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嘧磺隆是长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后影响土壤肥力和后茬作物生长。筛选氯嘧磺隆降解菌21株,纯培养条件下,7 d对初始浓度50 mg/L氯嘧磺隆的降解达到0.75%~80.77%。对筛选到的氯嘧磺隆降解菌进行了16S rDNA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所选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分别属于肠杆菌、短杆菌、柠檬酸杆菌、志贺氏菌、寡养单胞菌、无色杆菌、假单胞菌等7个属。  相似文献   

2.
甲磺隆降解菌FLDA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产甲磺隆的农药厂内采取污泥,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甲磺隆的细菌FLDA,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FLDA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该菌能在含甲磺隆(30mgL^-1)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甲磺隆,5d降解率达72.6%,该菌降解甲磺隆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该菌降解甲磺隆的速率和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酶的定域实验表明,该菌中甲磺隆水解酶为胞内酶。FLDA投加土壤,可提高土壤中甲磺隆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VC材料的圆柱形盆钵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甲磺隆和氯磺隆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甲磺隆和氯磺隆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处理后15d,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两种农药残留量分别下降了44.7%和41.5%(甲磺隆)及38.7%和40.1%(氯磺隆),根际和非根际的残留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后31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77.7%和64.8%(甲磺隆)及62.7%和50.1%(氯磺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后63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96.4%和85.1%(甲磺隆)及90.0%和79.4%(氯磺隆),残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甲磺隆的降解趋势和氯磺隆基本一致,但下降幅度比氯磺隆大。二者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C0e-λ(tC代表浓度;C0代表初始浓度;t时间),决定系数范围在0.9342~0.9957之间。在种植水稻的条件下,下层土的农药残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数日内达最高点,之后不断下降,122d后低于检测限。水稻下层土残留的从无到有说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可能是水田环境农药残留降解的原因之一。干旱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不明显。说明水旱轮作有利于农药残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降解菌S113对甲磺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降解菌S113(Methylopila sp.)对甲磺隆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S113能够以甲磺隆为唯一碳源生长,72h对50mgL-1甲磺隆的降解率达98.38%。投加降解菌S113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甲磺隆的降解速率。当甲磺隆浓度为10mgkg-1干土,S113接种量为108个g-1土时,第30天土壤中甲磺隆降解率为76.9%,对照土壤中甲磺隆降解率仅为11.9%。S113降解甲磺隆的速率和接种量呈正相关,当接种量减少为105个g-1干土时,降解菌对甲磺隆的降解作用微弱。在土壤中甲磺隆浓度较低的条件下,S113的降解效果显著,而当土壤中甲磺隆浓度达到50mgkg-1时,甲磺隆降解率仅为39.6%。S113降解土壤中甲磺隆的最适温度为30℃,第30天的降解率可达75.9%。当温度为25℃、20℃时,第30天甲磺隆降解率仅为53.5%和23.9%。S113菌剂灌根,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土壤中浓度为40、80μgkg-1的甲磺隆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但当甲磺隆浓度增加到120μgkg-1时,接种S113对药害解除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降解菌S113,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甲磺隆残留。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14C-甲磺隆存在形态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 4 C -甲磺隆在 1 5种不同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pH值与甲磺隆1 4 C残留物的降解半衰期、残留量及可提取态残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结合态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 ,甲磺隆降解速率越快 ,但结合态残留量也越高 ;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和粘粒的含量也影响甲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甲磺隆的残留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 =C0 e-kt,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甲磺隆残留与土壤性质之间经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方程 ,由各自变量的决定系数可知 ,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碳中富啡酸碳所占的比例是影响甲磺隆在土壤中残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黄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啶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3.5×10-11g;在黄瓜和土壤基质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1。对黄瓜和土壤2种基质,设置了0.005、0.05、0.25 mg·kg-13个添加水平,每个添加水平设置5个重复,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8.61%~122.4%,变异系数为1.06%~17.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在天津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1d和12.9 d,在山东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0d和10.3 d,在江苏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6d和14.9 d。距最后一次施药5d时,啶氧菌酯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14mg·kg-1,远低于欧盟规定的黄瓜中啶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1。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进行了优选菌株青霉 (Penicilliumsp .)对土壤中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研究 ,结果表明 ,优选菌株的引入对土壤中可提态甲磺隆的影响不大 ,但对结合残留态甲磺隆的降解和矿化有较大影响。在结合残留态甲磺隆中 ,优选菌株青霉的引入有利于松结态甲磺隆尤其是松结态富里酸甲磺隆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Sphingobium属细菌土壤中降解异丙隆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土壤中接入异丙隆降解菌悬液,研究了Sphingobium属的3株细菌—YBL1、YBL2和YBL3在土壤中降解异丙隆的特性,分析了土壤类型、温度、碳氮源、土壤含水量和菌株接种量等因素对3株细菌降解土壤中异丙隆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细菌在马肝土(pH 6.7)中能够高效降解异丙隆,在红壤(pH 4.5)中不能降解异丙隆,菌株YBL3在潮土(pH 8.2)中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接种量低于105CFU g-1土时,3株细菌均不能降解马肝土中的异丙隆,接种量高于106CFU g-1土时,菌株可以高效地降解土壤中的异丙隆;马肝土含水量低于40%时,3株细菌降解土壤中异丙隆的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在16~37℃范围内,菌株降解马肝土中异丙隆的速率与温度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盆栽及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氧化乐果在兰州地区蔬菜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并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光照、有机肥含量对其降解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土壤中氧化乐果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微生物寻氧化乐果的降解作用影响较大,光照的影响次之,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其降解有促进作用,在耕种灌淤土中的降解速率大于自然灰钙土。田间试验得出氧化乐果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的半衰期2-3d,需17d就可基本降解完毕。  相似文献   

10.
刘训悦  丁兴成  徐向红  陈夏 《核农学报》2012,26(2):348-351,36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壤pH、温度、含水量及施药量对新型杀菌剂唑菌酯(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在土壤中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d的培养时间内,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唑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到60%田间最大持水量时,其残留达最低,为1.81μg/g,而在淹水环境中其残留量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唑菌酯的残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时的残留达最大(3.86μg/g)。土壤pH对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具有明显影响,在中性和弱碱性土壤中均具有相对较低的残留。在1~10μg/g施药量时,唑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比例随其施药量的增加而少量降低,在药剂浓度为20μg/g时,土壤中唑菌酯的残留率为42.4%。  相似文献   

11.
滕晓  徐铭阳  李锦涛  田雁宁  陈洋  黄星 《土壤》2022,54(6):1193-1200
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残留期较长,造成农田土壤的残留污染问题。以苄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Hansschlegelia zhihuaiae S113为材料制备降解菌剂,优化液体菌剂的保护剂种类与配比,筛选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初步应用固体菌剂并评价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向液体菌剂中添加合适的保护剂(0.30% 柠檬酸钠、0.20% 羧甲基纤维素、0.10% CaCl2)可使活菌数提高37.25%,保存30 d的液体菌剂对50 mg/L苄嘧磺隆的降解率为94.25%。(2)筛选出猪粪有机肥为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保存60 d时固体菌剂活菌数为7.45×107 cfu/g,对土壤中10 mg/kg苄嘧磺隆的降解率为91.22%。(3)固体菌剂的添加可有效减轻土壤中苄嘧磺隆残留对玉米的药害。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苯磺隆残留问题,本试验利用富集驯化培养分离法,从连续多年使用苯磺隆的田间土壤中,分离筛出一株能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碱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和底物敏感试验表明:降解菌株BHL对试验浓度范围内的所有供试抗生素都表现为敏感,其中对硫酸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菌株BHL可以很好的利用试验所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和有机磷农药,同时还可以利用部分芳香族化合物。本研究为功能农药残留降解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轻壤质黄潮土),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土壤中氯氰菊酯的降解行为有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氮肥,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升高,对氯氰菊酯降解有抑制作用;施用磷肥则促进降解;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虽加速了氯氰菊酯降解,但降解延滞期和残留期有所增加。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0.13d(PK)~14.58d(NK)。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脱氢酶、脲酶活性有所升高,施肥处理不同,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均达显著水平。磷酸酶活性变化在不同施肥处理中,表现不一样。培养26d左右,土壤酶活性大多都能恢复到初始水平。研究土壤中农药残留与施肥、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降解菌HD接种和非接种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小麦、棉花、水稻和玉米根围土壤和非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特征和降解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丰富了土壤微生物,根围土壤丰富的微生物对丁草胺的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是非根围土壤的1.63~2.34倍,相应的半衰期缩短为非根围土壤的 42.2%~72.8%。根围土壤接种处理后这种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其降解速率是非根围土壤的1.68~2.83倍,半衰期为非根围土壤的34.4%~59.4%。试验结果表明,作物根围是丁草胺残留快速降解的微环境,作物根围接种处理可以强化丁草胺残留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5.
乙二胺四乙酸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的降解及残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环境风险,通过田间调查和培养试验研究EDTA在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降解及其残留。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乐昌试验田EDTA施用6 a后,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中均没有检出EDTA残留。佛冈试验田在施用EDTA4个月后,表层土壤EDTA残留量为0.039~0.056 mmol/kg,仅为施入量的2%~5%,施用1a后土壤中未检测到EDTA。翁源试验田在EDTA施用45 d后,表层土壤中EDTA残留量约为施用量的一半,1 a后残留量为施入量的2,6%,深层土壤监测到EDTA残留,但地下水中并没有检测到EDTA,另外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并没有升高。因此,深层土壤对离子态和螯合态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固定能力,可保护地下水免遭重金属的污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EDTA在土壤中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EDTA在赤红壤、褐土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4.6×10~(-3)、1.4×10~(-2)和5.8×10~(-3),其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1、25和53 d。EDTA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之间表现较好的相关性。微生物对EDTA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之,EDTA可在土壤中降解,建议在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可采用EDTA强化修复技术,EDTA的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4 C 绿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 14 C E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 CO2 的规律、影响14 C BR的主要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14 C ER中的绿磺隆母体化合物的消减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在 7种土壤中的半减期分别为 1 3 0~ 1 3 3 3d。pH是影响绿磺隆母体化合物降解的主要因子 ;( 2 )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 ,并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pH是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 ;( 3 ) 14 C 绿磺隆形成的14 C 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14 C BR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约为 2 % ,在14 C 绿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 4)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 ,在培养 2 0d内均随时间而快速增加 ,2 0d后变化量较小。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53 5%、40 9%、3 7 8%、1 6 4%、42 5%、41 0 %和 3 1 3 % ;( 5)培养 90d内 ,14 C 绿磺隆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 CO2 的量约占引入量的 4%~9% ,而土壤 1表明14 C  相似文献   

17.
氯氰菊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sp.)和PBM11(Pesudomonas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CDT3和PBM11在土壤中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降解氯氰菊酯及其中间产物3-PBA。氯氰菊酯对土著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投加降解菌可以消除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有助于土著微生物种群的恢复,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生物肥对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降解氯嘧磺隆残留和作物增产效果的优质生物肥, 采用田间小区模拟试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嘧磺隆施用下, 3种生物肥对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的农大生物菌剂、世绿环保生物肥和农大生物肥对施用量分别为3 μg·kg-1和6 μg·kg-1的氯嘧磺隆残留均有降解作用, 对施用量为6 μg·kg-1的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率分别为61.5%、58.3%和62.7%, 比自然降解率分别高17.8%、14.6%和19.0%。土壤中氯嘧磺隆施用量为0.03 μg·kg-1时即对水稻株高、穗长、结实率和产量性状产生明显影响, 氯嘧磺隆施用量越大药害影响越显著。3种供试生物肥均可解除0.03 μg·kg-1氯嘧磺隆的残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但随氯嘧磺隆施用量的增加, 供试生物肥虽可减轻药害影响, 但不能完全解除残留药害。农大生物菌剂和农大生物肥解除氯嘧磺隆残留药害能力高于世绿环保生物肥。田间氯嘧磺隆的施用量小于0.03 μg·kg-1时, 施用供试的3种生物肥均可保证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用盆栽方法研究了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在水稻土改种草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比较了植黑麦草土壤与未植草土壤中DDT残留的差异。盆栽试验设计3种DDT处理浓度,分别为0、0.5、5.0mg kg^-1,每处理4次重复。研究表明,DDT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且前期降解速率比后期快。在试验的第81天,DDT浓度为0.5、5.0mg kg^-1的植草土壤中,DDT分别减少了27.24%、20.50%。比较植黑麦草和未植黑麦草土壤,p,p′-DDT残留量在试验的16d、32d、64d、81d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释放到根际的酶和有机分泌物能有效地促进农药降解有关。同时,DDT的代谢产物DDE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的生态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的甲基对硫磷降解菌接种于含有甲基对硫磷的土壤中,表现了较强的降解农药残留的生态效应。在盆栽试验中,处理的各叶片变黄程度比对照均要轻,统计差异显著,稻米与稻壳中甲基对硫磷处理比对照下降了82.2-100%。田间试验中,农药加菌,农药加有机肥加菌的处理,其稻米中的甲基对硫磷残留均检测不到,而对照(只施农药不加菌),稻米中的甲基对硫磷含量为0.065mg/kg,超过国家标准(0.05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