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塔里木马鹿是中国马鹿种群的一个优秀亚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合木提哈力克博士与世界著名鹿科专家(日本)大泰司纪之在多年对塔里木野生马鹿的考察过程中,通过分析证实,世界马鹿有22个亚种,中国就占有8个亚种,其中新疆有3个亚种,其中塔里木马鹿就是世界马鹿(野生)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阿勒泰马鹿是我国马鹿中的一个优良亚种,本研究对阿勒泰马鹿和栖息地及生境选择、相对数量及食性、阿勒泰马鹿亚种的特征及体尺衡量、产茸力、繁殖力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阿勒泰马鹿体尺都高于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公鹿肩高平均141.19cm;产茸量高于东北马鹿76.26%,高于天山马鹿63.9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阿勒泰马鹿优良种质改良我国马鹿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3.
正塔里木马鹿为马鹿的新疆特有亚种,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具有耐粗饲、产茸力高的优良品质,是新疆3种马鹿亚种(塔里木马鹿、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中单位体重产茸量最高的一种(时孔民,1994),种公鹿鲜茸平均单产最高年达12.61千克(杨德胜,1997)。研究发现,鹿茸的生长发育与自身的激素调节、营养水平、自然环境等有关(高秀华等,2001)。在营养因素中,饲粮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靳勇超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2,33(3):152-157,169
中国马鹿分为东北亚种、天山亚种、塔里木亚种、甘肃亚种、川西亚种、阿拉善亚种、西藏亚种和阿尔泰亚种。根据文献资料系统性总结了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中国马鹿各个亚种的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介绍了马鹿分子生态学中研究很少的亲权鉴定、近亲交配和家域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势。为中国马鹿的种群恢复、保护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马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在新疆境内有北疆亚种C.e.sibiricus Severzov,东疆亚种C.e.songaricus Severtzov与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 Blanford等三个亚种。新疆是我国马鹿的重要产地,丰富的资源为养鹿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由于马鹿驯养管理简单,经济效益显著,新疆的养鹿业得以不断发展;扑捉的仔鹿,一部份就地驯养外,并为其他省(区)提供了大量种源,成为我国马鹿驯养繁殖、鹿茸生产和提供种源的重要基地。一、资源储量估算马鹿作为栖息密度不高的大型兽类,被直接观察到的个体数不多,给数量统计带来困难。为对其资源储量作出估算,我们利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马鹿的生存现状与饲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是我国马鹿(Cerous elaphus)的重要分布区,分布范围广,资源储量丰富,栖息地环境多样,亚种分化繁多。丰富的野生资源,促进了养鹿业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新疆马鹿的生存状况,受到有关部门和动物学工作者的关注。高行宜等(1986),谷景和等(1987)对新疆马鹿的分布、栖息地、亚种和资源作了研究报道。潘怀玉等(1986—1988)对圈养马鹿的配种技术、仔鹿哺乳和产品加工等进行了研究。新疆中药普查办公室(1988)对新疆马鹿的分布、资源、饲养、产品及其贸易情况  相似文献   

7.
秦瑜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09,30(2):100-104
马鹿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中国马鹿有8个亚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马鹿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马鹿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国马鹿的保护及科研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马鹿是仅次于梅花鹿的优良茸用鹿种。驯养的东北马鹿(C.C.Xanthopygus)数量为我国各马鹿亚种之首,而其产茸性能在国内外文献中至今未见详尽报道。 1980年至今,我们在本所茸鹿试验场对东北马鹿产茸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观测研究。为了正确组织生产和饲养,客观评定东北马鹿及其生产水平,现将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是宝,尤以鹿茸、鹿角最为贵重。凡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都称为茸用鹿或茸鹿。茸用鹿种类多,分布广,野生资源丰富。现在已经驯养的茸用鹿有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我国驯养的茸鹿主要是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在梅花鹿中,共有6个野生亚种,其中以东北梅花鹿与人工培育成功的双阳梅花鹿称著于世界。在马鹿的各亚种和类型群中,以天山马鹿和叶尔羌马鹿及东北马鹿的品质最好。1东北梅花鹿(梅花鹿或花鹿)1-1养殖地区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其中吉林省最多,约占2/3。1-2外貌形态特征:东北梅花…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马鹿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中段,是我国唯一幸存的该亚种的有效种群。目前关于野生阿拉善马鹿的分子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于2016年8—9月和2017年2—3月在贺兰山采集新鲜阿拉善马鹿粪便样本396份,使用线粒体Cyt b区DNA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物种鉴定和9对微卫星引物对其个体识别,共鉴定出278个阿拉善马鹿个体,基于线粒体Cyt b DNA对其全序列进行分析。使用线粒体Cyt b区引物对提取的粪便DNA扩增,获得了1 075 bp的序列,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并定义了10个单倍型。其中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0. 93%,均为碱基代换,无碱基插入和缺失。其单倍型多样性为0. 243,核苷酸多样性为0. 000 32。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显著负值,Fu和Li's D值为不显著的负值,表示阿拉善马鹿可能经历瓶颈事件并随后出现种群扩张。在系统发育树中,阿拉善马鹿单独聚成一支且与东北马鹿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中国马鹿亚种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野生阿拉善马鹿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建议加强对该亚种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songaricus)是我国马鹿的优良亚种之一,体型大、产茸量高、茸质好,引入东北地区后,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已适应当地气候,耐粗饲、抗寒冷,表现出产茸量高、繁殖力强的生产特点。用其种公鹿冻精给东北马鹿母鹿人工输精,即进行亚种间杂交,其后代F1头锯茸比母本提高54%,二锯提高59%,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是用来改良较低产鹿茸的东北马鹿的最佳父本.  相似文献   

12.
马鹿是世界众多产茸鹿种之王,而我国的天山马鹿是马鹿中最优秀的亚种之一。它具有产茸量高,茸质细嫩,实用价值位举第一而闻名世界。天山马鹿体质健壮,适应性强,因此深受饲养者及国内外客商的欢迎。从而促使了天山马鹿养殖的发展。但是目前根据我县养鹿业中发现母鹿繁...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马鹿原名叶尔羌马鹿,又名草湖鹿.是我国马鹿群体中的一个优秀亚种,因其体形较小,耐高温,耐干旱,耐粗饲,早熟,产茸量高,茸型规整,茸质好而闻名国内外.塔里木马鹿大批驯养在新疆兵团农二师的各团场,其人工饲养量约3万余头,在新疆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特色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推动下,养鹿逐步开始进入到地方,农区及农户家,诸多新养鹿户,因缺乏科学养鹿知识,受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中国马鹿的父系起源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判断各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亲缘关系远近。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塔河马鹿、东北马鹿等11个群体共159头马鹿的SRY基因序列进行了检测和分析,计算碱基组成、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性(Hd)以评估遗传多样性,构建单倍型网络图;以白唇鹿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马鹿的聚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所获序列长度为1 615 bp,在基因中共鉴定出18个SNPs多态性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1.11%,根据多态性位点鉴定出14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为Hap-1,所占频率35.84%,为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阿拉善马鹿、塔河马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北美马鹿和高产鹿王种群的共有单倍型。其中,阿拉善马鹿、塔河马鹿、甘肃马鹿、川藏马鹿、北美马鹿和高产鹿王均具有独有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0.857,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0272,各亚种间遗传距离最大的是塔河马鹿与西藏马鹿(0.002406),最小的是阿拉善马鹿与青海马鹿(0.000124)。基于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一致,显示11个野生马鹿种群间共存在3个分支,支系S1包含全部马鹿种群,塔河马鹿、甘肃马鹿、北美马鹿和高产鹿王构成支系S2,北美马鹿构成支系S3,单倍型最小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一致。表明各马鹿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塔河马鹿、高产鹿王和甘肃马鹿分别存在2个父系类型,北美马鹿存在3个父系类型,其他马鹿种群只存在1个父系类型,Hap-1在单倍型组S1中处于核心位置,其他单倍型分散分布于其周围,推测Hap-1为马鹿种群中较为原始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5.
种间和亚种间杂交F1鹿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杂种优势理论,采用本交和人工授精方法,开展了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的种间杂交(简称花♀·马♀杂交)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的亚种间杂交(简称东♀天♂杂交)。结果表明:花·马杂交F1有很高的繁殖力,繁殖成活率接近81%,较母体高2%,较父本高33.7%,双胎率达22.7%,比母本的2.99%高出6.57倍;东·天杂交F1公母鹿也具有较强的繁殖性能,而粗饲,恋膘,易发情受胎,发情期,产仔期明显集中和提前  相似文献   

16.
茸鹿人工选育品种品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我国人工选育的梅花鹿和马鹿 6个品种品系的 2 0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系数除鲜茸重的较高之外 ,其他很小 ;公鹿的留种率很低 ,茸重性状的选择差很大 ;遗传力和重复力均较高 ;世代间隔较短 ;鲜茸重的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较大 ;梅花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较短 ,并明显低于马鹿的 ;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和马鹿亚种间杂交F1茸重性状和繁殖成活率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非常显著 (P <0 0 1 )。此项统计分析为茸鹿的优质高效育种、提高纯繁选育速度、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培育新品种和育种规化及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马鹿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产茸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个微卫星遗传标记,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新疆塔里木马鹿亚种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统计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Rh),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采用邻结法(NJ)重建系统发生树。根据等位基因频率,利用PHYLIP(3.6)分析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自举检验(bootstrap test)估计系统树中节点的自引导值(bootstrap value),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同时对部分马鹿群体个体基因型与产茸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塔里木马鹿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S2508和Celjp0023没有多态性,以及BM5004为中度多态外,其他4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3个塔里木马鹿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所有马鹿群体的平均PIC为(0.5196)、h(0.5552)和E(2.45),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塔里木马鹿35团群体与沙雅群体的血缘关系及遗传距离近于阿拉尔群体,3个塔里木马鹿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符合其地理分布和育成史。微卫星位点BM4208的166bp/185bp基因型和微卫星BM888的208bp/208bp基因型可以对塔里木马鹿35团群体高产茸量进行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Y染色体AMELY基因分析中国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对塔河马鹿、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共200个个体的AMELY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马鹿Y染色体的单倍型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中国马鹿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对马鹿的父系起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塔河马鹿变异位点最多,具有很高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其他马鹿间的遗传距离远;本试验共定义了6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A5、A6,其中塔河马鹿、阿尔泰马鹿和甘肃马鹿具有独有的单倍型;利用所获得AMELY基因序列,构建NJ和ML系统进化树发现:塔河马鹿自成一个单系;甘肃马鹿自成一个单系,伊河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阿尔泰马鹿、塔河马鹿、东北马鹿聚成一类,塔河马鹿、甘肃马鹿与其他马鹿之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23日应都兰国际猎场和察苏林业环保站要求,察苏镇站专业人员赶赴英德尔羊场一处牧民草场救助一头离群野生马鹿,现场检查为一头两岁多的雄性马鹿,呼吸急促,体温高达到41.5℃,颈部体表附有大量的外寄生虫,身体消瘦虚弱. 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24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萼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多栖息于海拔3500~5000m的高山森林或森林草原地带,有垂直迁移的习性,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喜欢群居.马鹿的生活习性有5大特点:(1)白天活动,母鹿3~5头成群,公鹿平时独居,繁殖季节和母鹿群居在一起.(2)行动非常敏捷,嗅觉、听觉发达,但视力相对较差.(3)善奔跑,喜跳跃,好安静,怕惊吓.(4)以草为食,夏秋采食禾本科植物嫩枝、芽,冬春采食各种灌木枝条、叶片.(5)适应性强,各地均可驯化饲养,零下40℃亦可正常生活,雄性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