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光质处理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生长有不同效应,蓝光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而白光则有抑制作用;在光照和黑暗2种培养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秦艽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秦艽种子为原材料诱导出秦艽愈伤组织,在秦艽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加入0、10、50、100、150、200μmol/L的SA,暗培养25 d后,测定秦艽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黄酮、总酚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SA浓度为15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鲜重达到最大值,SA浓度为10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干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35、0.2017 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鲜重和干重(P<0.05).秦艽愈伤组织SOD活性在SA浓度为150μ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183.95 U/g,是对照组的2.44倍;CAT活性在SA浓度为200μ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22.44 U/mg,是对照组的2.56倍;当SA浓度为200μmol/L时,POD活性虽有所上升,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61.16 U/mg,是对照组的0.40倍.SA浓度为100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为0.77 mg/g,是对照组的1.35倍;SA浓度为50μmol/L时,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为0.98 mg/g,是对照组的1.31倍.[结论]一定浓度的SA处理下,有利于秦艽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适当浓度的SA对秦艽愈伤组织SOD、CAT活性有促进作用,而添加SA会对POD活性有抑制作用;当添加SA浓度为100、50μmol/L时,分别有利于秦艽愈伤组织中总黄酮、总酚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低于0.1 mg/L的不同浓度鞘氨醇处理对苜蓿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及在干旱胁迫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 d内该浓度范围的鞘氨醇明显抑制苜蓿愈伤组织形成,但30 d时,经鞘氨醇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对照的无明显差异。继代培养时,供试不同浓度的鞘氨醇均明显降低细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0.06 mg/L的鞘氨醇处理显著提高了POD的活性,在处理后15 d P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约2倍;不同浓度的鞘氨醇均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升高,0.02 mg/L处理后15 d CAT活性增加了约8倍。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胁迫下,鞘氨醇处理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新疆雪莲的高频再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雪莲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pH值为5.85~5.90的MS+2.0 mg/L NAA+0.5 mg/L 6-BA+0.5%琼脂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研究了培养过程中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SOD活性逐渐增加,在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胚性愈伤组织的POD活性都大于非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CAT在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前期活性较低。进入芽分化过程后,其活性逐渐升高。[结论]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SOD与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POD的活性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继代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H2O2浓度下牡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探究酶活性变化与牡丹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当H2O2浓度达到50μmol/L以上时,愈伤组织形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00μmol/L H2O2处理的SOD活性在第5天达到峰值,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之后逐渐下降;POD和CAT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第5天出现明显上升,之后下降,然后趋于平稳。从形态观察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来看,100μmol/L H2O2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和体细胞胚的诱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的生长状况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3种含铁酶的活性,分析SA和铁的相互作用。【结果】低浓度铁培养的草莓苗对SA的反应比高浓度铁敏感,SA处理的最适宜浓度随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SA抑制根的生长;低浓度SA增加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SA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0.4mmol·L-1SA处理对组培苗造成伤害,但随FeSO4浓度(0.05—0.4mmol·L-1)的增加,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存活率增加。0.05—0.2mmol·L-1SA增加CAT和ACO的活性,0.4mmol·L-1SA降低其活性;0.05—0.4mmol·L-1SA提高POD的活性。【结论】水杨酸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的过程和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  方法  以2年生紫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g·L?1 SA处理对病斑抑制率达64.28%,在SA喷雾的同时接种炭疽病孢子悬浮液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在1~7 d内升高,达到峰值时可溶性蛋白质为ck的2.57倍,SOD活性为ck的1.21倍,CAT活性为ck的2.04倍,POD活性为ck的1.46倍,7 d后呈下降趋势,15 d内各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ck。  结论  SA可诱导紫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升高,对炭疽病产生抗病性。图3参23  相似文献   

9.
以GR891木薯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常规保存(GD培养基+12.0 mg/L毒莠定+20 g/L蔗糖+6.5 g/L琼脂)培养基为对照(CK),研究处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蔗糖(25、30、35、40 g/L)、甘露醇(20、30、40、50 g/L)和多效唑(4.0、6.0、8.0、10.0 mg/L)对木薯胚性愈伤组织保存40 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处理组与对照组SOD、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甘露醇和多效唑处理比蔗糖处理的3种保护酶活性高,下降的速度也较缓慢。与对照相比,蔗糖和甘露醇浓度均为30 g/L胁迫时,SOD、POD、CAT活性同时出现峰值,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随着多效唑浓度(4.0~8.0 mg/L)的升高,SOD、POD、CAT活性不断升高,多效唑浓度为8.0 mg/L时木薯胚性愈伤组织中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说明将木薯胚性愈伤组织保存在添加蔗糖或甘露醇30 g/L、多效唑8.0 mg/L的常规固体培养基上,可以有效地延长木薯胚性愈伤细胞寿命,延缓保存时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0.
外源钙对盐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外源钙对盐胁迫下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愈伤组织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显著增加,由于自身抗氧化系统的调节,各种保护酶即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随之增强.加入CaCl2后,O2.-、MDA和H2O2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有所降低,SOD、POD和CAT活性仍呈上升趋势,说明盐胁迫下外源钙可以延缓盐胁迫对膜的伤害,从而提高枸杞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浓度DPI添加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析DPI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SOD、POD、CAT、APX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1.5μmol/L的DPI显著抑制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诱导,0~0.25μmol/L的DPI能减轻褐化,0.1μmol/L DPI抗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9.82%。0~0.25μmol/L的DPI处理后,尾叶桉APX活性随DPI浓度升高而升高,SOD、POD、CAT活性随DPI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0μmol/L DPI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  相似文献   

13.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探讨施硅肥和接种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菌条件下,硅肥能提高POD、CAT的活性,降低SOD活性,M DA含量略有上升;接菌处理使M DA含量、CAT和POD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接菌和施硅肥处理使SOD活性下降,第4天达最小值,但其活性仍高于接菌未施硅肥处理,其POD、CAT活性第4天达最大值,M DA含量第3、4天达最大值;施硅肥后接菌叶片的上位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与接菌叶片无明显差异。施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纹枯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25.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受抑的缓解作用,研究10、30、50、100、200、500μmol/L硝普钠(SNP)对镉胁迫(100μmol/L)下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镉胁迫使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系数、幼苗根长和芽长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POD、APX及CAT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较低浓度(≤100μmol/L)硝普钠处理能提高镉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的根长、芽长、根和芽鲜重,增强SOD、G-POD和APX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镉的毒害效应,其中以30μmol/L硝普钠处理效果最好。但随着硝普钠浓度的增大,其对镉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销普钠浓度达500μmol/L时,会加剧镉胁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10-1251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并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拔节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低,其MDA含量较高.相反,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活性在灌浆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高,其MDA含量较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后期衰老较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慢.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植物逆境保护酶系统变化与生根的关系,取吉贝2 a生采穗圃中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比较3种配方处理插穗生根质量及不同生根阶段中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3种配方处理插穗后,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第1条根出现时间、生根高峰期较对照分别提早0.80 d、1.30 d及2.60 d以上:(2)较好促根配方对吉贝插穗生根效果也不同,1#处理生根系数高于其它处理,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3)SOD、POD在生根过程中均呈现"升高一下降"趋势,且均在根源基诱导期达到峰值,活性值与对照差异显著,生根进程中酶活值达极显著;(4)CAT活性呈"升高—下降—升高"趋势,峰值同样出现在根源基诱导期,酶活值与扦插起始期或CK差异显著;(5)逆境下自由基通过SOD活性增加歧化后,H2O2产物由POD、CAT增活共同清除,从而降低氧化胁迫。研究表明,1#配方生根质量高于其它配方,且配方处理能够促进逆境下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有效清除自由基积累,并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根。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金线兰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规模化生产金线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探索了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金线兰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0.5~1.5mmol/L外源SA均可提高金线兰的SOD、POD和CAT活性;外源SA不能诱导SOD和CAT同工酶新酶带的表达,但有新的POD酶带产生。说明,外源SA通过调节金线兰抗氧化酶系统,缓解了高温胁迫对金线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风信子“蓝穗”叶片为材料,分别对器官发生和体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2种途径中的典型时期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植物细胞形态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定芽分化和体胚发生初期,胚性愈伤的POD、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此外,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途径差异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已开始产生,说明该期是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关键的调控时期。因而可通过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激素、糖或蛋白等物质,进而调节植物细胞生理代谢方向,达到影响培养物形态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