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 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 年根 1 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 7 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 1 m × 3 m、1.5 m × 3 m、2 m × 3 m、0.75 m × 4 m、1 m × 4 m、1.25 m × 4 m 和 1.5 m × 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 2 年,连续 7 年调查 7 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 7 年 1 m × 3 m 和 0.75 m × 4 m 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 140 万条 · hm-2,第 8 年均超过 140 万条 · hm-2。栽植前期(第 2 ~ 4 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 5 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 3 年(第 6 ~ 8 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 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 3 m 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 1.5 m × 4 m(63.87%)、1.25 m × 4 m(61.44%)、2 m × 3 m(61.27%)、1 m × 4 m(59.19%)、0.75 m × 4 m(55.79%)、1.5 m × 3 m(53.67%)和 1 m × 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 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 3 m 行距。比较前 5 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 4 m 和 1 m × 3 m 的最高。综合稳产 3 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 200 g 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 4 m 行距和 2 m × 3 m 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 4 m 行距,1 ~ 1.25 m 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不同栽植密度的长富2号/SH1/八棱海棠苹果树体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定植后第3年,行株距为4.0 m×1.5 m、4.0 m×2.0 m、4.0 m×2.5 m时,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株产等差异均不显著,行株距4.0 m×1.5 m的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第4年,行株距4.0 m×2.0 m、4.0 m×2.5 m的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株产均明显高于行株距4.0 m×1.5 m的;第5年树体进入初盛果期,行株距4.0 m×2.0 m与4.0 m×2.5 m的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等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均远高于行株距4.0 m×1.5 m的,行株距4.0 m×2.0 m的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新品种‘北冰红’、品系‘2001-1-135'和‘98-8-165’为试材,研究了株距0.5、0.75、1.0、1.5m,行距2.5、3.0m,不同株行距和架式组合试验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篱架株行距(0.5~0.75)m×2.5m和小棚架0.5m×3.0m,建园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植株感霜霉病害较重,导致第2年植株萌芽率和坐果率低而大幅度减产.小棚架株行距1.0m×3.0m单株保留2个主蔓和1.5m×3.0m单株保留3个主蔓,分别需5a和6a进入盛果期,表现植株感染霜霉病轻、坐果率、果实含糖高、产量低.株行距0.75 m×3.0m单株保留1个主蔓的小棚架,始花期早,4a生树可进入盛果期,表现产量最高,果实品质好,1.0m×2.5m单株保留2个主蔓的篱架产量较高,这2种架式和株行距表现试验当年和试验第2年稳产.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新品种‘北冰红’、品系‘2001-1-135'和‘98-8-165'建园适宜的株行距和架式是:0.75m×3.0m的小棚架和1.0m×2.5m的篱架.  相似文献   

4.
桃不同树形的冠层特征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三主枝挺身开心形(株行距为3 m×5 m)、Y字形(株行距为2 m×5 m)和主干形(株行距为1.2m×2.5 m)3种栽培模式下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产量、品质等指标,提出适宜西北高旱桃区发展的树形及栽培模式。【方法】应用CI~(-1)10冠层分析仪和树体调查法对比研究4~6 a生'陇油桃1号'3种栽培模式下枝条生长量、冠层结构、果实产量、品质。【结果】4~6 a生主干形666.7 m2枝量为1.04万~1.20万条,高于其他2种树形;树体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树形,但直射透过系数最低;主干形树形可以提早丰产,但由于栽植密度过高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数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树形。三主枝挺身开心形初果期每666.7 m2产量高于Y字形,随着树龄的增长Y字形桃树每666.7 m2产量逐年高于三主枝挺身开心形,但二者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初果期主干形冠层结构成型快,产量高,能尽早收回成本,但主干形果实品质较低;Y字形与三主枝挺身开心形果实品质好,但前期产量低,进入盛果期后Y字形产量逐年上升,是现代果园较理想的树形。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团建立2hm2库尔勒香梨矮密栽培试验示范园,进行香梨矮密早丰试验.试验园定植2~3年生嫁接苗,株行距1.5m×3m、2m×4m和3m×3m,设株行距3m×5m(常规栽植株行距)园片为对照.矮密栽培试验示范园定植第2年见花,第3年挂果,第4年3种栽植密度的666.7m2平均产量达112.33kg;对照园按当地习惯进行常规管理,管理较粗放,定植第4年只少量结果,666.7m2产量仅16kg.试验示范园比对照提前1年结果,定植第4年的产量为对照园的7倍.  相似文献   

6.
正1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1.5 m×4 m,2 m×3 m,或2 m×4 m,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可采用1.5 m×6 m,667 m~2栽77~111株。667 m~2产量控制在4 000~5 000 kg。2树形培养2.1第1年梨树苗(1年生)定植后栽植定干,根据  相似文献   

7.
金珠果梨是在豫西深山区野生沙梨中选育出的地方特色梨品种,平均果重125g,果形长椭圆形,形似芒果,颜色金黄,风味酸甜适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7.6%。萌芽率中等,成枝力强,易成花,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强,栽植第2年见果,5~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667m2产量3500~5000kg,没有大小年结果现象。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植技术选大苗、壮苗,挖大穴,晚栽(惊蛰后),浇透水,覆地膜,实行宽行密植栽植。行距应大于株距1.5m以上,一般采用1m×3m、1.5m×3m或2m×4m和1.5m×4m的栽植密度。每年秋末(土壤上冻前)或晚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春季定植不同类型SH系矮化中间砧(SH1、SH3、SH6、SH9和SH40)苹果苗(宫藤富士/SH系砧木/平邑甜茶),株行距为1.5 m×5.0 m,纺锤形整形修剪,常规管理。2016年调查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差异,为苹果矮化砧木的筛选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栽植第8年(2016年),各中间砧嫁接树体的砧穗干周比无显著差异;SH1和SH6中间砧嫁接的树体最矮,SH40最高且冠幅最大;树体干周直径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SH3、SH9、SH6和SH1;各中间砧嫁接树体总枝量均超过140万条·hm~(-2);SH6嫁接树体短枝比例最高,树势中庸;SH3和SH9短枝比例最低。各中间砧嫁接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SH3(72.88%)、SH6(70.85%)、SH9(65.51%)、SH1(62.23%)和SH40(61.82%),SH6嫁接树体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和40%的区域最小,仅为2.08%和4.17%。比较各中间砧树体连续稳产4年的结果情况,SH6嫁接树体4年(2013—2016年)累计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SH1产量较低,SH9稳产性较差。各中间砧嫁接树平均单果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 SH6 SH9 SH3 SH1。不同中间砧嫁接树果实不同类型糖含量和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总酸含量、不同类型酸的含量(除草酸外)和比例差异不显著;SH6嫁接树果实糖酸比显著高于SH1、SH3和SH9。综合树体的生长和结果能力,SH6为中间砧嫁接‘富士’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重茬苹果园栽植坑内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有机肥、表土混匀回填,然后定植秦星苹果树。试验结果表明:重茬栽培的秦星苹果成活率达100%;定植后第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380 kg,第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1 037 kg,第5年平均每667 m2产量2 700 kg,第6年平均每667 m2产量4 753 kg;果实品质及树体生长状况与枝类组成均与没有栽过苹果树的新地块栽培的秦星苹果(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1栽植密度通过对冬枣主产区调查发现.生产中冬枣有各种各样的栽植方式,株行距有1m×2m、1m×3m、2m×3m、3m×4m、3m×5m,4m×5m、4m×6m等,也有2~4m×8~20m的枣粮间作形式。据试验。冬枣开始结果的l-3年.产量与植株密度呈直线相关.单位面积产量表现为植株密度的曲线函数,表明密植有助于前期高产。  相似文献   

11.
1富士苹果的定植密度 短砧+短枝型,密度1.5~2m×2~3.5m每667m^2栽22~100株,短砧或短枝型,密度2~3m×4m每667m^2栽56~83株,乔砧密度3~3m×4~6m每667m^2栽28~56株。栽培方式:长方形栽植(即行距与株距相差2m左右)较好,通风透光好,果实着色艳丽,品质优,便于管理,适于机械化作业,南北行向较好。  相似文献   

12.
1 园地的选择 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PH值7~ 8的微碱性、含盐量 <0 .5 %的风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为宜 ,选择水源足、交通方便、地势平缓或平坦的土地建园 ,不宜在低洼处建园。2 沙棘品种的选择 选择果实大 (单果重 0 .5 g以上 )、产量高 (平均单株产量 2 kg以上 )、无刺或软刺大果沙棘的嫩枝扦插苗或根蘖苗 ,以保持原品种的性状及区分雌雄株。3 栽植密度及雌雄株配置 一般以产果为目的的沙棘园 ,株行距采用 2 m× 4 m;以采条为目的采穗圃 ,株行距采用 1m× 3m。沙棘为雌雄异株 ,雌雄比例及配置方式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若雄…  相似文献   

13.
1、合理定植 园址应选择地下水位1.5m以下,含盐量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1.05%、3.40%)的沙壤土或壤土.栽植密度按3m×4m,4m×4m或3m×5m的株行距挖宽1.0m、深45cm定植沟,施腐熟纯羊粪1.2kg/株,拌熟土回填20cm,再栽无病虫害,茎粗1.0cm、高1.2m以上的2年生杜梨苗.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15.
模式一:小冠疏层形。栽植株行距为3m×4m或4m×4m,每667m2栽植40~60株。树体结构为:下部先培养3大主枝,而后上部培养2~3个小枝。上下层间距80~100cm。其间选留5~8个2次枝(结果母枝)。树冠总高为2~2.5m。这种模式在陕西大荔、临渭、礼泉等县区采用较多。优点:利于通风透光;树势较稳定;高产优果效果显著;劳动强度较小。缺点:树形培养较慢,一般需5~7年;前期产量偏低。模式二:双倒“人”字形。栽植株行距为1m×3m或1.5m×3m,667m2栽植250株左右。树体结构为:下部侧向先培育2大主枝,其后上部再培养2个小主枝,其间留5~8个结果母枝。纵向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月12~15日,我们在仪征市张集林场对1hm2(公顷)定植成活的实生板栗进行了就地高接,1993年即开始结果,预计666.7m2(1亩)产50kg,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计划性密植 定植前深翻改土,并按每666.7m2施入土杂肥5000kg、菜子饼150~200kg、磷肥150kg。定植时期为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发前,实行计划密植,即栽植时密度按株行距1.5m ×2m、每 666. 7m2定植 223株,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间伐或移栽。第1次间伐或移植按2m × 3m株行距留株,每 666. 7m2  111株.第 2次间伐或移植按3m×4m、株行距留株,每666.7m2 56株。2就地高接 板栗栽植后固树体内…  相似文献   

17.
七月脆枣为鲜食特早熟品种,其果个大、品质优,在本地7月底8月初成熟上市,发展潜力较大。为了提高七月脆枣的早期产量和效益,于2004年春,在临猗县黄河珍稀果品开发中心示范园内,按1m×2m和1.0m×1.3~2.7m的株行距(667m2333株)栽植0.67hm2,进行高密、早丰简化栽培试验。该园土质为塘土,有机质含量1.5%,pH值7.5。通过采取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实现了第2年挂果,第3年丰产,667m2(亩)产达1500kg;第4~5年进入盛果期,667m2(亩)产量应控制在2000~2500kg。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树形与整形因其密度大,树形采用主干形和自由纺锤形。整形以夏…  相似文献   

18.
以爱宕梨为试材,进行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层厚度40 cm、有机质含量0.52%的砂石山地,采用2m×3m的株行距栽培爱宕梨,通过挖沟施肥改土,壮苗精细栽植;栽后连年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及时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采用细长纺锤形整形修剪;及时刻芽、拉枝开角和防治病虫害等,定植第3年666.7m2产量达2985.9kg,第4年达4300kg,第5~7年稳定在5000kg以上,第8年达5600kg,平均单果重410g,果实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高纺锤形简化整形技术适用于矮化密植栽培,株行距1~1.5m×3~4m,666.7m2栽植110~222株。1高纺锤形的树体结构树形呈高细纺锤状或圆柱状,冠幅小而细高,平均冠幅1~1.5 m,树高3~4 m,主干高0.8~0.9 m,中心干上着生30~50个螺旋式排列临时性小主枝,结果枝直接着生在小主枝上。小主枝平均长0.5~0.8m,与中心干的平均夹角约为110°,同侧小主枝上下间距约为20cm。中心干与同部位的主枝基部粗度之比5~7∶1。成形后的苹果树秋季666.7m2留枝量8万~12万条,长、中、短枝比例1∶1∶8。冠幅等于株距,行间留有1.5m以上的作业  相似文献   

20.
耿伟波 《现代园艺》2023,(5):17-18+21
通过对不同栽植密度果树的树体测量以及果实的产量、质量的测定,发现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各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栽培密度(5m×6m)的树高最大,胸径接近最大,冠幅与最大值仅差10%,果园覆盖率仅次于4m×5m,总体生长效果最好,单果质量最大,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接近最大。从果实的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最大值,硬度适中,维生素含量接近最大值,总糖和最大值差异较小,可滴定酸适中,在所有密度试验中表现最佳。综合来看,在新建果园中,这一栽植密度的果实树冠生长较为均衡,产量较为均衡,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