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分别采用高、中、低3个浓度精氨酸(高质量浓度200μg/mL、中质量浓度100μg/mL、低质量浓度50μg/mL)处理体外培养的IPEC-J2细胞24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精氨酸对猪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pBD1、pBD2、pBD3)基因和PR39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精氨酸均能不同程度上调β-防御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本试验中精氨酸对PR39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丁酸钠对肠道寡肽转运载体(PepT1)及钠氢交换载体(NHE2、NHE3)mRNA表达丰度的调控,取刚出生未吮乳的仔猪小肠黏膜组织,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分别用0,2,4,8 mmol/L的丁酸钠处理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96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SYBR GreenⅠ试剂盒)检测PepT1、NHE2及NHE3 mRNA在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细胞中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用丁酸钠处理96 h后,PepT1和NHE2 mRNA的表达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NHE3 mRNA表达丰度的剂量效应不明显,只有在高浓度丁酸钠(8 mmol/L)组时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旨在初步探究猪m6A甲基化酶METTL3基因表达水平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损伤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稳定干扰METTL3基因表达水平的IPEC-J2细胞系,用1 μg·mL-1 DON诱导METTL3干扰组和对照组猪肠上皮细胞48 h,通过实时荧光...  相似文献   

4.
旨在揭示培育品种—苏太猪(杜洛克×梅山猪)F18大肠杆菌抗性的调控通路和重要候选基因,同时进一步探究中外猪品种F18大肠杆菌抗性调控遗传基础的差异。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苏太猪和梅山猪F18大肠杆菌抗性型与敏感型断奶仔猪全同胞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性相关的调控通路以及重要候选基因,并在细胞水平,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F18大肠杆菌刺激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后重要候选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利用qPCR检测重要候选基因在苏太和梅山断奶仔猪F18大肠杆菌抗性型与敏感型个体十二指肠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在苏太断奶仔猪F18大肠杆菌抗性型与敏感型个体中筛选出23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和糖脂类通路(glycosphingolipid biosynthesis-lacto and neolacto series),其中TLR5、IL-1β、FUT2为重要候选基因;2)不同血清型F18大肠杆菌(F18ac、F18ab)菌体分别刺激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后,FUT2、IL-1β、TLR5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其蛋白表达水平也表现为明显的上调,由此表明,TLR5、IL-1β和FUT2在断奶仔猪F18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3)组织差异表达分析显示,TLR5、IL-1β和FUT2在苏太猪抗性型与敏感型个体十二指肠组织中表达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梅山猪中TLR5、IL-1β表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UT2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课题组前期关于梅山猪及外来引进品种F18大肠杆菌抗性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及报道,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外猪品种F18大肠杆菌抗性调控的遗传基础确实存在差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CD14、TLR5等基因可能在中国地方品种—梅山猪抵抗F18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着免疫调控作用,而鞘糖脂合成通路及FUT2等基因可能在外来猪品种F18大肠杆菌受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8):53-56
为了在细胞水平上探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TAP1)基因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间的关系以及在机体抗大肠杆菌侵染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作用,选用3种主要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F18ac和K88ac)刺激离体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大肠杆菌刺激后IPEC-J2细胞中T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IPEC-J2细胞经过3种大肠杆菌刺激后,TAP1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倍数分别是对照组的1.7,1.8和1.5倍;3种不同的大肠杆菌刺激,TAP1基因在IPEC-J2细胞中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析3种大肠杆菌侵染离体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后T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TAP1基因的表达对仔猪抗细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作用,为TAP1基因作为机体免疫调控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猪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5,TLR5)基因表达水平与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试验通过不同血清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侵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同时通过脂多糖(LPS)分别诱导IPEC-J2细胞4和8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5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菌体侵染IPEC-J2细胞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诱导IPEC-J2细胞4和8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在LPS诱导IPEC-J2细胞8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诱导4h。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TLR5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LPS诱导及F18大肠杆菌菌体刺激IPEC-J2细胞后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分析了TLR5表达水平和F18大肠杆菌侵染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猪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细胞抵抗F18大肠杆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关于TLR5基因功能及其在大肠杆菌腹泻遗传育种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通过丁酸梭菌(CB)、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探讨CB对ETEC产黏附基因、产肠毒素基因以及ETEC刺激IPEC-J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设5组,分别为对照组、ETEC组、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ETEC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的ETEC,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 ETEC的同时分别加入1×106、1×107和1×108CFU/mL CB,对照组IPEC-J2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ETEC和CB,37℃培养2 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及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8与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B可有效抑制ETEC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脱落。与ETEC组对比,不同浓度CB干预后显著抑制了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的表达(P0.05),且CB浓度为1×108CFU/mL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不同浓度CB干预后,IPEC-J2细胞中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ETEC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较ETEC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B浓度为1×108CFU/mL时对IL-1β、IL-6和IL-8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1×107CFU/mL时对IL-2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以上结果表明,CB可降低ETEC黏附基因和产肠毒素基因表达,抑制ETEC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ETEC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猪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基因1(Naturalresistance-associated Marophage Protein 1,Nramp1)作为影响抗病力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在细胞水平上探讨Nramp1基因与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关系及其在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F18ab、F18ac和K88ac等3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刺激体外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菌体刺激IPEC-J2后Nramp1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18ab、F18ac和K88ac 3种大肠杆菌刺激IPEC-J2后,Nramp1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极显著(P0.01)上调,差异倍数分别为10、8、11倍,且F18ab和K88ac 2种菌体刺激后Nramp1基因的表达上调程度均极显著高于F18ac。本研究结果提示,Nramp1基因的表达与大肠杆菌的侵染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在大肠杆菌侵袭猪肠道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分析探讨了Nramp1基因的表达与3种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的关系,为Nramp1基因在大肠杆菌侵染机体的过程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猪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5,TLR5) 基因表达水平与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试验通过不同血清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侵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同时通过脂多糖(LPS)分别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5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菌体侵染IPEC-J2细胞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在LPS诱导IPEC-J2细胞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诱导4 h。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TLR5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LPS诱导及F18大肠杆菌菌体刺激IPEC-J2细胞后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分析了TLR5表达水平和F18大肠杆菌侵染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猪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细胞抵抗F18大肠杆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关于TLR5基因功能及其在大肠杆菌腹泻遗传育种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旨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探讨FUT2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猪小肠上皮细胞受到F1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侵染时的调控机制,为提高仔猪对F18大肠杆菌病抵抗力的分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分析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F18ab、F18ac感染和脂多糖(LPS)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前后的mRNA表达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肠杆菌F18ab、F18ac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前后FUT2的蛋白表达差异;同时设计并构建猪FUT2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筛选并获得FUT2基因稳定沉默的小肠上皮细胞系,检测FUT2基因沉默对其所在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其他关键基因(FUT1、ST3GAL1、HEXA、HEXB、B3GALNT1、NAGA)表达以及小肠上皮细胞E.coli F18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18大肠杆菌感染和LPS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后,FUT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大肠杆菌感染后小肠上皮细胞的FUT2蛋白表达上升。此外,本研究成功构建FUT2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并获得FUT2基因稳定沉默的小肠上皮细胞系;FUT2基因沉默后,其所在的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其他关键基因的表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U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ST3GAL1、HEXA和HEXB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而B3GALNT1和NAGA基因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FUT2基因沉默后F18大肠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结果显示,FUT2基因低表达可能不利于仔猪大肠杆菌受体的形成,以增强猪小肠上皮细胞抵抗E.coli F18感染的能力,本试验结果同时为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在仔猪抗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表达的影响。分别以乳酸锌、硫酸锌(锌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 mg/L)作用IPEC-J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GLP-2 mRNA表达,以β-actin mRNA水平作为内参对照。结果表明:在6、12 h检测时间点,不同锌源和水平及其互作对GLP-2 mRNA表达影响极显著(P<0.01);在24 h时不同锌源对其表达影响极显著(P<0.01),锌添加水平对其表达影响显著(P<0.05),不同锌源与锌添加水平交互作用则不显著(P<0.05);乳酸锌、硫酸锌促进GLP-2基因mRNA表达均具有正向浓度效应。乳酸锌和硫酸锌均可上调肠道细胞GLP-2基因mRNA的表达;在同等锌浓度水平下,乳酸锌促进GLP-2基因表达的效果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应激和氨基酸对上皮抗菌肽表达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作为研究对象,饥饿和大肠杆菌感染分别作为营养应激和细菌应激,丙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氨基酸处理,收集细胞m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相比,饥饿显著降低了小肠上皮细胞猪防御素2(p BD-2)、猪防御素3(p BD-3)和猪防御素EP2c(p EP2c)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和叉头转录因子4(Fox O4)的表达(P0.05),大肠杆菌对β防御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饥饿培养基)相比,丙氨酸处理未显著影响p BD-2和p BD-3的表达(P0.05),但显著提高了p EP2c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使p BD-2、p BD-3和p EP2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氨酸和异亮氨酸处理不同程度影响信号通路蛋白转录,丙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Sirt1和Fox O4的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Sirt1、Fox O1和Fox O4的表达(P0.05)。由此得出,营养应激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的表达,而氨基酸的补充可促进其表达,该调控作用可能与Sirt1和叉头转录因子(Fox O)信号通路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储蓄  张军霞  王晶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10):4063-4074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黄腐酚、异丹叶大黄素、去氧紫草素和毛蕊异黄酮与丁酸钠诱导猪宿主防御肽(host defense peptides,HDPs)表达的协同效果。【方法】中药单体黄腐酚、异丹叶大黄素、去氧紫草素和毛蕊异黄酮与丁酸钠单独或共同处理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和猪肺泡巨噬细胞3D4/31,通过测定HDPs的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抑菌作用,评估中药单体与丁酸钠协同诱导HDPs表达的效果。【结果】黄腐酚与丁酸钠共同处理对HDPs的表达不表现协同作用;异丹叶大黄素与丁酸钠共同处理可协同诱导IPEC-J2细胞pEP2CpBD3基因的表达(P<0.01);去氧紫草素与丁酸钠共同处理可协同提高IPEC-J2细胞内pBD3和PG1-5基因的表达(P<0.05;P<0.01);毛蕊异黄酮与丁酸钠共同处理可协同促进IPEC-J2细胞内PG1-5、pEP2CpBD2和pBD3基因(P<0.05;P<0.01)和3D4/31细胞内pBD3基因的表达(P<0.05)。中药单体与丁酸钠共同处理对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协作效果(P>0.05)。除黄腐酚外,其他中药单体与丁酸钠单独或共同处理后均可提高细胞裂解产物对ETEC的抑菌能力,其中毛蕊异黄酮与丁酸钠处理对ETEC的抑制具有最佳协同效果。【结论】异丹叶大黄素、去氧紫草素和毛蕊异黄酮与丁酸钠在诱导HDPs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和抗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猪轮状病毒(PoRV)感染仔猪肠黏膜上皮细胞(IPEC-J2)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硫酸小檗碱(BS)对PoRV感染的IPEC-J2中TGF-β_1、EGFR、EGF、IGF_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构建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重组质粒,绘制荧光标准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BS对PoRV感染的IPEC-J2中TGF-β_1、EGFR、EGF、IGF_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PoRV能够显著引起IPEC-J2变性和坏死脱落,用BS药物组的IPEC-J2则生长基本良好;同时计算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各因子mRNA表达的差异倍数,显示BS有促进病毒损伤IPEC-J2中TGF-β_1和EGFR mRNA表达,抑制EGF和IGF_1mRNA表达的作用。可见在肠黏膜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BS能够显著促进TGF-β_1和EGFR基因表达,但是抑制EGF和IGF_1基因表达,表明BS对各细胞因子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BS可能通过调节损伤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肠上皮细胞的增殖、转化,对受损肠黏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表达猪白细胞介素22(PoIL-22)并研究其活性,本研究从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扩增出568 bp的PoIL-22编码序列,并以其为模板进一步扩增去除信号肽的PoIL-22 471 bp序列。将该去信号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了重组蛋白PoIL-22(rPoIL-22),经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此外,以纯化的rPoIL-22刺激IPEC-J2后,能够上调IPEC-J2表达猪beta防御素2,并表现剂量依赖效应。由此证明本实验中表达的rPoIL-22具有生物学活性。rPoIL-22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粘膜免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6-302
旨在研究酿酒酵母细胞壁对体外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为揭示酿酒酵母细胞壁对机体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酿酒酵母细胞壁提取物(0,25,50,100,200,400mg/L)作用于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0,2,4,8,12,24h)后,检测上皮细胞SBD-1和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TLR2阻断试验来证实TLR2是否介导酵母细胞壁促进SBD-1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酵母细胞壁刺激瘤胃上皮细胞时,随着细胞壁浓度的增加SBD-1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酿酒酵母细胞壁质量浓度为200mg/L刺激12h时,SBD-1 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酿酒酵母细胞壁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同样在12h时,TLR2的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阻断试验表明TLR2可介导SBD-1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细胞壁可促进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质量浓度200mg/L时,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h时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而TLR2参与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CpG ODNs对猪免疫调节作用,设计合成了7条包含CpG单元的寡聚核苷酸。通过体外刺激3种猪源细胞,包括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和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探究了不同CpG ODNs处理过的IPEC-J2的抗病毒能力。不同CpG ODNs都能够使种猪源细胞TLR9和TLR3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转录水平升高,促进多种Th类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升高,促进干扰素和TNF-α和与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转录水平升高。CpG ODNs能够协助细胞抵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水疱性口炎病毒的感染,但抗病毒能力存在差异。CpG ODNs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猪用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IPEC-J2细胞加入浓度分别为0(对照)、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处理培养基培养24 h,分析海藻多糖对IPEC-J2细胞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12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但240μg/mL海藻多糖组occludin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claudin-1和Z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均显著降低了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和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40μg/mL的海藻多糖显著降低了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海藻多糖可以上调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改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猪(Sus scrofa)BPI基因的高效siRNA干扰载体,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猪BPI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参照猪BPI基因(GenBank登录号:EF436278)全长编码区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发夹siRNA干扰片段,并将其克隆插入pcDNA 6.2-GW/EmGFPmiR干扰载体中,构建猪BPI基因4个干扰siRNA表达载体RB1、RB2、RB3和RB4,1个阴性对照NC,并通过PCR和测序进行验证,构建成功后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并检测其干扰效率。结果发现,所构建的4个特异性siRNA载体均可显著降低猪BPI基因mRNA表达(P0.05),其中RB4载体干扰效果最好,其干扰效率达到69%。本研究成功筛选可靶向干扰猪BPI基因的高效siRNA,为今后在细胞水平进一步研究BPI基因对猪肠道革兰阴性菌感染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转录因子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调控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机制,本试验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USF1,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分析了USF1对SGLT1、GLUT2和GLUT5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USF1基因过表达的影响,糖类转运蛋白GLUT2和SGLT1 mRNA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增高(P0.01);而GLUT5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经过对这3个糖类转运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区USF1结合位点的深入分析,认为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转录因子USF1对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2和SGLT1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