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酪蛋白酶解产物β-酪啡肽-7的 HPLC分析和阿片活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法, 在酪蛋白2 h酶解液中检测到134.27 μg·mL-1的β-酪啡肽-7(β-CM-7); 其酶解消化液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收集物3、4组中也检测到β-CM-7, 含量分别为44.79和18.90 μg·mL-1;而1和2组中未检测到.细胞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 酪蛋白酶解液、柱层析收集的3、 4组均能抑制富含δ-阿片受体的神经杂交瘤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 纳洛酮可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证明有阿片活性. 1、 2组和酪蛋白本身无阿片作用. HPLC测定结果与细胞生物学鉴定结果相符, 证明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酪啡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β-酪啡肽对仔猪垂体前叶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酪啡肽7是 β-酪蛋白在消化道中的不完全酶解产物 ,它可被新生动物吸收入血 ,影响机体的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实验表明 :0 .2 μmol/Lβ-酪啡肽 7可显著促进 5日龄的仔猪垂体前叶细胞增殖 (上升 60 .49% ,P<0 .0 5、n=5 ) ,对于 1日龄、2 8日龄仔猪垂体前叶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n=3 )。 0 .1 μmol/L的 β-酪啡肽7能显著促进 1日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 (升高 42 .3 8% ,P<0 .0 1、n=3 )。1 μmol/L的 β-酪啡肽7能显著促进 5日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自然增殖 (升高 2 2 .84% ,P<0 .0 1、n=3 ) ,1 0μmol/L的β-酪啡肽 7能显著促进 5日龄仔猪淋巴细胞的增殖 (升高 2 7.0 2 % ,P<0 .0 5、n=3 )。β-酪啡肽7对 2 8日龄仔猪淋巴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 (n=3 )  相似文献   

3.
选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取42只作为糖尿病模型组,另8只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按6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STZ后24 h和72 h剪尾取血,血糖仪测定所有大鼠的空腹(禁食8 h)血糖水平.取造模成功大鼠(血糖值≥11.1 mmol·L-1)32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β-酪啡肽7组(β-酪啡肽7灌胃)、水解肽组(酪蛋白水解肽灌胃)和酪蛋白组(酪蛋白溶液灌胃),每12 h灌胃1次.每3 d空腹测血糖1次.连续灌胃15 d后断颈处死,取血浆、肝脏、心脏和腿肌等样品,观察血糖浓度以及其他影响血糖的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提高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糖原的合成(P<0.05);而酪蛋白组大鼠血糖浓度、激素水平、糖原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其降低血糖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促进肝、肌糖原的合成进行的;酪蛋白本身没有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酪啡肽对21日龄断奶仔猪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放射免疫、RT-PCR等方法,研究了酪啡肽对21日龄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和胃肠道胃泌素mRNA表达的影响。将24头仔公猪分对照组(正常哺乳28 d断奶)、试验I组(β-酪啡肽-7组) 和试验Ⅱ组(早期断奶组)。试验组于21 d断奶后,再连续添喂β-酪啡肽-7或生理盐水,每天2次(共20 mL)。10 d后,3组动物各随机取6头同时宰杀,共测定了18头仔猪胃、空肠和回肠食糜pH值及血清中胃泌素的含量,并对胃幽门和十二指肠胃泌素mRNA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β-酪啡肽-7的仔猪胃内平均pH为2.76±0.51,低于对照组(5.08±0.43)和早期断奶组(4.26±0.62);空肠和回肠食糜中pH值各组无明显差异。血清中胃泌素含量β-酪啡肽-7组最高,为100.03±18.72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RT- PCR检测分析表明:β-酪啡肽-7组仔猪胃窦胃泌素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和早期断奶组。十二指肠中胃泌素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与胃窦相似。认为酪啡肽类可以促进断奶仔猪的胃酸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胃泌素mRNA的基因表达,使胃泌素分泌增加所至。  相似文献   

5.
一、NPY的生物学特性(一)NPY及NPY基因NPY是一种内源性的促食欲因子。1982年Tatemoto等首次从猪脑中提取的一种多肽,具有发卡式的三维结构,由于富含酪氨酸,故称为神经肽酪氨酸或神经肽Y。结构与肽YY、胰多肽相似,同属于胰多肽家族。从目前已知的NPY结构可以看出,NPY基因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NPY的N端和C端各有一个酪氨酸残基和酪氨酰氨残基,N端的酪氨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展一种简易、实用的酪蝇饲料,研究了新鲜猪肉进行腌制处理后获得纯肥肉和精肉,并将精肉与肥肉按不同比例(1∶0、3∶1、1∶1、1∶3、0∶1,m/m)配制系列饲料。在温度(27±1)℃、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14 h/10 h的室内环境条件下饲养,并观察取食不同饲料对酪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各虫态历期和存活率等指标来看,取食纯肥肉制成的饲料严重抑制了酪蝇的生长发育,而取食纯精肉饲料、肥/精肉混合饲料时有利于酪蝇生长发育;从单雌产卵量来看,则以取食饲料B(精肉∶肥肉为3∶1)的效果最好。精肉与肥肉比例为3∶1腌制的猪肉最适于饲养酪蝇。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一种简易、实用的酪蝇饲料,研究了新鲜猪肉进行腌制处理后获得纯肥肉和精肉,并将精肉与肥肉按不同比例(1∶0、3∶1、1∶1、1∶3、0∶1,m/m)配制系列饲料。在温度(27±1)℃、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14 h/10 h的室内环境条件下饲养,并观察取食不同饲料对酪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各虫态历期和存活率等指标来看,取食纯肥肉制成的饲料严重抑制了酪蝇的生长发育,而取食纯精肉饲料、肥/精肉混合饲料时有利于酪蝇生长发育;从单雌产卵量来看,则以取食饲料B(精肉∶肥肉为3∶1)的效果最好。精肉与肥肉比例为3∶1腌制的猪肉最适于饲养酪蝇。  相似文献   

8.
β-酪啡肽对去势公山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去势公山羊瘤胃灌注β-酪啡肽(β-CM),在灌注前后采取外周血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旨在研究β-酪啡肽对去势公山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灌注β-CM后,公山羊血清LH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此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逆转,而β-CM灌注,对公山羊血清FSH水平未见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以ZTC1+1-Ⅱ澄清剂及乙酸乙酯纯化羟基酪醇的工艺条件建立羟基酪醇纯化方法,以羟基酪醇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澄清工艺条件;选择最佳萃取剂萃取羟基酪醇;通过旋转蒸发得到干物质并测定其中羟基酪醇的纯度。结果显示,ZTC1+1-Ⅱ澄清剂加入次序是先加B组分再加入A组分;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2、0.1 g/L,水浴温度为100℃,水浴时间为2 h,pH值为5;最佳的萃取剂为乙酸乙酯,萃取4次可达到最佳的萃取效果;大样经澄清和萃取后,羟基酪醇的纯度达34.3%。该法工艺简单,纯化后羟基酪醇纯度较高,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羟基酪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酪蝇Piophila casei(L.)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25~30℃下,四川省遂宁市的酪蝇Piophila casei 各虫态均能良好地生长发育,卵在发育中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而幼虫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和肉制品种类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寄主和温度下,酪蝇14日内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酪蝇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且因虫态而有很大差异,半数3龄幼虫可耐受6日40℃的温度,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不高于7~8℃,远远低于国外10~12℃的报道。作者还描述了酪蝇老熟幼虫弹跳行为的机制及成虫的行为、趋性,讨论了酪蝇的温度特性在肉制品安全贮藏和害虫防治上的参考价值.在3~4℃下是否导致酪蝇蛹的兼性滞育,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 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标记RM1233和RM224位于目标基因的另一侧。【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Xa36(t)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附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分析香蕉中14-3-3蛋白编码基因。[方法]采用PCR与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克隆香蕉14-3-3基因,并进行C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所克隆cDNA全长866 bp,编码197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植物14-3-3蛋白基因的特征结构域,并与其他植物来源的14-3-3蛋白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将其命名为Ma-14-3-3d(Musa acuminate14-3-3gene)。[结论]Ma-14-3-3d蛋白与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14-3-3蛋白位于同一进化枝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乙醚提取了不同供水水平下土培35d小麦幼苗的根系分泌物,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该分泌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发芽试验对不同供水水平下共同含有的分泌物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主要包括:醇、酰胺、酮、苯、酚、酯、醛、酸、呋喃、氨基酸类化合物;根系分泌物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是一种他感作用大于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4.
香蕉14-3-3蛋白基因Ma-14-3-3d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gene encoding 14-3-3 protein from banana. [Method] Combined with PCR amplification,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clone 14-3-3 gene from banana; then the amplified sequence was sequenced and homologically analyzed. [Result] A new cDNA homologous with 14-3-3 protein genes were obtained by RT-PCR and RACE (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 approaches. The full length of this cDNA was 866 bp encoding 197 amino acids. Alignment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those from other plants revealed that the cDNA shared high homology with 14-3-3 protein genes from other plants, and was designated as Musa acuminata 14-3-3 gene (Ma-14-3-3d).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Ma-14-3-3d has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from monocotyledon species than those from other species. [Conclusion] Ma-14-3-3d belongs to the same lineage of 14-3-3 from monocotyledon.  相似文献   

15.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wo tomato species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regulation of 14-3-3 proteins on the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ctivity, we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throug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activities of sugar-metabolizing enzymes were assayed in desalted extract,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related genes in sugar metabolism were determined though real-time RT-PC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lucose and fructose were mainly accumulated during the maturation of the fruit because of the high acid invertase (AI) and neutral invertase (NI) in Micro-Tom (Solanum lycopersicum) fruit, while in Solanum chmielewskii fruit, SPS which went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sucrose content led to the rapid sucrose increase during the fruit ripening. TFT1 and TFT10, belonging to 14-3-3 protein in tomato, were likely to down-regulated SPS activity during young and intumescence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小麦籽粒胚乳14-3-3基因,并进行体外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籽粒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有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插入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发育的小麦胚乳14-3-3基因,克隆测序后转入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进行纯化。【结果】从开花后灌浆13-15 d的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胚乳中克隆到1个14-3-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非ε型,含1个77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259 aa,分子量约29 kD。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14-3-3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98%,编码蛋白氨基酸长度也一致(260 aa左右);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约为30 kD,分子量大小与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的编码蛋白一致。从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分析都说明克隆到的基因为14-3-3基因,并准确插入表达载体,得到了高效正确表达。将克隆的基因插入pET29c载体,热激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P,得到了高效表达,但主要以包涵体形式(80%)存在。对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可溶性重组蛋白利用S-蛋白琼脂糖树脂得到纯化的蛋白,包涵体重组蛋白经变性溶解、复性后,也利用S-蛋白琼脂糖树脂得到了高度纯化的重组蛋白。【结论】利用RT-PCR技术从发育的小麦胚乳中克隆到1个14-3-3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7.
小麦逆境胁迫相关基因Ta14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与逆境胁迫相关的基因,通过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解析植物的抗逆机制,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和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DNA芯片数据获得的水分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基因EST序列,运用RACE技术进行cDNA全长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胁迫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RACE扩增获得小麦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N650603),命名为Ta14S。该基因序列全长为1 056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11 bp,3′端非编码区253 bp,开放阅读框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蛋白质序列包含1个蛋白激酶C的底物结构域、1个类膜蛋白结合域、1个转录因子结合域和1个核输出信号结合域,具有植物14-3-3蛋白的结构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Ta14S表达分析,该基因在小麦苗期根中表达量最高,在PEG和低温胁迫的任何时间点均稳定上调表达,在ABA和高温胁迫的6 h内其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推测Ta14S可能参与小麦ABA信号通路中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反应。【结论】获得小麦Ta14S的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包含与蛋白质互作的典型功能域;通过对Ta14S在干旱、高温、低温、ABA胁迫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14S在小麦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鸡γ-干扰素(ChIFN-γ)的免疫佐剂功能,构建ChIFN-γ与新城疫F蛋白抗原表位(NDV F2-3)的融合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以头尾相连的方式构建鸡γ-干扰素基因与NDVF2-3的pET-32a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子在E.coliBL21细胞进行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表达的产物。[结果]获得了726 bpChIFN-γ与NDVF2-3融合基因,经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 000,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结论]ChIFN-γ与NDVF2-3串联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且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9.
硝态氮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光合速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表明,随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升高,7种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蛋白质、氨基酸、净光合速率(Pn)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硝态氮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不利于维生素C的累积。各基因型硝酸盐含量在高硝态氮环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筛选硝酸盐累积较少的基因型时,应在硝态氮含量较低的养分条件下进行。长江青梗的氨基酸含量在4个不同处理中均低于其他6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试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脾脏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TFF3)基因的表达和变化。方法胃前壁胃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正常组(6只)、盐水组(28只)和溃疡组(35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 mRNA的表达。结果 TFF3 mRNA阳性反应物呈灰蓝色颗粒状分布于细胞胞质中;TFF3 mRNA在正常组和盐水组大鼠脾脏中表达较弱;在溃疡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1~6d阳性细胞数密度逐渐增高,6d达到峰值,10~23d逐渐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2d、4d和6d阳性细胞数密度与正常组和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脾脏可以通过自身合成TFF3发挥作用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中呈高水平表达,推测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性及促进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