含的一种特殊的黏液,过去妇女用其刨花泡水产生的黏液做头发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刨花润楠的木材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刨花润楠属难干木材,干燥速度4级,较慢;截面变形严重,达4级;扭曲明显,为3级;初期开裂和内裂等级分别为1级和2级。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5~30 mm厚刨花润楠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5.
坡向与造林密度对刨花润楠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葛山国有林场,通过对不同坡向和2种造林密度的10年生刨花润楠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刨花润楠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以东北坡的刨花润楠生长量最大,胸径达到8.1 cm,树高9.1 m;其次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最小。种植密度对刨花润楠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提高造林密度能够促进刨花润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丰顺县三个地方的18株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叶缘周长、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5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8株树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刨花润楠叶片表型变异丰富。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20%,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叶面积>叶片宽>叶片长>叶缘周长>叶片长宽比。聚类分析将18株刨花润楠分为4种类型:第Ⅰ类即普通型刨花润楠,包含10株树;第Ⅱ类是宽叶型刨花润楠,包含平远9号、丰顺10号、丰顺11号、丰顺12号、丰顺13号、平远14号等5株树;第Ⅲ类为窄叶型刨花润楠仅包含1株树梅县5号;第Ⅳ类是大叶型刨花润楠,也只包含1株树平远7号。  相似文献   

7.
刨花润楠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刨花润楠的生物学特性、采种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等,为刨花润楠人工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火力楠和刨花润楠接种AM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AM菌根真菌接种乡土阔叶树种火力楠和刨花润楠苗木,种植4个月后观测AM菌根菌对两种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种接种AM菌对其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火力楠的菌根效应较刨花润楠显著,苏格兰球囊霉90036菌株、地表球囊霉9004菌株和木薯球囊霉3008菌株适用于火力楠小苗接种,而刨花润楠有待筛选更适合该树种的优良菌种或菌株。  相似文献   

9.
刨花润楠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珍贵特色用材树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缓解珍贵用材供需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刨花润楠的开发利用价值、适生区域与研究现状,分析总结湖北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湖北省刨花润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可以加快刨花润楠苗木生长速度的生长调节剂,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PP_(333)、NAA、GA_3)及其不同浓度(0、60、120、240、480mg L~(-1))对刨花润楠幼苗进行叶面喷施试验,测定各处理后的苗高生长量,结果表明:PP_(333)阻碍苗木正常高生长,其余各种浓度的GA_3、NAA都有促进刨花润楠的苗木生长,以浓度240 mg L~(-1)GA_3或浓度480mg L~(-1) GA_3促进刨花润楠苗高生长作用最显著,浓度240mg L~(-1) NAA次之。  相似文献   

11.
刨花润楠对硝酸铅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刨花润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300 mg/L)的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胁迫则抑制生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SOD活性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略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刨花润楠幼苗对硝酸铅具有一定的抗性,适宜在一些硝酸铅污染地区进行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2.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1.5 a生小苗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影响刨花润楠SRAP-PCR扩增的模板DNA量、引物、dNTP和Mg2+体积摩尔浓度、Taq DNA聚合酶、退火温度6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2.5μL 10×PCR buffer、模板DNA量60 ng、Mg2+2.0 mmol/L、dNTP 0.225 mmol/L、引物0.3μmol/L和Taq DNA聚合酶1.25 U.对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刨花润楠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酸雨处理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苗木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pH值的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酸雨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苗木生长指标,采用苗木质量指数评价刨花润楠苗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酸雨处理对刨花润楠幼苗株高及地径的生长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对生物量积累没有明显的影响,改变了根系形态,使根系变得更短更粗。苗木质量指数(Q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QI排列顺序为硝酸型2.5>硫酸型4.0>对照>硫酸型2.5>混合型4.0>硝酸型5.6>硫酸型5.6>硝酸型4.0>混合型2.5>混合型5.6。  相似文献   

14.
刨花楠生长发育特点及开发前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河南省茶陵县桃坑乡刨花楠生长发育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途径的分析,认为营造刨花楠速生丰产林是值得推广的林业生产项目,并提出刨花楠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刨花润楠的优良特性及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刨花润楠为樟科润楠属常绿阔叶乔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泛,树形优美,萌芽能力强等特点,文章着重介绍了它的优良特性及育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梅州地区平远县、梅县区、丰顺县2015年收集的25株8a生野生刨花润楠Machiluspauhoi春梢为材料,利用Colorlmpact软件对图片色彩进行RGB数值提取并分析。结果表明:刨花润楠春梢颜色RGB数值变异丰富,颜色多样,有耐火砖色、锻浓黄土色、肖贡土色、乌棕色、褐色、草绿色、巧克力色、砖红色。因此可作园林绿化树种,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樟树、阴香、厚壳桂、刨花润楠、闽楠5个樟科树种进行育苗技术的初步探讨。通过几年的试验表明,阴香发芽率最高,为91%,其次是樟树88%,再次是刨花润楠80%。小苗生长最快是樟树,年增高65.5cm,其次为阴香53.4cm,最慢是厚壳桂年增高30cm。5个树种的袋苗高30~50cm时,均可造林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混合型)及pH为2.5、4.0、5.6的3个梯度,研究不同酸雨对刨花润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幼苗的栽培及耐酸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5(pH 2.5)、T6(pH 4.0)、T7(pH 5.6)等硝酸型酸雨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T7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T6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CK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最低。不同酸雨梯度间,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酸雨类型均能促进刨花润楠叶绿素含量的积累,酸性环境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及其种子贮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并进行了种子不同贮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开花结实期在不同坡向上差异明显,花期阳坡早于阴坡8 ~ 10 d,果期则早4 ~ 5d;刨花楠盛花期为4月5 ~ 15日,果熟盛期为6月中下旬;不同贮藏方法和贮藏时间刨花楠种子的保存率、发芽率、发芽势均有较明显差异,以低温湿沙贮藏效果较好,贮藏半年后种子保存率达100%,发芽率、发芽势达71.67%.  相似文献   

20.
不同立地条件刨花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建德市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刨花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林木生长与生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刨花楠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并以高强度聚集分布方式存在;刨花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刨花楠幼时喜荫、湿润环境,成年则喜光,较耐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立地上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