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富顺县地处川南浅丘,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土壤适宜,是发展柑桔商品化生产的最适生态区,产出的甜橙汁多味浓,品质极佳。2003年以来富顺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实施甜橙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富顺县甜橙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甜橙是柑橘类的主要品种。中国甜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中国国内鲜橙大众市场趋于饱和,但国内甜橙种植带仍在扩规模提产量,导致近年甜橙产业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的发展瓶颈。积极开拓甜橙出口是改变这一瓶颈的主要途径。但是,中国甜橙出口竞争力远不及美国、西班牙、埃及、南非等世界其他甜橙生产大国,出口能力与甜橙生产大国地位形成鲜明反差。因此,清醒地认识中国甜橙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从开拓市场、多样化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果农合作社组织、增强政府支持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提升中国甜橙出口竞争力,是扭转中国甜橙出口薄弱局面,守住国内中高端甜橙市场,提高果农收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沿滩区发展柑橘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是甜橙类柑橘生产栽培最适宜区,是国家甜橙优势区域规划发展重点区,是四川省甜橙产业发展核心区,是四川省现代农业"千亿工程"实施区。  相似文献   

4.
甜橙种植中较易发生病虫害,进而对甜橙品质和产量产生影响,减少果农收入。因此强化甜橙病虫害防治对于果农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对红河县甜橙种植中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进而为果农在具体甜橙种植中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红河县甜橙种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泸州市是全国优质甜橙栽培最佳生态适宜区,栽培甜橙历史悠久,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橙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及赤水河流域鲜食精品果生产基地。为加快我市水果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泸州市委、市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依据市场导向,把发展30万亩优质甜橙作为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项目。经过6年的努力,我市甜橙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发展17万亩,其中加工品种及加工和鲜食兼宜品种占70%。泸州将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橙汁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09,(1):59-59
泸州自2000年实施优质甜橙产业化开发项目以来,全市新发展甜橙基地23万亩,预计2008年全市柑桔产量达到8.77万t。该市在发展基地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注册“光之味”牌甜橙,制定《“光之味”生产技术规程》和《“光之味”果品》地方标准,“光之味”品牌获第二届中国·四川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名牌农产品称号,“光之味”产品2008年已进入超市销售。  相似文献   

7.
哈姆林甜橙是加工、鲜食兼用的甜橙优良品种。1965年引入我国重庆等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结、丰产、稳产、优质,被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列为柑橘良种向全国推广。我县于1986年在本县畔溪建立哈姆林甜橙引种示范基地3.33 hm2,经过近15年的栽培研究,较好地掌握了哈姆林甜橙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甜橙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甜橙对氮肥的响应、甜橙氮平衡、甜橙氮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以加深对甜橙氮肥施用中所涉及过程的理解。成年甜橙树含氮量一般为1~2 kg/株,其中30%~60%集中在1年生部分(叶片和果实),300 kg/(hm2.年)足以保证良好的甜橙产量和橘树生长。15N标记施肥试验表明,甜橙最高的氮吸收率出现在坐果期,冬季氮吸收率非常低。春季树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较少,老组织中贮藏氮对春天新梢和新叶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充足的氮肥供应,在较低的氮肥投入情况下,新梢和新叶的氮大多来自于贮藏氮。土壤有机质和成年树贮藏氮对植株生长点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年的施肥是为了维持甜橙树可持续生长,而不是提高当年的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9.
浅析富和乡柑桔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和乡地处川南浅丘,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土壤适宜,是发展柑桔商品化生产的最适宜生态区。产出的甜橙汁多味浓,品质极佳。富和乡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实施甜橙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分析了该乡目前的柑桔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甜橙优势产业必须走"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以品种资源优势发展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勇 《云南农业》2006,(1):31-32
阐述了建水县甜橙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甜橙产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观念更新、项目支撑、队伍建设、采后处理、完善体系、扶持龙头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薯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效益不断攀升。通过对山西省临汾、运城、忻州市的重点甘薯产区进行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薯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脐橙产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我国脐橙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规模、效益等产业目标进行了凝练,并对该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制订了我国脐橙产业技术路线图,其内容包括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顶级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和综合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The Mining of Citrus EST-SN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ultivar Discrimin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re the most abundant sequence variations found in plant genomes and are widely used as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in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stud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SNP markers useful for discrimination of citrus cultivars, since large numbers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of sweet orange are available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We now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SNP markers suit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haplotypes with which to distinguish very closely related cultivars and to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or between related species of citrus. SNPs and small insertions/deletions (Indels) from ESTs of sweet orange and satsuma were identified by the in silico SNP discovery strategy. 55 296 EST sequences of sweet orange and 2 575 of satsuma retrieved from the NCBI repository were mined for potential SNPs.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 (CAPS) and sequencing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validate putative SNPs in a sample of 30 citrus accessions. A total of 3 348 putative SNP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abundance of sequences and haplotype cosegregation. Of these 3 348 SNPs, the transitions, transversions and Indels ratios were 47.9, 36.1 and 16.0%, respectively. The SNPs occurred on average at a frequency of 1 per 164 bp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citrus. 14 SNP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genotyped according to 30 citrus accessions including 23 accessions of sweet orange; 11 SNPs displayed polymorphism with an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0.20 among 30 citrus accessions. The genetic diversity present in sweet orange was low, so the 14 SNP markers failed to discriminate different cultivars of sweet orange, but they did succeed in distinguishing accessions of inter-species of citrus. In this study, SNPs were mined from EST sequences of sweet orange and satsuma, which displayed potential capability as molecular markers to discriminate inter-species accessions of citru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se putative SNPs could be applied in citrus genetics research and breeding.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香禾产业基地建设区概况及发展现状,从江县香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企业加工能力不强及产业链松散等方面,阐述了从江县香禾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并提出了从江县香禾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泸州地处长江中上游,自然条件优越,既是甜橙栽培最佳生态适宜区,也适宜荔枝、龙眼栽培。通过分析泸州市荔枝、龙眼、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泸州市现代水果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分子光谱技术探讨哈姆林果实油斑病砧穗特异性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为提出果实油斑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柑橘果实油斑病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果实油斑病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有显著差异的11年生的3种砧木哈姆林甜橙植株,研究柑橘果实油斑病敏感期砧木对哈姆林甜橙果实油斑病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的影响及哈姆林甜橙植株叶片和果实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变化。【结果】砧木对哈姆林甜橙果实油斑病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的影响显著不同。其中,哈姆林/枸头橙果实油斑病发生程度(DO)最高;哈姆林/李齐16-6枳果实油斑病发生率(RO)最高;而哈姆林/印度酸橘有较高的RO值,最低的DO值。FTIR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期3种砧木的哈姆林甜橙叶片在3420、2927、1625和1069 cm-1处波峰分别代表了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叶片细胞壁中的组织成分变化、蛋白质稳定程度和叶片内膜质过氧化平衡破坏程度,以枸头橙为砧的哈姆林甜橙植株叶片吸收峰强度最高受影响较小,以印度酸橘为砧的次之,以李齐16-6枳为砧哈姆林甜橙叶片受影响程度最大。相反,果皮红外光谱以印度酸橘和枸头橙为砧的哈姆林甜橙果皮受高温胁迫影响显著高于以李齐16-6枳为砧的哈姆林甜橙果皮。同时,3种砧木果实油斑病发生程度和发生率分别与其果皮和叶片红外光谱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柑橘果实油斑病发生率高低可能跟叶片高温逆境响应机制有关,而果实油斑病发生程度高低直接与果皮代谢相关,通过分析夏季高温期叶片和果皮FTIR分别预测本年度油斑病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是可行的。同时,叶片和果皮FTIR分析有利于揭示柑橘果实油斑病砧穗特异性分子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红江橙果实与叶片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江橙”是甜橙(Citrus sinersis(L.)Osbeck)与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嫁接嵌合体。出现橙型红肉果、橙型红黄肉嵌合果、嵌合桔变果三种变异类型的果实。另外还出现橙型黄肉果、桔变果二种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果实。同时,橙型红肉果、橙型黄肉果、桔变果的果实性状与各自的叶片性状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生产上运用这些叶片性状可以从苗期开始准确地判别红江橙的变异植株,淘汰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植株与枝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