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医不仅承担保护动物健康的职责,在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畜禽养殖业广泛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了耐药性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还给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克服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前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满足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兽医本科教育应与时俱进,建议在其基础课程中纳入细菌耐药性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畜禽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抵御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意识和能力,以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合格兽医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细菌性疾病造成养殖业经济损失日趋严重,使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性疾病成为经常性工作.滥用抗生素和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耐药菌株还可能将耐药性基因由动物转移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畜牧生产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每年约一半的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普遍使用于畜禽养殖业,抗生素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节约营养等作用。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够完善,受利益驱使等原因,厂商和养殖户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盲目添加、滥用抗生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发细菌耐药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生态及损害经济等影响。现就我国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作为鸡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优势致病菌,严重影响了禽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家禽体内大量未被吸收的抗生素随尿、粪等排泄物排出,并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鸡粪源性耐药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对禽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指导作用。为此,本研究通过从鸡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探明其耐药情况,为禽养殖场合理防治疫病提供参考,并为有效减少细菌及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自1949年首先在仔猪和雏鸡饲养中使用抗生素以来,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10~1/5)。但是,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不仅会导致器官病变,而且还能把人体变成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由于在食用动物养殖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和复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但问题不能忽视。很多地方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已远远超出了抗菌的范围,不但存在超剂量使用行为,还存在滥加使用残留量高、毒副作用大的抗生素类药物的行为,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给畜禽疫病防治带来了新的难度。专家提醒广大养殖户不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是一  相似文献   

7.
滥用抗生素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畜禽养殖业生产中,引发了诸如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出现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阐述了在畜禽养殖业中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旨在倡导科学使用抗生素,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以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调查和数据统计报道我国近年来的兽用抗生素使用、养殖业用药背景、抗菌药物耐药、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库研究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等现状,并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和监测现状,提出了我国政府与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科学评估分析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变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完善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加强教育和宣传等应对措施,为解决全球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生素在养殖场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各国兽用抗生素分类分级使用管控实践,整理了养殖场抗生素合理使用建议,为养殖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使用,由于其残留及细菌的耐药性等问题而危害人类健康,某些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还会使动物和人致畸、致癌、致突变,特别是欧盟已法定从2000年开始,在所有成员国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因此,新型、安全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替代品的研制和应用就显得日趋重要。纯天然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其特有的无毒害、无药残、安全方便、功能全面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畜禽养殖业的极大关注,并广泛地应用在畜牧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卢成合 《畜牧市场》2006,(12):57-58
在当今养殖行业里,传梁病种类越来越多,治疗难度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养殖业广泛使用了许多新的疫苗和菌苗,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但抗生素在抵御,控制疾病以及提高生产力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确保动物健康所必需的药品。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使得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影响到人体健康.这个问题已引起世界动物保健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欧洲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起辅助治疗作用的抗生素.近年来.美国已冻结了新型抗生素的审批.世界卫生组织更关注这个问题,目前已把畜禽食品所导致的人体病原的耐药性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编按]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给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创新团队,系统研究了细菌在抗生素长期使用下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英文杂志《抗菌药物和化疗》上。据了解,该项研究揭示了细菌中携带的质粒在不同抗生素使用条件下,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不断获得新的耐药基因,以  相似文献   

13.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禁止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已成为全球养殖业的趋势。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与日俱增,抗生素为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过分的依赖抗生素及滥用现象的发生,细菌耐药性及其药物残留等棘手问题也随之而来,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面对抗生素的广谱  相似文献   

15.
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新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在我国养殖业中一直存在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问题 ,并因此造成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难题 ,给畜禽疾病防治带来更大挑战。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种 :1 细菌产生水解酶 ,破坏抗生素的结构使其灭活。2 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蛋白结构和数量 ,使细菌对抗生素不再敏感。3 外膜屏障及外流泵作用使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累减少 ;使得抗生素活性浓度降低。其中由第一种原因所致的耐药最为常见 ,如耐药细菌产生 β -内酰胺酶 ,打开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 β -内酰胺环这一关键部位 ,使其结构破坏 ,丧失…  相似文献   

16.
兽药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疾病及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的物质,在养殖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高效优质动物养殖业的保障.特别是在现代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中,兽药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兽药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应用最多、数量最大的抗菌药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对人类、环境和疫病防治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欧盟将于2006年1月1日全面禁止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我国对兽药包括抗菌药的管理和使用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抗生素使用的现状及思考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残留和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不禁抗生素无异于慢性自杀,在政府的积极作为下,明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禁抗元年。  相似文献   

18.
饲用抗生素的耐药、残留及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际社会因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而引发了“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利弊之争”。争议的结果是将治疗用和饲用抗生素分开 ;各国家内部也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定抗生素的生产品种、使用对象、用量、休药期、配药及药物最高残留量。在后一方面 ,瑞典正府可谓作出了表率 ,作为一种政治性政策 ,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禁令自 1 986年起执行。但是 ,这一举措也使瑞典的养殖业蒙受损失 ;饲用抗生素的减少使治疗抗生素用量增加 ,仔猪发病率增加 ,死亡率上升 ,使养殖业销售额和利润下降 ,1 0年来 ,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与…  相似文献   

19.
1抗生素的残留和耐药性传递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或滥用所造成的耐药性和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各种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已证明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可以在人群中的细菌、动物群中的细菌、生态系中的细菌之间互相传递。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以在畜牧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更甚。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发布公告,2020年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维护动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此外,四环素类药物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对养殖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动物源性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