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养殖池塘使用年代的增长,池塘池埂坍塌,池底淤泥沉积增厚,水利、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渔用设备、机械简单落后、配备不全,导致渔业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优化池塘养殖环境,近年来,贺兰县结合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及池塘改造、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项目,配套制订了相应的惠农政策和激励措施,按照"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实施了以池塘清淤改造以及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渔用新设备、新机械示范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经过项目实施场点近几年的养殖生产证明,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池塘养殖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为代价,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安全问题严重。因此,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渔业,探索无公害养殖和健康生态养殖的高产高效池塘养殖技术,并大力推广,使渔民增收,环境友好。1技术概述高产高效关键养殖技术集成是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渔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渔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管理规范化,提高池塘效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构建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县,总面积为1266km2,兴利库容17亿m3,约占山东省淡水总面积的45%,湖底平缓,水深一般1~2m,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微山县调整优化湖区渔业及水禽养殖布局,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发展生态化鱼鸭养殖.通过分区划片,对现有滨湖带池塘进行清理改造,在同一区域内规划鱼鸭池塘混养区、湿地净化区等功能区,构建封闭式池塘-湿地生态养殖系统,示范推广鸭-鱼-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模式,配套养殖设施、养殖管理等措施,获得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以期解决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的低效益和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每666.67 m^2均产罗氏沼虾223.7 kg、环棱螺233.5 kg,每666.67 m^2均总产值1.285 1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378 6万元,投入产出比1∶1.42,投资收益率41.77%;对照池每666.67 m^2均产商品鱼1 895.5 kg,每666.67m^2均总产值1.934 2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163 5万元,投入产出比1∶1.09,投资收益率0.09%。采用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可利用环棱螺的池塘底部生态净化作用,充分利用罗氏沼虾残存饵料,实现虾螺互利、虾螺产品双丰收,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综合效益,为柳州市螺蛳粉提供优质螺蛳原料。本技术模式与按照主养罗非鱼及套养其它鱼类的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666.67 m^2池塘利润提高2 000多元,利润率提高1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养殖池塘条件、养殖前准备工作、蟹鱼种的放养模式以及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海水经济鱼类,其人工繁育养殖技术发展迅速。本文从池塘处理、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养殖收获4个方面介绍了半滑舌鳎与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复合池塘养殖典型模式构建与应用"成果,在湖北省武汉市通过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鉴定。该成果针对池塘淡水养殖存在的水体环境和质量安全问题,围绕高效、生态、节水、安全的池塘养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基于稻田异位修复的复合池塘养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并  相似文献   

8.
在“退鱼还湖”政策的强力执行,传统的大水面围网养殖、围栏养殖等逐渐被取缔,池塘养殖的面积逐年扩大。而传统延续下来的精养池塘,不可避免仍将对池塘生态产生影响,仍将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文章分析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空间环境,在池塘表层设置一定面积的人工生态浮床系统,种植蔬菜,水体环境中养殖不同品种的鱼类,池塘底层环境养殖鳖,水中微生物生态环境控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池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渔业增产、增收。笔者经过几年试验,探索出1套菜-鱼-鳖-微生物技术操作规程,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制定了鱼鳖同池生态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投放、饲养管理等技术具体要求,适用于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问题一直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在简述了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的两种模式:稻田湿地—异位生态修复模式和稻鱼生态养殖修复模式及其效果,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和淡水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冯碧凤 《当代畜牧》2014,(26):95-96
深入挖掘澳洲淡水龙虾的池塘养殖技术,对于推广和探索澳洲淡水龙虾的生态养殖,推动我国水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澳洲淡水龙虾的生物特征,然后简要描述了该种类虾池塘养殖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投苗技术、饵料投喂方法、日常管理方法等,最后介绍了病害清除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技术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而且造成水质污染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为此,2015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乔庞渔场开展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试验研究。鱼菜共生就是在养殖池塘种植蔬菜,水面种菜水下养鱼,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净化水质,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郧南区潘家湖水产养殖场为了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在2014年至2016年,每年拿出了3hm~2的池塘开展翘嘴红鲌成鱼池塘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获得平均667m2收入8710元的较好效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工厂化、规模化不断扩大,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超标,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蓝藻水华现象频发。蓝藻水华通过产生蓝藻毒素影响水质指标等引发水体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进而影响养殖动物免疫力。鉴于蓝藻危害的严重性,本文综述了蓝藻毒素的概况,蓝藻毒素对水生动物的危害,以及目前行之有效的几种生态防控措施(包括构建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微生物降解技术、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及营养调控策略等),并对今后有关富营养化池塘中蓝藻清除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美玲 《兽医导刊》2017,(18):216-217
小龙虾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美味食材.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促进小龙虾产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小龙虾养殖塘的建设要求入手,对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池塘虾蟹生态养殖微孔管道增氧高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进行池塘虾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16675m2池塘中收获河蟹2800kg,平均单产达112kg/667m2,平均效益达7500元/667m2。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虾蟹养殖增产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创建澳洲淡水龙虾无抗养殖技术,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澳洲淡水龙虾在北方地区池塘的养殖特性,优化了关键要素,通过饲养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微藻粉和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等,实现替抗、无抗养殖,显著提高了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24~28℃水体中养殖体长规格分别为0.5 cm、1.0 cm和1.5 cm的小苗,养殖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地区是淡水鱼养殖生产基地之一,其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六十户乡生态渔村、青格达湖、柴窝堡渔场、红雁地渔场等。全市流水养殖面积约3.3hm~2,池塘养殖约300hm~2,水库养殖20hm~2,湖的养殖0.28万hm~2,年产鱼量在2800t左右,淡水鱼主要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花白鲢,目前新引进的品种有:白鲳、乌鳢、武昌鱼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及养殖池塘对台湾鳗鳅的生长、存活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泥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2万尾/亩(1池,1亩≈666.7 m~2)、4万尾/亩(2池)、6万尾/亩(3池),将土池塘养殖密度设为4万尾/亩(4池)。结果表明:1池、2池、3池、4池中台湾鳗鳅存活率分别为90.0%、80.0%、75.6%、8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体长增长率为4池2池1池3池。在相同养殖密度、不同养殖池塘条件下,土池塘台湾鳗鳅的纯利润和产投比均高于水泥池塘。  相似文献   

20.
春季池塘混养鱼类要想实现低本高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要做到以下七项注意: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2注意突出主养鱼类。主养鱼类就是池塘混养中主要养殖的鱼类,也是实现养殖效益的关键鱼类。实行池塘混养不是混养的种类越多越好,而是要突出主养鱼类。一般混养1~3种,不宜太多。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市场畅销、产量高、易饲养、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