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控剂在夏玉米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前期和后期两类化控剂在夏玉米(泛玉6号)的施用效果研究表明,泛玉6号在4500株/667 m2的条件下:前期化控剂施用后产量均为减产,减产显著;田间表现为6、7展开叶施药后对株高抑制效果明显,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后,同一时期与对照相比有"反弹效应",最终株高、穗位高低于对照;8、9展开施药后抑制作用一直不变,株高、穗位高过低。后期化控剂施用后产量均为增产,增产显著;田间表现为植株的穗高系数偏大,茎粗系数变小,穗上节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以覆膜玉米为试材,在播种前用ZT-1丰抗素8 000倍液拌种处理,开展了ZT-1丰抗素对覆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后,覆膜玉米株高较清水对照增高15.2 cm,增幅6.63%;每株结双穗的植株占38.9%,较清水对照增加25.76%;穗长增加16.87%;穗粗增加9.38%;穗轴重增加28.75%;百粒重增加8.36%。小区(20 m~2)平均产量提高3.26 kg,折合产量提高1 630 kg/hm~2,增幅13.28%。由此表明,ZT-1丰抗素拌种可以显著提高覆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化控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控措施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化控条件下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粗增加,产量比相应的清水对照增加0.58%~8.24%;化控条件下,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5.
以覆膜玉米为试材,在播种前用8000倍ZT-1丰抗素拌种处理,该试验主要研究ZT-1丰抗素对覆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后,覆膜玉米株高比对照增高15.2cm,增加6.62%;每株结双穗的植株占38.9%,比对照增加25.76%;穗长增加16.87%;穗粗增加9.38%;穗轴重增加28.75%;百粒重增加8.36%。小区(20m2)平均产量提高3.26 kg,折合产量提高1630 kg.hm-2,增加13.28%。试验结果表明,ZT-1丰抗素拌种可以显著提高覆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化学调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83-486
以浚单0898为试验材料,研究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剂可以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以及增加茎粗、气生根,而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比对照有所减少,产量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玉米化控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喷施化控剂,结果表明:化控剂能使玉米植株矮健、穗位降低、茎粗增加、重心下降、叶片浓绿、肥厚,从而促使产量增加14.7%-25.5%。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设置67 500(D1)、75 000(D2)、82 500(D3)、90 000(D4)、97 500(D5)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百玉393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植株形态与茎秆强度间的关系,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位高和穗高比升高,茎周长变小,株高无显著变化;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均降低;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百粒质量、穗粒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穗粗无显著变化,秃尖长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D3处理最高,D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D5处理最低。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与穗位高、穗高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种植密度75 000~82 500株/hm2时,穗位高和茎粗适中,茎秆质量较好,穗部性状较优,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0-134
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