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远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组、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I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缬氨酸和丙氨酸的小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组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II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育肥绵羊日粮中黄芪(Astargalus membranaceus)适宜的添加量,将36只3月龄体重相近广灵大尾羊公羔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I、II、III、IV和V处理组分别喂给基础日粮+0%,0.5%,1%,1.5%,2% 和3%黄芪。试验期70 d,考察其生长及产肉性能。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II组活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III组和IV组(P<0.05),极显著高于V组(P<0.01)。II组绵羊30 d和60 d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II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IV组和V组(P<0.01),显著低于C组和III组(P<0.05)。II组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高于 IV组、V组和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I组和III组(P<0.05);胴体分割后II组羊肋脊排和带臀腿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育肥绵羊日粮中添加1%黄芪可显著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优质肉块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4头安装永久性三位点瘘管的鲁西黄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瘤胃分别灌注1 000 mL0.9%的生理盐水,100、200、300 g/d的大豆小肽,探讨其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以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注大豆小肽对日粮脂肪(EE)、粗蛋白(CP)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无影响(P>0.05);300 g/d组显著提高日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灌注小肽显著增加了尿氮的排出量(P<0.05),提高氮的表观消化率与氮沉积(P<0.05);200 g/d与300 g/d组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氮流量占进食量的百分比(P<0.05);300 g/d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尿素氮和血浆葡萄糖含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灌注大豆小肽能提高日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增加氮沉积,综合考虑各因素,在本试验中灌注量以200 g/d最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白绒山羊日粮适宜氮硫比的综合评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山羊绒生长旺盛期(9月~12月) ,选用12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二狼山型白绒山羊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日粮硫水平为0.15 %、0.18 %、0.22 %、0.28%,其氮硫比为10.55:1、8.73:1、7.39:1、5.68:1 ,对绒山羊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十二指肠食糜流通量及饲料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食不同的氮硫比日粮的绒山羊 ,其采食量不受影响(P>0.1) ;硫的沉积及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日粮硫含量为0.22 %,氮硫比为7.39:1时 ,DM、ADF、OM的消化率最高(P<0.05) ;可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占可消化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添加硫使瘤胃液的 pH值升高(P<0.05) ,瘤胃液的NH3-N浓度降低。采食不同氮硫比日粮的绒山羊瘤胃食糜流通速率Kp 为4.88 %/h~6.29 %/h ,对其瘤胃总氮流量及总硫流量影响不大(P>0.05) ,但日粮氮硫比为7.39 :1组的瘤胃微生物氮流量、十二指肠微生物氮流量、十二指肠总硫流量高于其它组(P>0.05)。添加硫使青干草中DM、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高效利用秸秆,探讨了秸秆型颗粒日粮对小尾寒羊的消化、瘤胃内发酵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配制4种TMR颗粒日粮,玉米秸秆分别为52%(Ⅰ组),42%(Ⅱ组),32%(Ⅲ组)和22%(Ⅳ组),开展了消化试验和增重试验。结果表明:Ⅲ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Ⅱ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Ⅰ,Ⅱ,Ⅲ组ADF、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沉积氮、沉积氮/摄入氮、沉积钙、沉积磷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Ⅳ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Ⅲ,Ⅳ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料肉最低。因此,玉米秸秆为32%的TMR颗粒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55日龄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公母占1/2),每个重复1只。Ⅰ~Ⅴ组蓝狐分别饲喂铜含量为7.89、20.00、40.00、80.00、160.00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公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Ⅴ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母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Ⅲ组公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Ⅴ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公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母狐之间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母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3)Ⅲ组公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Ⅰ、Ⅱ、Ⅲ组公狐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母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饲粮铜水平为40.00 mg/kg时,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结构碳水化合物比例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况良好1周岁的辽宁绒山羊公羊25只,按体重(35.8±2.49 kg)一致原则分成5组,各组饲粮结构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即SC/NSC分别为1.96、1.59、1.28、1.05和0.85。试验期为55 d。结果表明:(1)SC/NSC为1.28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2)SC/NSC由1.96降低至0.85时,绒山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0.85和1.05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1.28和1.59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85和1.96组(P<0.01),各组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无差异(P>0.05),1.28、1.59和1.96组粪氮和粪氮/进食氮显著低于其它2组(P<0.05)。(3)SC/NSC为1.28组绒山羊血浆尿素氮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96组(P<0.05),0.85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1.59和1.96组(P...  相似文献   

8.
小肽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8头浏阳黑山羊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安置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大豆肽与水解氨基酸,按2因素随机化设计,测定灌注与饲喂大豆肽及其水解氨基酸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灌注小肽组氮沉积显著(P<0.05)高于灌注氨基酸组,极显著(P<0.01)高于饲喂小肽组与氨基酸组,灌注小肽和氨基酸与饲喂小肽和氨基酸氮沉积分别为6.98和5.81 g/d与5.42和5.09 g/d,饲喂小肽较饲喂游离氨基酸能显著(P<0.05)提高氮沉积;饲喂小肽与灌注小肽能显著地提高能量和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12.06±1.65)kg]相近的4月龄福清山羊羯羊3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添加2.5、5.0、7.5和10.0 g/d RPLys。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量、初始体重、终末体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I组的DMI最高,试验Ⅱ组的总增重和ADG最高。2)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Ⅳ组的进食氮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粪氮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尿氮、排泄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2.5~7.5 g/d RPLys显著提高了福清山羊的沉积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王和平 《草业科学》1995,12(1):23-26
研究了11种主要栽培牧草不同矿物油投配量下的生育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矿物油可使多数草种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增大,分蘖分枝数增多,产草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其幅度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明显影响苜蓿的生理和生物学性状,感染苜蓿霜霉病的苜蓿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其株高下降(10.40%~36.50%)、鲜重下降(18.61~64.55%)、分枝数下降(4.92%~36.87%)、生殖枝数下降(17.90%~86.15%)、花序数下降(17.75%~87.50%)、水分含量下降(7.48%-43.02%)、叶绿素含量下降(28.42%~68.63%)。  相似文献   

13.
海藻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肉鸡饲粮中添加1.5 %海藻多糖 ,对山东地方特色保种白羽鸡进行饲养试验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血液中脂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的多态。结果表明 ,处理组90Ku蛋白亚基组分表达程度显著增强。EST同工酶快区Es -1位点 ,由多等位基因控制 ,酶带着色程度显著减弱 ,其活性下降42.7 %。LDH同工酶出现3条酶谱带 ,酶带着色的程度明显增强 ,其活性增加3倍。此外 ,添加组的饲料利用率、增重及生长性能明显提高 ,提示海藻多糖直接或间接调控基因表达水平 ,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家蚕幼虫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养蚕时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和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了桑叶中核糖、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以及蚕体对它们的消化吸收率。并用桑园搭棚遮荫的方法人为造成日照不足叶,研究了养蚕时在光照叶和遮荫叶上添食蔗糖的效果。结果,在光照叶或遮荫叶上添食蔗糖,对蚕茧和蚕种的产质量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放牧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放牧对羊草草地植被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放牧演替系列上植物种群规律分布的重要原因。本文从由放牧引起的植被及主要土壤因子变化梯度入手,研究羊草、五脉山黧豆、寸草苔等8种主要植物在放牧衰退演替系列上的分布规律、生态位重叠及主要土壤因子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家蚕人工饲料防腐剂DF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F作为家蚕人工饲料的防腐剂,试验其防腐效果。结果表明,DF在高温多湿的养蚕环境中对家蚕人工饲料中的霉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防腐效果明显优于山梨酸和丙酸等防腐剂,添加2000ppm剂量,即可使饲料30天不生霉菌。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蚕体发育无不良影响,其成本也比较便宜。  相似文献   

19.
姚文  陈杰 《畜牧与兽医》1995,27(4):154-156
系列Ⅰ应用两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T”型瘘管的湖羊,舍饲青干草;系列Ⅱ两头湖羊除装有上述两瘘管外还装有回肠瘘管,舍饲青草。研究杀灭瘤胃纤毛虫对纤维素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杀灭瘤胃纤毛虫后,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01),MCP显著上升(Ⅰ:P<0.05,Ⅱ:P<0.01);复胃中氮的表现消化率显著下降,进入十二指肠的NAN量显著增加,且肠道中氮的表现消化率极显著上升;复胃中纤维素的消化率增加;复胃与大肠的微生物消化之间存在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星布罗肉鸡施以间歇光照,诱起明显的光周期反应。结果,实验组鸡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及滤泡腔内胶质均呈现功能活动旺盛的构相。从而说明:甲状腺在光照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还对星布罗肉鸡的甲状腺激素释放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