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正>梅花:可用梅子、山桃、李子作砧木,采用枝接、芽接法。枝接在春季进行,芽接宜在夏季进行。腊梅:砧木用狗蝇梅,选用切接法在早春进行嫁接。丁香:可用小叶女贞作砧木,采用劈接、芽接法。劈接春季进行,芽接夏季进行。  相似文献   

2.
秭归空心李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17%,比枝嫁高28%。高接换种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95%,每人每天可嫁接48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41%,比枝嫁高48%。[结论]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成活率高,嫁接质量好,节省繁殖材料,工效高,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嫁接领域。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4.
通过切接法、劈接法、插皮接法、皮下腹接法、嵌芽接法、T形芽接法6种不同嫁接方法对金叶水杉进行嫁接,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金叶水杉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切接法嫁接时金叶水杉的成活率高且生长状况最好,是最佳的嫁接方法;然后依次为劈接法、插皮接法、皮下腹接法、嵌芽接法、T形芽接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桑树嫁接技术的一种新方法--改良合接,比袋接法、切皮芽接更易操作,成活率高,嫁接时期长.  相似文献   

6.
陈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0-11031
[目的]开发耐盐碱型杨梅树种,解决沿海防护林经济树种的稀缺问题。[方法]以蜡杨梅为砧木,分别采用劈接法和切接法对东魁杨梅进行原生地嫁接试验。[结果]劈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82.78%;对于嫁接枝的生长,切接法比劈接法生长稍快,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嫁接枝冠幅的增长,切接法的冠幅增长比劈接法慢。[结论]用蜡杨梅作砧木嫁接东魁杨梅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劈接法和切接法2种嫁接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枳壳做砧木,采用切接芽接(BCR)、切接技接(SCR)、腹接芽接(SB)、腹接枝接(SS)4种嫁接方式,对柠檬嫁接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柠檬苗成活率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以切接芽接嫁接为最好,成活率高,萌发生长速度较快;总体上表现为切接芽接的效果优于切接枝接,腹接芽接与腹接枝接次之.  相似文献   

8.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相似文献   

9.
<正> 梅花:可用梅子、山桃、李子作砧木,采用校接、芽接法。枝接在春季进行.芽接宜在夏季进行。腊梅:砧木用狗蝇梅,选用切接法在早春进行嫁接。丁香:可用小叶女贞作砧木,采用劈接、芽接法。劈接春季进行,芽接夏季进行。  相似文献   

10.
台州地区春季樱桃嫁接育苗中,2月中旬采用切接和3月初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法和腹接法成活率较高.接穗随采随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中国樱桃接穗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5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市售光皮木瓜中的木瓜籽为试材,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木瓜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的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提取时间为9 h,最佳液料比为8∶1,最佳提取温度为45℃。在此基础进行的正交试验表明,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9 h、液料比7∶1、提取温度为48℃,在此条件下,木瓜籽的出油率为28.77%。[结论]该研究为木瓜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4种番木瓜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水溶出率法,参照我国2009年实施的《缓释肥料》评价标准,评价4种番木瓜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结果]缓释肥料SRF-1氮素养分的初期溶出率高于15%,SRF-2钾素养分的初期溶出率高于15%,SRF-3、SRF-4氮磷钾素养分的初期溶出率均低于15%。SRF-1、SRF-2、SRF-3、SRF-4氮磷钾素养分28 d累积释放率低于80%,90 d累积释放率高于80%。[结论]缓释肥料SRF-3、SRF-4养分释放特性符合我国2009年实施的《缓释肥料》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杂种朱顶红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杂种朱顶红单鳞片扦插只在鳞片远轴面产生突起,不形成小仔球;双鳞片扦插能在内外鳞片的连结处形成小仔球,其中以外部位置,外鳞片厚、内鳞片薄类型生成的小仔球数多,且生根数多;6月份扦插比 4月份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湿度为 60 %~ 80 %的基质比湿度为 2 0 %~40 %的基质有利于小仔球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产地直接干燥方法和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药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合资丘木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与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的新鲜果实进行干燥加工,对加工后的药材进行折干率、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灰分、酸度、齐墩果酸含量、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2种加工方法的药材,在外观性状上无明显差异;其折干率、总灰分、酸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含水量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传统方法加工的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之和高于药典加工方法,但2种加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能源消耗和干燥效果考虑,资丘木瓜药材产地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树良种在西藏短穗扦插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茶树良种在西藏用内地的传统短穗扦插方法下的生根率、成活率及出苗率,结果表明:福选9号和福云6号两个特早生种的生根时间比其它两个早生种早白尖和福鼎大白茶要早,且生根率也要高,早白尖的成活率和出圃率优于其它3个品种.因此,在西藏栽种国内茶树良种时,既要考虑茶树品种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品种对高原气候的适应性,才能表现出良种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番木瓜稳定无损伤摘取。【方法】采用三指对称夹持后扭断的摘取方案,构建摘取接触力平衡方程,依据三指内力汇交原理进行抓取稳定性分析,制定摘取接触力学模型求解方案,并对番木瓜进行摘取试验。【结果】样本表面无明显变形、压痕与裂纹,夹持处果肉室温静置24 h后无明显的颜色变化和伤痕,最大夹持力远小于成熟番木瓜横径方向受压弹性变形阶段压力极限值;质量和摘取扭转力矩与横径、纵径、果柄长度、果柄扭断直径有密切依存关系,质量多元线性回归达极显著水平,扭转力矩多元线性回归达显著水平;依据接触力学模型和回归模型计算的理论夹持力与测量夹持力对比,测量夹持力均高于理论夹持力,两者最大偏差小于20%,两者在趋势上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摘取方案能稳定无损伤摘取番木瓜,摘取接触力学模型具有正确性与实用性,可为番木瓜摘取末端执行机构设计与力度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番木瓜果肉、果皮、瓜籽中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FAAS法测定了番木瓜3个部位的K、Na、Ca、Mg、Cu、Fe、Zn共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微波消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微波消解条件下,样品消解完全、速度快、效果好,FAAS测定的各金属元素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 7~0.999 9,检出限为0.002~0.131,回收率为98.30%~101.67%,RSD为0.20%~4.12%(n=6),说明测定方法可靠,结果稳定;番木瓜3个部位均含有较高的K、Ca、Mg,但Cu、Fe、Zn含量均较低,与番木瓜果肉相比,番木瓜果皮和瓜籽中K、Mg、Cu、Zn、Fe含量较高,食品和药品开发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种植的番木瓜新品种。【方法】对5个杂交选育的大果型番木瓜品系与对照品种穗中红48号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进行比较。【结果】品系200919的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60和20.77 kg,平均产量也最高,为46110 kg/ha,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汁等较对照均有明显的优势;品系200915和200917产量分别为40530和39555 kg/ha,均较对照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品系200916和200918较对照减产;5个供试品系的抗病性均为高抗水平,调查初期,品系200919未发现感病病株,后期调查发病率较低,仅为4.2%,病情指数为0.8。【结论】品系200919具有树势强壮、高产、优质、抗环斑花叶病等优势,可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番木瓜种子中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TT法检测番木瓜种子中的异硫氰酸苄酯(BITC)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等6种常见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番木瓜种子提取物中BITC的浓度达到5μmol.L-1(相当于0.745mg.L-1)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大肠癌HCT-8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人肝癌细胞HepG2最敏感,cBITC=2.5μmol.L-1时抑制率可达87%,在cBITC=10μmol.L-1和5.0μmol.L-1时,人大肠癌HCT-8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几乎相同。因此,BITC具有良好的抑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番木瓜籽,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番木瓜籽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超声波提取温度和时间对番木瓜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确定番木瓜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番木瓜籽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固液比1∶35、超声波提取温度40℃、超声波提取时间30min,各因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均呈极显著水平,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多酚的提取量为2 916.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