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鱼病远程诊断是在鱼病专家和养殖户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养殖户在就近第一时间即可接受外地专家对病害的诊断、治疗的指导,从而节约专家和养殖户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综合防病  相似文献   

2.
在海水鱼寄生虫病中,刺激隐核虫病对海水鱼的危害尤为严重。刺激隐核虫病是一种在海水鱼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鱼病,但该鱼病一旦爆发,常常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而许多养殖户因缺乏该病防治知识而对其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鱼病的防治依然是水产养殖过程的重要问题,我国很多科研院所对鱼病的发生、机理等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也出现了很多的防治站所,但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更需要一些在平时生产中较易掌握的鱼病诊断技术。我们根据多年来的鱼病临池诊断情况和经验,总结了一些通过肉眼观察能及时、准确判断和鉴别鱼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春青 《齐鲁渔业》2012,(10):23-25
每年的3~10月份是鱼病发生季节,5~9月则是鱼病的高发季节,鱼病防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年鱼产量的高低。现将鱼病的诊断与防治介绍如下,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6-7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霉雨期,这时也正值鱼病高发期。此时的特点是气压低,空气潮湿,阴雨天多,水体浑浊,透明度低,适合各种病菌的繁殖和生长,若养殖户忽视管理,不采取防病措施,病菌就会很容易地感染鱼体,引起鱼病,给生产带来损失。针对梅雨期间的各种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鱼病。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致使许多地区的鱼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兴礼 《齐鲁渔业》2007,24(2):14-15
高产草鱼种培育池因放养密度大,池塘水环境变化快,水质易恶化,所以易发生鱼病,特别是突发性鱼病,往往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鱼病已成为制约草鱼种培育能否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去年我们在3000 m~2的池塘中进行草鱼种培育试验,采用生态防病技术,从控制池塘环境、合理投放鱼种、投喂优质饲  相似文献   

8.
徐琴 《水产养殖》2011,32(3):8-8
从几年走访养殖户的经验看,养殖户在塘口边上多种一些大蒜,可防治鱼病,提高效益,促进摄食,提高品质。下面介绍几种大蒜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1)
结合近代规模化养鸡实践摸索和兽医临床观察,具体总结鸡马立克氏病(MD)的致病机理特点和临床特点,纠正业内对MD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控该病,从而达到防病减病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常见鱼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导致许多养鱼户在鱼生病时束手无策,往往由于不对症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有些养渔户由于大量使用一些化学药物,对养殖水环境和鱼产品造成较大的污染。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本市渔业实际,将一些常见的较易混淆的鱼病鉴别诊断及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防治方法作一些探讨,供广大渔业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夏季鱼病防治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病防治方面,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一些养殖户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杀菌、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根据笔者的经验,发现这种方法在高密度精养、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药物性鱼病暴发、鱼类死亡的极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9):40-40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的多发时期,此时由于水温高或水质特殊、一般按常规方法防治鱼病会出现问题,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却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怎样科学而有效地防治鱼病,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广大养殖户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现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高温期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罗非鱼暴发性鱼病开始肆虐,每年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往往只能怀着侥幸心理希望不要暴发此病。但每年一旦发生此病,大多数养殖户就会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以防为主,在罗非鱼暴发鱼病前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及时采取有效地治疗抢救措施,使暴发性鱼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养殖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获得较大的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病因分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牙鲆、大菱鲆是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的海水鱼类,也是形成“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主要品种,其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水质污染、养殖技术、管理等原因,养殖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近几年来,牙鲆、大菱鲆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盲目降低成本,养殖模式粗糙,养殖工艺混乱,造成养殖中鱼体质下降,鱼病泛滥,给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5~9月份是鱼病高发流行的季节,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养殖户的重中之重。一旦鱼类得病,能快速、正确地诊断鱼病就成了有效治疗、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闫茂仓 《齐鲁渔业》2005,22(2):26-26
当前鱼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交叉感染,鱼病症状日趋复杂,使诊断、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养殖户无法对症下药,只能凭经验用药,乱用药现象非常普遍,鱼病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鱼池防病用药是渔业稳产、高产的关键性环节,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好坏。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调查发现许多养殖户不注意鱼病的防治,随意乱用药,滥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用药方式方法上存在许多误区,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据此,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将一些实用技巧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所谓预防,关键在于平时在养殖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鱼病防治问题。在清塘消毒、投饵、施肥、水质调节、定期消毒、环境优化、日常管理等方面都要采取科学、实际的方法,严格把握操作技术,控制或避免鱼病发…  相似文献   

18.
渔药使用是渔业生产中防病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在夏秋季节是鱼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池使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使用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死亡。因此,在夏秋季节使用渔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去除霉变饲料毒素的几种方法一些养殖户由于饲料保管不当,使饲别发生霉变,产生大量毒素,不能用来喂鱼,即使投喂,也会带来诸如饵料系数提高,鱼类中毒,鱼病多发的不良后果,为减少饲料损失,不引起鱼类中毒租鱼病的暴发,合理利用霉变饲料,现将我地在养殖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