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板栗雪片象甲危害板栗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生  张浩 《植物保护》1995,21(5):51-51
板栗雪片象甲危害板栗严重板栗雪片象甲(Niphadessp.)据资料记载仅分布在我国陕西镇安、柞水和河南新县。笔者1993年在湖北大悟县黄站镇发现此虫,成虫取食栗苞、幼芽和嫩叶,幼虫蛀食栗苞、栗实。果实被害率为30%,严重栗园达60%。1994年调查...  相似文献   

2.
周正清 《植物保护》1997,23(6):28-29
芒果在云南景东地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初孵幼虫食害果肉,后蛀食果核,进入胚内危害胚乳。成虫对光敏感,取食、交尾、产卵多在清晨和傍晚进行。1994年果实被害率为17%~50%,平均39.6%。加强植物检疫,以防此虫传播蔓延;清洁果园,消灭越冬虫源;幼果期可用50%久效磷加90%敌百虫1∶2对水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40%氧乐果250倍液喷洒控制其发生,但药后45d内不能摘食幼果或检落果喂家畜,以防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3.
桃蛀螟在奉节县危害脐橙逐年加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蛀螟又名桃蛀野螟,在我县常年危害桃、李、杏、梨、苹果、樱桃、枇杷、板栗等多种果树,属杂食性害虫。奉桥72-1是我县种植规模较大的脐橙品种,面积达6500多hm2。随着脐橙树陆续挂果,我们发现桃蛀螟危害后期脐橙果实逐年加重。据调查,虫果率2%~18%...  相似文献   

4.
柑桔角肩蝽属半翅目,蝽科,土名臭屁虫.在湖北郧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造成部分劣果、次果,重则引起大量落果,部分发生严重的桔园落果率达80%,柑桔角肩蝽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发生趋势.笔者通过多年对柑桔角肩蝽的监测,探索了柑桔角肩蝽在柑桔上的危害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1危害特征 柑桔角肩蝽成虫和若虫用口针插入柑桔果内吸食汁液(亦能吮吸嫩枝汁液),果实被害后,幼果易脱落,近成熟的果实伤口变成黄斑,不呈水渍状(与大实蝇、吸果夜蛾危害柑桔果实后伤口呈水渍状易于区别),果实内部果瓤干缩,糖分、水分减少,嚼如干渣,失去柑桔风味.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2—2003年,在榆次市北田村王永民家果园对苹果蠢蛾进行了测报与防治,发现虫果率达20%~30%,严重的地块达68%,0.667hm^2果园造成的损失近达5000元,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针对该虫生活习性、危害状况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确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柑橘大实蝇主要危害柑橘、甜橙、柚、金桔、柠檬、佛手等植物,一年发生一代,其幼虫在柑橘果实内为害,虫果一般未熟先黄、黄中带红,并大量提前脱落,严重的可达80%以上落果,造成较大程度损失;混合在采摘果实中的虫果,既是远距离传播的虫源,又会因检疫导致禁运、禁销。虽然柑橘大实蝇危害严重,但实践证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由于柑橘大实蝇可任意飞到邻近桔园桔树上产卵、为害,成虫羽化期也长达1个月以上,只有采取大范围的、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元江县的香蕉园中发现了香蕉果实上有特殊的危害症状。通过采集有危害症状的青香蕉和黄熟香蕉(来自倒伏果穗),解剖观察和培养;将培养的实蝇的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形态鉴定及成虫分子鉴定;进一步在室内接种成虫进行危害症状的验证及田间开展危害青香蕉的调查。结果表明:香蕉果面上的黑斑为实蝇危害造成,实蝇种类鉴定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蕉园中未套袋且成熟度达8成以上(含8成)青香蕉果穗及倒伏黄熟香蕉果实上发现危害症状。本研究报道了青香蕉会受到桔小实蝇的危害,但仅在果面上发现危害症状,果实中未找到虫卵。该虫对香蕉产业的潜在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临沂地区梨树重要蚧虫的发生及其防治陈修会,廉宝(山东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平邑县天宝乡果树站)我区地处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梨树之乡,目前梨树栽培面积已达8320hm2,年产量5300万kg。但近年来蚧虫危害日趋严重,虫株率15%~20%,影...  相似文献   

9.
冯荣扬 《植物保护》1988,14(4):50-50
菠萝洁粉蚧[Dysmicocus brevipes(Cockerell)]是近年雷州半岛菠萝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发生较少,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85年秋,海康县的国营金星农场和收获农场发现该虫大量危害,一般园平均虫株率为25%左右,严重的在90%以上。该虫多奇生于菠萝植株的茎基部、根部和果实的缝隙  相似文献   

10.
卢胜进 《植物医生》2006,19(5):16-16
黑蚱蝉是造成香柚损失较大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香柚园每株有成虫2.89~13.77头,高的达60头以上:被害枝每条有卵260~290粒,高的达2000粒以上;被害结果枝率7.99%~15.71%,高的达45%以上:引起落柚果率1.1%~9.1%,高的达35%以上。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笔者开展了柚园黑蚱蝉生态学及防治研究,现将“联防联治黑蚱蝉技术”整理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田柚桔实雷瘿蚊(ResseliellacitrifrugisJiang)是我县近两年沙田柚园发生的一种新害虫,其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受害轻的柚园一般损失10%~20%,受害重的柚园损失达50%以上,严重影响沙田柚的产量和商品价值。笔者于1996年以来对该虫的发生为害作了初步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发生危害  室内观察方法是从近年受该虫危害较重的果园中采回虫害果,部份剖查虫害果为害情况并将剖查的老熟幼虫放置在盛有湿润河沙,口径2cm玻璃试管内,余下虫害果置入大型培养皿内进行观察;室外观察则从1996年4月~1997年10月选择在高田乡高田村…  相似文献   

12.
48%毒死蜱乳油苗木消毒处理防治苹果绵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灭虫处理技术是防止苹果绵蚜进一步扩散危害的重要手段。本试验用48%毒死蜱处理带虫苹果枝条和幼苗以及冷藏处理带虫苹果果实,结果表明:接穗和幼苗分别经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浸泡处理10 s和30 s,48 h后可完全杀灭其上苹果绵蚜,且安全可靠;而带虫果经低温(3℃)冷藏处理40 d后仍不能完全杀灭果实内的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3.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康 《中国植保导刊》2002,22(11):23-2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州市的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目前荔枝种植面积超过2.5万hm2,龙眼种植面积达2.3万hm2,年总产达30万t以上,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荔枝蒂蛀虫(又称爻纹细蛾)为害逐年加重,影响本市荔枝、龙眼生产的发展。为此,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以幼虫钻蛀为害荔枝、龙眼果实,常造成“十果九蛀”,虫果率高达60%~90%,一般年份亦达10%~20%。也为害花穗、新梢和嫩叶,可造成嫩梢枯萎死亡。幼果期…  相似文献   

14.
蝙蝠蛾为栽培猕猴桃重要害虫,据调查,该虫在湖北省危害率已达14.14%。本文系统报道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生活史,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危害猕猴桃的介壳虫主要有桑白蚧(又称桑盾蚧)、黄点蚧、桃白蚧。除猕猴桃外,还危害桃、李、桑、梨等。该虫近两年来在我所猕猴桃园的发生较普遍。据调查,主要危害贵长、79-2等品种,造成部分园区被害株率达60%,而秦美品种未见危害。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寄...  相似文献   

16.
辣椒果实蝇危害茄子1987年6月,笔者在厦门市鼓浪屿引种园种植的泰国紫茄子Solanumsp.果实上发现大量实蝇幼虫危害蛀食,采回室内饲养出的成虫经鉴定为辣椒果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该虫...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2002-2003年,在榆次市北田村王永民家果园对 苹果蠹蛾进行了测报与防治,发现虫果率达20%-30%,严重 的地块达68%,0.667 hm2果园造成的损失近达5 000元,基 于这种情况我们针对该虫生活习性、危害状况进行了观察, 并提出了确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烟叶贮藏期药剂防治烟草粉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烟叶贮藏阶段,烟草粉螟第1代盛蛾期,应用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连续逐日库内喷雾,能有效压低蛾量,显著控制其危害;在密封仓库内用磷化铝熏蒸烟叶,投药量为7.5g/m,对烟草粉螟各虫态的杀灭效果达100%,不影响烟叶质量,药剂残留量亦低于国家卫生标  相似文献   

19.
柰树桑白蚧发生与防治林绍锋(福建省永春县柑桔研究所362600)桑白蚧(Pseuda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又名桑盾蚧、桃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该虫近年来在永春县危害柰树严重,部分受害重的果园被害株率几达100%。该虫以...  相似文献   

20.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a是园林观赏树种,也是紫薇梨象Pseudorobitis gibbus的寄主植物。紫薇梨象具有扩散快、数量多、危害时间长等特点,该虫危害紫薇的整个发育期,对其观赏价值和生长繁育构成很大威胁。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室内饲养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该虫对寄主取食危害及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紫薇梨象在泰安1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被害果实内休眠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产卵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中旬,并且虫态交错现象严重。利用荧光显微镜对该虫从卵到成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观察表明,成虫在春末夏初开始取食紫薇的嫩梢、嫩叶;随着紫薇的生长,相继危害花芽、花蕾,对紫薇花期和花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夏末,紫薇梨象产卵于幼果中,初孵幼虫主要在果实的种子外发育;2龄幼虫在果苞内取食种子,直至发育为老熟幼虫,最终果苞内的种子几乎全部被取食。根据紫薇梨象对紫薇各物候期的危害特点,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至7月初,幼虫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