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肖方艳 《乡村科技》2019,(12):114-115
“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紧紧围绕着生态循环农业,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水稻种植为核心、以畜牧养殖为支撑、以秸秆回收利用为载体来促进种养殖业循环发展。本文首先概述“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其次分析“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稻田采用"超级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及超级稻的再生能力,蓄留再生稻,一种两收,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在水稻行间养鱼,鱼食用水稻害虫、浮游生物、杂草等实现稻鱼互利共赢,从而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提下,新型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开展,而通过对稻田的养鸭模式下,可以清晰的发现这种生态养殖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种植水稻的产量,更是有助于养殖行业的发展。本文就对传统的种植模式与现如今的"稻+灯+鸭"这种新型的生态水稻种养模式进行对比与浅析。  相似文献   

4.
"鲜香菇、杂交水稻、速生小青菜"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而且水旱轮作具有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作用以及稳粮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显著效果。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对相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在稻田中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开展了"一季中稻+一季虾"与"一季晚稻+两季虾" 2种"水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稻+一季虾"模式产值24.66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10.635万元/hm~2;"一季晚稻+两季虾"模式产值44.670万元/hm~2,平均纯收益达19.620万元,2种模式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改良剂对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小青菜镉、铅含量的效果。【方法】以小青菜品种"塌地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施用不同改良剂(石灰、沸石、骨粉、FeS2、纳米羟基磷灰石、粉煤灰及其两两组合)处理,测定重度镉(40mg/kg)、铅(1 200mg/kg)污染土壤中小青菜生物量、镉和铅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土壤pH值,分析不同改良剂处理对小青菜中镉铅含量的降低效果。【结果】施入改良剂后,小青菜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沸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下的生物量最大,与未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增产51.1%(P<0.05)。小青菜地上部镉含量降幅最大的为石灰+沸石处理;地上部铅含量降幅最大的为沸石+骨粉处理。小青菜中镉的转运系数大于铅,表明镉比铅更容易迁移到小青菜地上部分。施入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且以沸石+骨粉处理下的pH值最大。【结论】施用改良剂后,小青菜中镉和铅的含量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起在湖北省石首市全域探索绿色发展,在水稻生产上创新应用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集成10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水稻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转好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解决苏北地区稻麦周年协调高质高效生产的矛盾,利用西瓜与水稻水旱轮作,通过优质粳稻—冬闲+早春西瓜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优势,纯效益超过5.25万元/hm~2,实现了粮、经兼收,又达到了用地与养田的结合,是"水稻+N"模式下产值和效益较为突出的栽培途径,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淮北地区优质粳稻—冬闲+早春西瓜高效栽培技术,分析了该模式下产生的效益,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安市水稻种植面积3.7万hm2,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海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中融入水产养殖,并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推动"稻田+N"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大提高了稻田种植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山地小青菜是玉溪市红塔区部分山区农民喜欢的蔬菜种植模式,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收入高、病虫害轻等优点,并且生产的小青菜可解决本地"春淡"(4~5月)蔬菜供不应求的问题,蔬菜上市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将其称为"密罗"牌青菜。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山地小青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满足生产需要,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生根剂对小青菜根系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青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生根剂对小青菜的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松土生根剂能增加小青菜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和根交叉数。随着生根剂量的增加,生根剂所带来的增效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到达一定量时,对小青菜的生长增效会有所下降。[结论]在小青菜收获期,5 kg风干土+配方肥+0.3 g生根剂处理组产量最高,与其余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调查情况,分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湘潭县射埠镇依托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经营主体开创了"一季稻+稻草种菇"轮作模式,并在县内多个乡镇示范推广获得成功。该模式种植一季富硒特色水稻,利用收割后的稻草种植蘑菇,每667平方米纯收入可上万元,是一种见效快、投入低、效益高、易操作、可循环种植并可解决稻草焚烧难题的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少华  季国军 《农技服务》2009,26(11):13-14
马铃薯种植技术简便,效益较高,可以作为替代传统麦、油的冬春季高效作物。经过实践表明,南京地区的季候茬口、自然资源能够满足水稻+马铃薯模式,农业发展目标、市场需求和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技术优势也为水稻+马铃薯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生产中要重点把握好种薯、播种、管理和销售四大关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过肥水管理,促使腋芽萌发,长成稻株,重新抽穗成熟的水稻。近年在我地部分稻区通过推广机插一季稻+再生稻,使其成为农民种植水稻投工少、见效快、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模式。本文简要介绍该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概况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作用,分析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应用状况,从而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探究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水稻智能APP"稻得经"的主要功能,这款软件运用"互联网+水稻"确立水稻适宜的种植目标和栽培模式,并在寒地特定的水稻生产模式下,制定水稻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标准。将水稻科学种植技术与互联网模式结合起来,为农民的水稻种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分析溧水县地理气候特点,结合该县实际,介绍了该县"水稻+N"新型种植模式,以期为水稻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品种搭配优化和模式探索,云南省的"水稻+"综合种养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各地也都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典型和值得推广的"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点面结合,分析梳理和总结了云南省"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模式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