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堆肥)和无机复合肥单独施用及配施对大棚和露地青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150 kg/hm~2的等氮条件下,就产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在施用肥料中无机复合肥的比例越大、产量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大棚青菜的产量和效益显著高于露地生产,但大棚青菜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露地青菜,维生素C(V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低于露地青菜;不管何种栽培方式,随着有机氮的施用比例逐渐提高,青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V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特别是在设施生产中,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藤三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产量,改善叶片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鲜产量、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Vc的含量明显提高。当施氮量达到7.75 kg/100m2以上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量呈正相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Vc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菜用藤三七优质、高产的氮、钾肥最佳配施方案为N 5.75 kg/100m2, K2O 3.90 kg/100m2。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适合露地爬地栽培和大棚立架栽培的四倍体西瓜新品种,提高广西西瓜产业竞争力。【方法】于2008年利用四倍体西瓜403作母本,四倍体西瓜JL作父本,配组选育四倍体一代杂交种兴桂六号,2009-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结果】兴桂六号全生育期春造90-100 d,秋造65-80 d,果实发育期29-35 d。单果重3.5-4.5 kg,果实圆形,表皮深绿覆盖墨绿条带,有光泽,皮厚1.0-1.2 cm,耐贮运。果肉大红色,剖面光滑,纤维黄筋少,种籽少,汁多,质实、细密、清甜爽口,品质优,中心含糖11.5%。2009-2010年,连续两年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81.3和34602.8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5.6%和13.7%。2011-2012年,连续两年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66577.5和63169.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8.1%和15.0%。2012年广西西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4182.0 kg/ha,比对照增产10.8%;2010-2012年,露地爬地生产栽培示范试验平均产量32550.0-36585.0 kg/ha,比对照增产10.6%-15.5%;大棚立架生产栽培试验平均产量60178.5-63168.0 kg/ha,比对照增产12.6%-15.2%。【结论】四倍体杂交西瓜新品种兴桂六号适宜露地栽培和大棚立体栽培,在广西西瓜种植区均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利用沼液曝气地下滴灌对大棚芹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曝气地下滴灌技术明显提高了芹菜产量和品质,沼液浓度为80%和曝气系数为1.0时,产量最高,为6 410kg/667m2,比对照增幅达35.67%;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大,芹菜产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逐渐增加,硝酸盐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同一沼液浓度下,随着曝气系数的增大,芹菜产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增加,而硝酸盐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早生新水和翠冠为试材。对大棚栽培梨发育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糖、有机酸、淀粉、Vc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1日前果实以增加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大棚比露地增加快。早生新水和翠冠果实果糖或葡萄糖含量大棚比露地提早18d达到峰值,后期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时同品种蔗糖含量露地明显比大棚高。果实总糖含量成熟时以果糖和蔗糖为主,翠冠含糖量大棚比露地低,早生新水大棚比露地高。有机酸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淀粉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积累高峰比露地早。成熟时大棚早生新水淀粉含量比露地低,而翠冠则高。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熟时早生新水Vc含量大棚与露地相比差异显著。大棚早生新水和翠冠成熟时前者果实硬度比露地的低,后者比露地的高;可溶性固形物大棚早生新水比露地的高,翠冠比露地的低。大棚栽培促进梨果实品质的提高,但与其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6.
四倍体少籽西瓜杂交新组合403×B15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倍体少籽西瓜杂交新组合403×B15是2007年秋利用中小果型优良高世代四倍体自交系B15作父本,中果型四倍体西瓜403作母本,进行杂交配组筛选出的四倍体新组合,一般单果重3.0~3.5 kg,果实正圆形,表皮深绿有光泽,布有隐暗花纹,皮质坚韧,皮厚1.0~1.2 cm,果肉鲜红色,汁多,清甜爽口,剖面光滑,纤维黄筋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以上;中熟品种,全生育期春造90~100 d,秋造65~80 d。2009~2010年,连续2年进行露地爬地、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和多点生产栽培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露地爬地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1 775.9和34 377.2 kg/hm2,分别比对照黑美人增产14.2%和21.3%;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50 274.0和47 401.2 kg/hm2,分别比对照黑美人增产22.3%和15.8%;多点生产栽培示范试验平均产量32 124.0~48 499.5 kg/hm2,比对照品种黑美人增产14.0%~23.7%。该组合适宜露地爬地和大棚立架栽培。  相似文献   

7.
沼液对有机基质栽培青椒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以青椒为供试植物,用不同浓度沼液代替无机营养液进行有机基质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沼液处理能明显提高青椒的产量,其中以处理他产量最高,产量为78456kg/hm^2。沼液还能提高青椒商品果合格率,沼液处理和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处理他最高,达94.1%。而对照为64.3%。沼液降低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T1处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平均为16.26mg/kg,而对照为57.88mg/kg。施用沼液不能提高青椒果实Vc含量,但施用沼液可降低果实的酸度,糖酸比以他为最高,因此沼液能使青椒果实的口味有所提高。沼液对青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沼液在有机基质栽培辣椒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沼液代替无机营养液对青椒进行基质栽培.结果表明:沼液栽培不仅使青椒植株健壮,长势旺盛,而且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沼液对青椒的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处理T2(50%)产量最高,为78 456 kg/hm2.沼液还能提高青椒商品果合格率,沼液处理和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处理T2最高,达94.1%,而对照仅为64.3%.沼液降低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T1处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平均为16.260 9 mg/kg,而对照为57.884 1 mg/kg.施用沼液不能提高青椒果实Vc含量,但施用沼液可降低果实的酸度,糖酸比以T2最高,因此沼液能使青椒果实的口味有所提高.沼液对青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设施大棚、露地大田、盆栽等不同栽培措施下种植明日叶,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检测其营养成分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设施大棚条件下的明日叶生长势最强,产量高,通过夏季遮荫可以实现周年供应;其次为露地大田;盆栽条件下的明日叶生长势最弱,产量低。明日叶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在不同栽培措施之间没有差异,粗纤维、还原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设施大棚条件下明日叶中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还原糖、维生素C、总黄酮及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粗纤维、还原糖、蛋白质均以茎干中的含量最高,维生素C、总黄酮以叶子中的含量最高,各成分在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不受栽培措施的影响。从生长势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以设施大棚条件下种植的明日叶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调查了露地和大棚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测试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露地和大棚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其发育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果实膨大缓慢期;阶段Ⅱ为果实快速膨大期;阶段Ⅲ为生长减缓期。大棚的果实比露地提早13 d左右成熟。通过品质测试分析得出,露地果实外观表现为近圆形,大棚果实表现为椭圆形;大棚大五星的平均单果重比露地重8.7 g左右,可食率高1%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约1.5个百分点,总糖含量高约0.8个百分点,Vc含量高约0.03μg.g-1,总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为试材、纯椰糠为对照,探讨了椰糠、塑料泡沫、珍珠岩3种基质不同配比对设施大棚番茄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各阶段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以椰糠∶珍珠岩∶泡沫=2∶1∶1的基质配方栽培效果最佳,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最高,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形态指标有显著提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避雨栽培对台农一号芒果园温度、湿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开展芒果避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搭建简易大棚,对3年生台农一号芒从开花前期至采果结束进行全程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CK),观测棚内外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情况,测定分析芒果采后相关生理指标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避雨栽培模式下,芒果冠层日均温度比露地提高0.7℃,日均相对湿度较露地降低6.0%.避雨栽培模式下果实外表光洁,平均单果重比露地栽培提高14.00 g,采后病害发生率较露地降低33.5%(绝对值,下同).果实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模式下芒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露地降低0.012 mg/100 gFW,维生素C(Vc)含量提高0.01 mg/100 g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1.20%.[结论]避雨栽培可有效提高大棚内台农一号芒果树冠层温度、降低湿度,有利于降低芒果果实采后贮存期的病害发生程度,提高果实品质,适合在我国南方多雨的芒果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调理剂盆栽、大棚小区试验表明:生物调理剂对青菜、茄子品质有明显影响,施用处理比对照青菜、茄子硝酸盐含量降低30%以上,茄子产量提高6.96%-28.7%,Vc、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还对其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有机肥配施对大棚草莓品质及土传病害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有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肥料化及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棚内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肥和单施化肥为对照,在施入总养分等量条件下,研究了菜籽饼肥与沼肥、猪厩肥及磷钾铵三元复合肥的配施对大棚草莓品质及土传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饼肥与有机肥的配施降低了大棚草莓果实中的硝酸盐及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果实中Vc、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及糖酸比,降低了大棚草莓根腐病、白粉病及灰霉病的发生率;且与单施化肥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揭示饼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大棚草莓果实营养品质、风味及大棚草莓土传病害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早春大棚豇豆不同种植密度与搭架方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降低栽培成本,增加产量和效益,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与2种不同搭架方式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与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字架搭架方式下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与抗病性均优于"人"字架搭架方式,随着种植密度株距增大,豇豆植株叶片、节间长增大,荚长与荚粗增加,产量反而下降;采用"一"字架、行距80 cm、株距20 cm的栽植模式,豇豆的产量与产值最高;采用"一"字架、行距80 cm、株距25 cm的栽植模式,可提高大棚早春豇豆种植通风透光能力,并且病害减少,种植成本较低,产量、产值次之,效益最高。可见,行距80 cm、株距25 cm、"一"字架的栽植模式最适宜早春大棚豇豆。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废弃物为主的复合基质番茄无土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珍珠岩∶草炭(体积比)=3∶2、花生壳∶蛭石∶珍珠岩=5∶3∶2、玉米芯∶蛭石∶珍珠岩=5∶3∶2等3种复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3种复合基质容重、持水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通气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则呈下降趋势;对照栽培的番茄前期产量最高,达到22 891.5 kg/hm2,总产以花生壳为主的复合基质最高,折合78 210.0 kg/hm2,比对照高11.9%,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且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略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对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并对单位面积嫩姜的产量和效益进行测算.[结果]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土壤中细菌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同时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土壤中的Cu、Zn、As、Pb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而土壤中Ni的含量略高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施用不同量的平菇菌糠栽培辣椒,测定辣椒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果实硝酸盐含量等指标,深入研究菌糠有机肥对辣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处理C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对照的42倍,处理F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对照的146倍;且适量的菌糠有利于提高辣椒的Vc含量及有机酸含量,以处理D的Vc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857%。处理C的有机酸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039%。各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未超标,达到生食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菌糠能显著改善辣椒品质,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适宜在茄果类蔬菜上施用。平菇菌糠在辣椒生产上最适施用量为800 kg·667 m-2,该施用量不但改善辣椒的品质,而且使辣椒的产量提高 4775%。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西瓜栽培方式一般为爬地栽培,为提高种植密度和观赏性,有的园区采用立架吊蔓栽培方式,产量高、瓜品质好,但需用搭架吊蔓架材,而且费工费力,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和观光采摘游的需求,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瓜农采用嫁接小型西瓜大棚避雨网架栽培取得成功,比常规栽培效益可增加30%以上。通过采用网架爬蔓栽培采光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