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盲蝽越冬卵在枣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天津市大港、静海、宝坻等六区县的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树冠上部的分布明显多于树冠下部,树冠外围略多于内膛;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各器官上的分布为枣头残留橛处最多,枣股次之,树皮缝隙处绿盲蝽越冬卵分布最少,其中枣头残留橛带卵率为29.8%~54.9%,枣股带卵率为4.4%~28.4%,树皮缝隙带卵率为4.4%~9.9%。经调查发现,枣园周围或行间种植棉花的枣树上绿盲蝽越冬卵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
《果农之友》2011,(6):51-51
绿盲蝽象又称牧草盲蝽,能危害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多种经济作物,1年发生4~5代。绿盲蝽象在枣树上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枣树幼芽、叶、花蕾、花和果实进行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小斑点及不规则小孔,枣吊受害似烫发状,花蕾受害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形成小斑点。绿盲蝽象以卵在枣树病残枝、剪口、蚱蝉卵穴和多年生枣股等处越冬,萌芽期开始孵化为若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静海冬枣树上绿盲蝽的世代发生规律与枣树物候期的关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第1、2代在枣树上为害。第1代绿盲蝽从4月下旬枣树萌芽期开始孵化,成虫在枣头生长期(5月下旬)出现,至幼果膨大期(7月上旬)结束,历时1个月左右,成虫产卵于枣花蕾上且分散;第2代绿盲蝽在枣树大蕾期(5月下旬)孵化,成虫在果实生长期(7月下旬)迁出枣园;第3、4、5代绿盲蝽在棉花或其他植物上为害,第5代绿盲蝽成虫在冬枣果实着色期初期(8月底)陆续迁回枣园,在枣头摘心后的断茬处或粗皮裂缝处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4.
枣树萌芽期注意防治绿盲绿盲蝽是一种主要为害棉花的害虫,但近几年在枣树上的为害十分严重,致使枣树枝叶破损,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个别枣园甚至绝产。该虫在河北省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枣股内越冬,当枣树萌芽后,越冬卵孵化,若虫集中为害嫩芽,直到5月中旬越冬...  相似文献   

5.
农业及物理防治对枣园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给枣树罩上防虫网,枣树上绿盲蝽的数量极少,寄生蜂的数量相对增多。黄色粘虫板对绿盲蝽具有诱杀效果,蓝色粘虫板和粘虫胶的效果较差。在枣园周边插种的向日葵和玉米上绿盲蝽发生的高峰期比枣树早,而且数量大,这表明向日葵和玉米对绿盲蝽有诱集作用。在枣树生产中可利用防虫网阻隔,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利用插种向日葵和玉米诱集绿盲蝽,并结合化学防治杀虫。同时,还可利用绿盲蝽在向日葵和玉米上发生高峰期早的特点进行枣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减少绿盲蝽在枣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6.
11月至翌年3月(休眠期) ①落叶后解除草把,刮树皮,剪除病虫枝、枯死枝、损伤枝,清扫枣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的病虫害。 ②刮除老树皮后进行树干涂白(涂白剂配比为植物油0.5份、石硫合剂原液3~5份、食盐0.1份、生石灰10份、水30份),并结合涂白,刷除树干上越冬的龟蜡蚧和梨圆蚧。 ③封冻前,深翻树盘,拣拾虫茧、虫蛹,消灭在土中越冬的枣尺蠖、绿盲蝽象、桃小、枣瘿蚊、桃天蛾等害虫,并浇1遍封冻水。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葛氏梨茎蜂生物学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氏梨茎蜂在沈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的当年生枝条干梢基部越冬。成虫羽化出枝后,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产在梨树新梢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封顶梢上不产卵。一般剪口下2 cm处、直径在2.1 mm以上的新梢幼虫越冬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颜色粘虫板与性诱捕器对枣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使用4种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枣园内不同样地不同方位的绿盲蝽进行诱集,并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调查绿盲蝽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绿色和黄色粘虫板诱集效果最好,蓝色次之,黑色最差;全年中6月下旬、10月上旬诱虫量最多,7月下旬与8月诱虫量最少;枣树样地中间位置的绿盲蝽种群数量多于边缘。【结论】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粘虫板颜色(p 0.000 1)、悬挂方位(p 0.000 1)、悬挂样地(p=0.004 3)对绿盲蝽诱虫效果有极显著影响,且粘虫板的颜色与悬挂方位间具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 0.000 1),悬挂样地、方位与粘虫板颜色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71 2)。研究结果表明了粘虫板对枣园绿盲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为实际生产中枣园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盲蝽在枣树上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盲蝽在河北沧州枣区一年发生5代,以卵越冬,主要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1~2代危害枣树的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2代成虫转迁至棉花或杂草上危害,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再迁回枣树上产卵越冬。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第1代若虫孵化期、第2代若虫孵化期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有效药荆为20%氰戊菊酯1500倍加20%吡虫啉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从秋季落叶后到早春发芽前,为枣树的休眠期,这一时期病虫越冬场所比较集中,龄期一致,冬眠时间长,活动能力弱,此期进行防治,省工省药,对减轻病虫危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扫落叶枯枝许多病害如枣锈病、炭疽病和某些害虫如绿盲蝽象、枣刺蛾等,都在树下的枯...  相似文献   

11.
樊新 《山西果树》2014,(5):62-62
<正>威海市环翠区苹果园从2010年开始种植鼠茅草,一次种植,连年生草,周年管理仍按常规进行。3年后调差显示生草园绿盲蝽的发生数量显著减少。分析原因,绿盲蝽食性极杂,以卵在果树芽鳞片内越冬,春季孵化后危害果树嫩梢,其生性活泼,一旦坠落地面,因生草园地下有充足食源,则留在地下继续取食;清耕园地下杂草较少,缺少食源,则返回树上为害,并且第2、3代可能继续为害果树嫩梢。因此连年种植鼠茅草对减轻绿盲蝽危害有积  相似文献   

12.
枣球蜡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对西宁地区枣球蜡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枣球蜡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球蜡蚧在西宁地区1a发生2代,以2龄若虫聚集在榆树枝条及其分叉处越冬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为害,5月上旬2龄若虫蜕皮成为雌成虫,5月下旬第1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586~1 100粒,平均产卵827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卵期为30d,卵的孵化率为100%。若虫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为害。9月中旬第2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250~620粒,平均473粒。第2代若虫在10月至11月上旬为害。卵发育起点温度7.39℃;有效积温266.53日.度;预测式为:N=(266.53±23.24)/T-(7.39±0.87)。  相似文献   

13.
核桃树休眠期间修剪伤流严重,为了减少伤流,促进核桃树体生长,在秦岭山区以休眠期修剪为对照,在核桃落叶前、萌芽前及萌芽后进行修剪,监测不同修剪时期对枝条伤流量、剪口枯枝长度、萌芽率、成枝率、枝条生长状况及结果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对照)修剪的伤流量最大且持续时期最长,且极显著高于萌芽前修剪;与休眠期(对照)相比,3个修剪时期的剪口枯枝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减小;落叶前和休眠期(对照)修剪的萌芽率均较高,萌芽前修剪居中,萌芽后修剪的较低;萌芽前修剪的成枝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修剪时期;萌芽前修剪的雌花序数、雌花数、结果数、翌年结果母枝数均高于其他修剪时期,且1年生枝长势最好.综上,推荐秦岭山区核桃在萌芽前15d左右进行修剪,可减少伤流,提高核桃产量,促进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14.
冬枣4月树液开始流动、发芽,此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病虫害有:1绿盲蝽,以卵在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越冬卵孵化盛期在4月25日前后。4月5日前后初见若虫,每次降雨后2~5天内便有1次孵化小高峰。2枣瘿蚊,以幼虫危害枣叶及嫩梢。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在树冠下土壤内做茧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第1~4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份,山西运城地区枣园出现了绿盲蝽严重危害枣树的现象。枣农普遍反映:“喷药次数不少,芽叶仍遭虫咬,新叶出现枯斑,叶片生长残缺,枝条长成蒜苔,枣吊变成烫发,防治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对稷山、临猗、芮城、平陆、盐湖等地的枣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果农之友》2009,(2):42-43
1清园枣锈病、绿盲椿象、枣刺蛾等病虫害在树下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枣树落叶后应及时清扫枣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烂果和杂草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蜜源-糖醋液各成分对绿盲蝽的引诱效果,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进行了绿盲蝽对寄主植物及蜜源-糖醋液各个组分的趋性研究,结果显示:雄虫对蜜源-糖醋液没有明显的趋性(P=0.44),而雌虫有明显的趋性(P<0.01);蜜源-糖醋液及其组分枣蜜、冰乙酸、酸醇混合物均能引起雌虫的趋性反应,红糖并没有明显的效果,而无水乙醇对绿盲蝽有极显著的趋避性(P=0.007 6);蜜源-糖醋液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要高于具花枣枝(P<0.05)和苜蓿(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修剪方法对鲁北冬枣盛果期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3年,连续7年进行了不同修剪方法对鲁北冬枣盛果期树生长结果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修剪处理(合理冬剪加花期枣头摘心)树的根量、冠幅、干周、枣头特别是强壮枣头有效二次枝数量、枣股尤其是壮龄枣股数量等均明显大于主干环剥树,产量显著提高,果品质量(果重、全糖含量等)有所改善。对枣股枣吊叶片的测定表明,在6月30日以前及果实发育中后期,其全糖和全氮含量明显提高。树体营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根、枝条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修剪加主干环割、修剪加主干环剥处理的效果较单纯主干环剥为好。为好.但也不及合理冬剪加花期枣头摘心处理。  相似文献   

19.
枣树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树体结果量有相关性,要控制合适的结果量。沧州金丝小枣单个枣吊平均坐果数0.7~1.0个时裂果和浆烂果轻,产量高,质量好。在1.5个以上时,发病严重。绿盲蝽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汁液,使枣树不能正常发芽展叶,花蕾停止发育,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枣果产量  相似文献   

20.
1绿盲蝽暴发成灾的原因 1.1气候条件适宜提早发生 绿盲蝽的越冬卵在旬均温达到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开始孵化。2008年3月11~20日,旬均温13.1℃,空气相对湿度60%;21-31日旬均温为11.6℃,空气相对湿度56%;4月8~13日,连续6d(天)降雨,空气相对湿度61%~80%,平均温度15.1℃;19-22日,连续4d(天)降雨,空气相对湿度61%~88%,平均温度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