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2.
测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含水量对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干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果糖、蔗糖;豆饼粉、麸皮、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适pH值为6~7.5。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含水量为55%~60%。  相似文献   

3.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 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 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  相似文献   

4.
摘要:研究了冬枣采后烂果上分离的3种主要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Pesudomonas sp.)、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和欧氏杆菌(Erwinia sp.)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力。结果表明,假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黄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2℃和55℃;欧氏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3种病原细菌对偏碱性环境耐受力较强,假单胞杆菌在pH值10时才停止生长,黄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在pH值12时仍能生长;在酸性范围内,当pH值2~4时生长均受到抑制。pH、温度和时间复合处理的试验中,在pH值3~4,处理时间6~10min,假单胞杆菌处理温度在45℃,黄单胞杆菌在55℃,欧氏杆菌在50℃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冬枣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在玉米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土豆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在玉米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菌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9,最适pH值为6~7.0,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7.0;不同营养条件下,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引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菌种资源库的7个松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碳源、氮源基础培养基,对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观察,确定出适宜的松乳菇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最适碳、氮源亦有所不同;添加松针水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菌丝的生长速度。83417菌株为较适宜培养的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组成为KH_2PO_4(0.3 g)、MgSO_4(0.5 g)、FeSO_4(0.5 g)、蔗糖(19.9 g)、琼脂(20 g)、蛋白胨(1 g)、VB_1(0.1 g)、松针水(1000 mL)。  相似文献   

7.
用松树针叶煮汁做成培养基具有抑制细菌而不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经过试验,初步制成了一种能强烈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可用于土壤真菌的分离、计数,也可以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和昆虫寄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的成分比一般选择性真菌培养基取材容易,制备简便,适用于农村对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白灵菇A号茵株,在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4℃,pH值6.5~7.5,培养基含水量65%为宜;最佳培养基,母种选用A1,原种选用麦粒培养基。关键词:白灵菇A号;生长条件;菌丝体。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环境因子进行沙地樟子松林下常见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纯培养试验,探讨培养基、pH值、水分和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到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在含有松针汁、马铃薯汁、酵母粉和维生素的培养基里生长较好;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影响较小,L.deliciosus 和B.sp.的最适生长pH分别为6.0和5.0,L.sp.在较广的pH范围内均可生长得良好,且在中性和弱碱性的培养基中长势均好于另外两种;水分对实验菌株的影响较大,在较低的PEG浓度(100 g PEG·kg-1 H2O)下,三种菌株生长良好,最适得生长PEG浓度为10%;高温容易导致外生菌根真菌死亡,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25-28℃.  相似文献   

10.
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配子体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观察外观变化并定期记录其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和原丝体直径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pH值对细叶小羽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5种培养基中以MS培养基对细叶小羽藓的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和原丝体直径的影响最显著,其芽体长度可达2.68cm,芽体个数为1.27个,原丝体直径为1.53cm。将细叶小羽藓芽体接种在MS培养基上,设置7种不同pH值梯度,定时观察芽体的生长情况,pH值为7时对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和原丝体直径影响最显著,说明细叶小羽藓的芽体的生长适宜于中性环境,为细叶小羽藓的快速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pH值即土壤酸碱度,“pH”的意思为“potentialhydrogen”。肥料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土壤的pH值,土壤的pH值过高或过低,一些营养元素会变得难溶,有效性降低,从而不能被根系很好的吸收。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相似文献   

12.
硫磺菌液体培养基及pH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硫磺菌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基配方以及初始pH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MgSO4.7 H2O0.05%,KH2PO40.2%。液体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VB1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对配制的花卉培养土和保定植物园拟栽培花卉的土壤进行了pH值测定。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FeSO4溶液,对土壤进行了酸化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花卉培养土的pH值由于配置比例不同而呈现从微碱性到强酸性的变化,保定植物园拟栽培花卉土壤的pH值为微碱性,加入酸性物质后土壤的pH值降低至中性-微酸性,适合多种花卉栽植。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室内纯培养的方法,对油松枯枝病病原菌不同的培养基、温度、碳源、pH值进行培养试验,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病原菌的生长,其次是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松针煎汁琼脂培养基(PA)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A),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A)上几乎不能生长;病原菌对蔗糖碳源利用较好,其次为葡萄糖、D-果糖和乳糖,对麦芽糖的利用最差;菌落在pH5.0~10.0均能生长,在pH5.0~7.0时生长较好,为最适生长范围,pH6.0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病原菌在10~30℃均能形成可见菌落,20~25℃生长较好,其中25℃为最适生长温度,大于35℃时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土壤pH值即土壤酸碱度,肥料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土壤的pH值,土壤的pH值过高或过低,一些营养元素会变得难溶,有效性降低,从而不能被根系很好的吸收。酸碱度的量程为0~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相似文献   

16.
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冬枣黑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差异不大,碳素营养以甘露醇最好,其次是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不同的氮素营养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较大,以蛋白胨最好,其次是硝酸钾、硝酸铵,而以尿素为氮素营养,病原菌基本不生长;病原菌在pH值2—1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值6-8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在15℃-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在28℃~30℃的范围内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8.
毛竹叶斑枯病是由竹独足座菌 [Coccostromaanundinariae(hara)Teng]侵染所致。菌落在PDA和竹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2 5~ 30℃ ,最适pH值为 6 .0。子座及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经光诱导 ,并且需要较低的温度 (10~ 15℃ ) ,pH值 3~ 11均能产生子囊孢子 ,pH值 8.5时产生子囊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然水条件下子囊孢子的萌发率 (39.2 % )较高 ,子囊孢子萌发 pH值以 2~10 ,最佳为 6 .5;竹煎汁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仲生拟茎点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较难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18~30℃,最适pH值4~7,在蛋白胨和蔗糖的氮、碳条件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培养基、pH值、水势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沙地樟子松林下2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高大环柄菇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2种菌株都能生长;高大环柄菇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松乳菇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2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28℃;极端水势条件下(-1500kPa),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均不能生长,低胁迫(-170kPa,-230kPa)能促进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