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前者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又分逆时针扭转和顺时针扭转,皱胃向前方扭转置于网胃和膈肌之间,称为右方逆时针扭转,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2.
前言肝动脉是供给肝、胰、十二指肠血液的动脉血管。主动脉由膈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后,延续为腹主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的第一个内脏支是腹腔动脉,腹腔动脉又分为三支,即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动脉。国内外的许多家畜解剖学经典著作、教科书,都是为此记述的。如S.Sisson和J.D.Grossman(1975)、和(1955)、(1955)、以及国内1960年和1978年家畜解剖学全国统编教材,都是这样记述的。我们解剖教研室三十年来解剖马数百例,肝动脉的分出情况,也无例外。笔者本学期解  相似文献   

3.
原麝胃肠动脉的分支分布和牛羊相比,其主要特点为:网胃动脉分出一支到膈。瘤胃左动脉分一粗支,沿瘤胃背囊的背弯向前向上再向后延伸,但不到后背盲囊。肠系膜前动脉不分出侧副支。回结肠动脉呈高度扭曲的螺旋动脉,分出3—4支到结肠,其中较粗的一支分布于结肠旋袢向心回的第一圈,其余几支分布于结肠旋袢的向心回和离心回,分布于向心回的较多。肠系膜前动脉的延续干分出一系列的空肠动脉,但不分出结肠支。各空肠动脉互相吻合,形成一级动脉弓。  相似文献   

4.
胡铁锤 《农村科技》2003,(12):21-21
疝是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猪、马、牛、羊更为常见,先天性疝多发生于初生幼畜,后天性疝则见于各种年龄的家畜,在机械性外伤、腹压增大等原因下发生。外伤性腹壁疝是由于钝性暴力作用于腹壁,使腹壁肌肉或腱膜发生破裂,腹腔脏器脱至皮下,多为  相似文献   

5.
崔嵘  刘建 《现代化农业》2009,(11):33-34
皱胃变位,即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将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正常牛的皱胃是在腹底部下方的瘤胃和网胃的右侧,皱胃向左侧越过腹部正中线以后,就从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皱胃变位,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原麝的胃肠形态位置与羊的相似。麝胃属复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原麝瘤胃的后腹盲囊明显大于后背盲囊,瘤胃柱仅前柱较发达;网胃小房的皱褶低如线状,房底缺次级皱褶;瓣胃页有24片,不分级;皱胃含有腺体。皱胃旋褶有17片。原麝肠的特点是在回肠乳头的腹侧有一憩室,内有由集合淋巴小结形成的Peyer氏斑(板);结肠近袢卷曲成圆盘状。  相似文献   

7.
将腹腔注射技术运用在畜牧医疗诊治工作中,能有效提升危重型家畜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阐释了病危猪腹腔注射的基本要求,围绕注射器材选用、保定方法选择、注射位置确定、注射方法选择与其他注意事项5个层面,探讨了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奶牛真胃变位包括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一、主要发生原因一是过量采食高精料日粮,且粗饲料不足时导致食物积滞而发生;二是酮病、子宫炎、胎衣不下等疾病引起;三是在妊娠期,因子宫随着胎儿的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称为真胃变位。该病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综合病症,是牛腹部手术中常见病例。根据真胃变位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左方和右方2种类型。左方变位是真胃出现在腹腔左侧,夹滞在瘤胃与腹壁之间,此时会有大量气体充满真胃,将真胃  相似文献   

10.
肠阻塞又称肠便秘、便秘疝,是家畜因肠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运转,导致肠腔发生完全或部分阻塞的一种急性腹痛症。本病主要发生在马骡,牛羊较少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肠便秘在家畜胃肠腹痛症中约占50%-60%,其中以小结肠阻塞、胃状膨大部阻塞、骨盆曲阻塞多见。  相似文献   

11.
灰鹤胃的动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脉灌注法对灰鹤胃的动脉分布进行了大体解剖学观察 ,结果表明 :分布于灰鹤胃的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发出 ,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肌胃背侧动脉供应 ,肌胃背侧动脉为腺胃背侧动脉的延续支 ,肌胃腹侧动脉是胃左动脉的分支。  相似文献   

12.
生长抑素基因在猪胃组织中表达发育性变化及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生长速度快的瘦肉型猪大白猪和生长速度慢的肥胖型猪二花脸作为试验动物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研究猪胃体部组织中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结果表明 ,(1)出生当天两品种猪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水平较高 ,但出生后第 3天均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5 ) ;(2 )从 3日龄到 30日龄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在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均表现为上升 ,二花脸猪在 90日龄时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而大白猪在 30日龄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3)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mRNA表达从出生到 90日龄均显著高于大白猪 (P <0 .0 5 ) ,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表达自 12 0日龄下调 ,12 0~ 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胃体部SSmRNA表达没有间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猪胃体部组织中SS基因表达调控有特定的时序性 ,并且呈现显著的品种差异 ,这是否与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和肠管各段均未检出;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 l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其余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猪淋巴结的组织结构从1885年《家畜比较组织学基础》问世以来,一直认为猪淋巴结组织结构与其他家畜不同,即皮质部位于中央,髓质部分布在四周。从1976年以来,我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现,猪淋巴结组织结构特点与前人描述的差别较大,其淋巴小结错综分布在整个淋巴结内,致使皮质部和髓质部的界线难以区分,同时观察到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进出部位;也与其他家畜不同,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腹腔镜对健康山羊进行右肷部腹腔探查,获得清晰的肝脏、肾脏、大网膜、肠管等脏器的影像图,这些基础性资料为今后开展山羊或奶牛一些疑难杂症(真胃变位、腹腔积液、腹腔肿瘤等)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腹腔镜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分别进行瘤胃切开术、右腹腔探查术、肠管切开术和剖腹产术的各供试山羊术部切口分3层装置尼龙布拉链,术后第1-20天观察试验的切口身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腹壁切口装置拉链对切口有轻度的局部刺激作用,对全身状况无明显影响;应用山羊拉链术开展慢性实验研究,最佳时间是在装置拉链后7-20天。  相似文献   

17.
腹腔动脉多分为两支,肝总动脉和胃左动脉脾动脉干。肝总动脉分出肝固有动脉,后者分三支或两支进入肝的各叶和胆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自肝总动脉,它向胰右叶发出的分支称为胰十二指肠前动脉,离开胰脏延续为胃网膜右动脉。胃右动脉起始部的变化较大。脾动脉分出脾支,胰支,胃支和胃网膜左动脉。胃左动脉分为背,腹两支,背支分出食管支。  相似文献   

18.
二、单胃动物微生态学单胃动物微生态学,是指单胃家畜(猪、马、兔等)个体及其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生态系。 (一)兽医微生物学研究情况从研究查明:猪、马、兔等单胃家畜的微生态系,由于生境、生态点和生态位的不同,定位的微生物群落和种群上各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家畜的指(趾)深屈肌腱,特别对蹄行动物,在负重和运动上都起着主要作用。腱的起点和止点对于腱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清楚主要腱的起止点,对于理解它的功能和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有着重要的关系。关于家畜指(趾)深屈肌腱的抵止点,国内外有关的家畜解剖学、家畜解剖学图谱、以及各种动物的解剖学专著  相似文献   

20.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