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方法】以云南有代表性的61个梨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16个描述型性状和7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变异类型和多样性分析,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果实香气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的16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其中果实形状和果实成熟期的变异类型最多。各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5~1.88之间。19个梨地方品种果实在成熟时果皮分别着鲜红、淡红、粉红、暗红等不同盖色。7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25%~61.79%之间,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1.676~2.080,果实纵径、果柄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供试地方品种,WIW(硫化氢类)、W5S(氮氧化物)、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等3个传感器在模式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结论】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数量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筛选出会泽火瓢梨等7个果皮着鲜红色的品种可作为红色梨选育的优异资源。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61个云南梨地方品种,可用作地方品种鉴定的辅...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系统地鉴定草莓种质资源表型变异,明确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优异资源,为草莓品种改良及理论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对来源于国内、日韩及欧美的73份草莓种质资源的58个植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51个表型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包括34个描述型性状和17个数值型性状。描述型性状共检测出115个变异类型,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到0.85;数量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异范围为1.68~2.92,表明供试草莓资源性状变异丰富,尤其是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05)远高于非果实性状(0.61)。PCA分析结果均表明,日韩草莓与中国草莓在表型上较为相似,欧美草莓与亚洲草莓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评价值D鉴定出7份优等种质,长势和产量均强于和高于其他种质。【结论】初步构建了草莓种质资源在湖北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4.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的8个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横侧比(横径/侧径)、青皮厚度以及鲜坚果(去除青皮)单果质量]进行了测定,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基于青果的8个性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945%~34.62%之间,各性状依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果单果质量>鲜坚果单果质量>青皮厚度>青果纵径>青果果形指数>青果侧径>青果横径>青果横侧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青皮厚度与鲜坚果单果质量相关性小。8个性状均可以作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的衡量指标。96份种质聚类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具有青果单果质量大、鲜坚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的特征,第Ⅱ类群具有青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青皮较薄的特征,第Ⅳ类群具有果实小、青皮薄、果形椭圆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27份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纤维、香气和风味等5个质量性状以及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还原糖含量等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说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具有复杂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8.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测定福建省福州市65份鲜食橄榄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核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果实性状,统计分析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具体分级指标是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果实性状定性描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番茄353份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番茄353份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长势(1.50);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叶片长(2.07)和叶片宽(2.0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裂果率(73.08%);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4.83%,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17.5处将供试的353份资源划分为6个组群,第5组群包含138份资源,主要特点为果实圆形,生长习性为有限生长;第6组群包含203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生长习性为无限生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表型变异,通过相关性、主成分以及聚类等分析,对9个硬叶兜兰野生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硬叶兜兰居群间及居群内表型多样性,为硬叶兜兰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在居群间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居群内变异较少。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64%,居群间表型分化高于居群内表型分化。22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范围为9.52% ~ 31.48%,9个居群平均变异系数为14.55% ~ 18.51%,在表型间差异显著,在居群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花纵径等花部性状和株高等营养性状是硬叶兜兰变异的主要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中萼片长和花瓣长与大部分性状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冠幅、叶片数等营养性状与海拔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花横径、花纵径等生殖性状与海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居群可以聚类为3个类群,和硬叶兜兰地理分布距离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给笋子芥育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对18份笋子芥种质资源肉质茎产量与10个农艺经济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笋子芥种质资源具较大遗传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76%~40%;肉质茎产量与叶鲜质量、营养生长期、开展度、肉质茎横径、茎/叶、最大叶叶长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基本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叶鲜质量、营养生长期、肉质茎横径、开展度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936、0.933、0.865、0.858。叶鲜质量对肉质茎产量的直接效应(0.43)和总效应(0.936)均最大,是影响肉质茎产量最重要的性状,各性状对肉质茎产量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叶鲜质量>茎/叶>肉质茎横径>肉质茎纵径>营养生长期>茎形指数>最大叶叶长>株高>开展度>最大叶叶宽。综上所述,笋子芥丰产性育种应在增大叶鲜质量的基础上,选择茎/叶较高、肉质茎横和纵径较大以及营养生长期较长的品种,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98 份大葱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其16 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分别为株高和叶节紧密度,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质量。聚类分析可将大葱种质分为4 个类群,类群Ⅰ的种质多为“矮细”类型的直筒状葱,类群Ⅱ的种质表现为假茎短的鸡腿状葱,类群Ⅲ的种质主要为植株“高细”、假茎较疏松、出叶孔间距大的直筒状葱,类群Ⅳ的种质主要为“高粗”类型、蜡粉多、叶数多的直筒状葱。  相似文献   

16.
10份湖北地方红肉桃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收集的10份湖北省地方红肉桃资源的主要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观测分析。多数品种的共性特征是树体高大、树姿直立,具有典型的北方桃品种树型特点;但其花芽起始节位低、以复花芽和中长果枝成花为主,具有南方水蜜桃品种的成花结果特点。果实卵圆形、果顶圆凸、单果质量较小、果肉离核、果面有较多茸毛,具有地方品种的一些典型原始性状,同时又具有红肉、离核、耐贮运等优良性状。红肉桃7、8、1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地方特色品种在生产上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7.
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及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调查,并对其进行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和AFLP 遗传多 样性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 四川省和陕西省等地,共采集到52 份野生资源和2 份品种资源(包括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中华猕猴桃 红肉类型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在果实性状和DNA 分子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变 异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 对AFLP 引物共扩增出259 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56%, Nei’s 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 信息指数分别为0.318 和0.477;资源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68 ~ 0.883 之间,平均为0.714。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将54 份资源划分为4 个组,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单独聚为 一类;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亲缘关系较近且有按地理来源优先聚类的趋势。果实性状数据 和AFLP 数据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可结合用于红肉猕猴桃资源评价和保护利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方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存的50份福建省地方梨资源的26个果实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果实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应用Q型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种质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所收集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明显、果锈多、果面粗糙、果肉脆、风味酸甜、无涩味、果心小和成熟期为9月的种质居多,分别占92%、52%、54%、50%、50%、70%、54%和80%。(2)数量性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67.60%)最大,其次为可滴定酸含量(48.26%)、糖酸比(42.22%)和固酸比(41.14%)。(3)描述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0.324~1.660,其中颜色和形状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达1.698~2.074,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4)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4.71时将供试种质分为5个组,组内具有一定的特征,组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按地域聚类的趋势;R型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1.236处将果实性状聚为5组,多数性状间表现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5)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反映86.545%的贡献率,各性状贡献率较为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第1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而第2、4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第3主成分负向增长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  相似文献   

19.
秦岭与子午岭地区紫斑牡丹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境内秦岭与子午岭地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天然居群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叶片、花、果实器官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20个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在居群内仅有株高、全叶长和种子径差异极显著;2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71.0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2)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7.04%~21.66%,性状离散程度低;果实相关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45%,大于叶片(13.19%)和花器官(11.40%)。(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受营养生长影响较小。(4)地理生态因子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花器官性状影响最大,而年降雨量对果实性状影响最大;(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个紫斑牡丹天然居群被划分为3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而是与各居群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