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步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2000年《种子法》出台.国内种业市场的大门打开之后,中国种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行业每天都在“洗牌”.种业的变化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市场处处都可看到变化给种业所留下的深深印迹。那么企业如何在变化竞争的市场中适应呢?如何才能够找到生存的要领,进而谋求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呢?下面从市场角度阐明企业的营销职能战略和战术管理。  相似文献   

2.
1 福建茶叶经营体制与市场体系的变迁和发展。1.1 福建茶叶经营体制的变迁。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产、供、销等都由政府行政机关做出计划安排.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业不能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市场是其价值实现的场所,这时企业特别重视营销活动,通过营销,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茶叶企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1行业环境概述1 .1行业发展动力农作物种子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因作物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科技含量较高的如杂交种、转基因种子等利润率多在 30 %以上。棉种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物资基础 ,棉花育种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种子的科技含量 ,因而作为朝阳产业的棉花种业面临着一个强劲的规模扩张 ,30 %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是拉动众多企业进入棉花种业的最大动力。丰乐种业、江苏科腾、河北冀岱、新疆德隆、南京红太阳等企业纷纷进入棉花种业 ,他们在促进市场多样化的同时 ,也加剧着行业的竞争强度。1 .2行业结构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我国棉花产业制造了一…  相似文献   

4.
牛年将近的时候,中国矿业(0340.HK)作价6.4亿港元收购星愿(中国),轰动业内外。中国矿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处理及储存脐带血以及矿业业务,这笔收购意味着它将跨业进入茶叶行业。对于庞大的资本市场来说,6.4亿港元的跨业收购并不能触动太多人的神经.但是对于中国茶行业来讲,无论无何这都是一桩引人注目的大买卖.也将是一笔意义深远的收购。它的意义不仅来自于巨大的收购金额,而且也来自于一个传统茶叶企业被收购后即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种业现状及对中国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世界种子市场无论从营业额角度还是获取的植物育种者权益角度看 ,都是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居于主导地位。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199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在1989~1993年间 ,在世界各国授予植物育种者的权益中 ,美国占23% ,其次是荷兰15% ,德国13 % ,法国11 % ,日本9% ,英国7% ,丹麦4% ,其余所有的国家共占18 %。1.行业竞争激烈 ,行业集中度提高近年来 ,世界种业围绕发展生物工程的焦点 ,加快了种子行业改革、重组的步伐。众多种子企业的合并或被巨型企业收购 ,使得它们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资本支撑 ,竞争结果将是…  相似文献   

6.
从茶叶生产企业自身看,大部分茶叶生产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单位投入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多,企业数量大,能为社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即使在传统的茶叶生产企业向管理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后,数量众多的茶叶生产企业仍然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看,茶叶生产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一个产茶区有一大批从事茶业的优势企业往往会形成地区块状经济,如中国茶都、名茶之乡等.哪些地方茶叶生产企业发展好、发展快,哪些地方的经济增长就快.同时,茶叶生产企业自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为政府减少了大量社会保障支出.从现代企业制度与经营管理看,我国的茶叶生产企业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时代所发展的集体所有制茶叶生产企业,以及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乡镇茶叶生产企业和民营茶叶生产企业.民营茶叶生产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在新形势下可自主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原有的集体和乡镇茶叶生产企业在进入市场后失去了原来的行政支持,必须凭借自身的力量在市场中谋生存,主动地谋求制度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茶叶生产企业没有规模和垄断优势,它们最好的获利途径就是推出创新的产品或品牌.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竞争的茶叶行业中 ,有的企业毁茶园、荒茶山、卖设备、拆厂房 ,叹竞争之残酷 ,道经营之艰辛 ;而有的企业上项目 ,进设备、扩厂房 ,品佳茗之甘甜 ,享胜利之喜悦。同样的市场 ,同样的环境 ,境况为何如此不同。我以为 ,探究茶叶企业的生存之道 ,对帮助逆境中的企业摆脱困境 ,提醒顺境中的企业继续努力 ,其意义深远。1 产品创新是茶叶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创新作为企业取胜的法宝 ,早已为各行业的企业家们所认知。对于产品供大于求的茶叶行业而言 ,唯有不断地创新产品 ,才能为企业不断地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使企业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 ,…  相似文献   

8.
徐永成 《茶叶》1993,19(4):5-7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茶叶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抓住企业机制转换的机遇,落实经营自主权;抓住培育市场体系的机遇,努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茶叶市场;抓住茶叶价格放开的机遇,积极开发名优新产品,拓展内外销市场;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特点,根本转变原有观念。企业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茶叶行业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重大.然而,近些年我省茶叶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已经凸显出来.本文将从我省茶叶行业集中程度分析入手,探析我省茶叶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个行业,如果缺乏行业巨头,就会显得没有活力。显然,和洒水、饮料、乳业等行业不乏国内品牌巨头相比,中国茶市场缺乏"品牌巨头"已经太久了。一方面,中国名茶林立,且中国茶叶的产量高居世界第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茶的发源地,一年消耗的茶叶可以达到130万吨,饮茶人口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全国饮茶也不为过,由于庞大的市场人口基数,这也导致了茶市场内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茶企业就要从多个方面对自身的企业管理进行提升,无论是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品牌形象等等,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决定茶企业发展道路的顺畅与否。本文通过对茶企业品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升茶企业品牌形象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生产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茶叶商品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茶叶生产、制作、销售过程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茶叶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剖析,探求我国茶叶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看到炒普洱获利,于是大家都跟随炒作,但是随着炒作的真相逐渐被市场认清,市场趋于理性,普洱茶热开始降温,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看到竹叶青茶的包装好,于是市场上蜂拥出现一系列模仿竹叶青的包装。看到八马做连锁专卖,于是安溪的铁观音企业纷纷叫起"百店连锁"、"千店连锁"的口号。在当下的中国茶叶界,商业模式是趋同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商业模式,企业不顾自己的自身资源和能力,盲目追求标杆,模仿和抄袭盛行。……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种子企业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成立.如今已由过去的单一作物单一品种生产发展到以水稻、棉花、油菜三大作物为主的多品种生产。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尽管如此,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供需矛盾、科研开发薄弱等诸多因素仍然制约着企业种子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茶叶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消费的增加也促进着我国茶叶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很多的茶叶企业都普遍存在物流渠道不畅、仓储条件简陋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消费者买到的茶叶无法保障质量,严重地阻碍了茶叶企业的做大做强。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08,(4)
各团体会员单位: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加入到网络行列中来。对于当今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产业,关心茶产业,是今后我国茶叶行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做好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法宝。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其具有样式版面灵活多变、信息承载量萋鞭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产糖基地,在面临境外糖大量涌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价值链单一等困境的影响,近些年开始呈现行情下行的趋势。为了实现制糖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转型与升级,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除了要在“双高”基地的投建上下足功夫,还要不断整合行业的资源,聚合行业的优势,逐步扩大制糖企业的价值产业链,从而达到市场开拓与成本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有效控制并行的良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茶业》2005,(1):38-41
为使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在行业中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参谋和助手,起协调管理、规范行规、监督指导的作用,为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积极引导企业拓展市场,强化行业自律互律意识,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增强行业凝聚力,努力促进我省茶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从着重于维护和培育我省茶叶市场,致力于协助我省茶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种子市场开放以后,为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育种科研技术以及优质的种质资源,我国种业市场开始积极引进外资;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广阔的种子市场空间也吸引着国际资本。然而在今天看来,由于制度的种种缺陷,我国对外资监管的漏洞凸显,使得外资种子企业的发展逐渐威胁到了整个产业安全,甚至是农业安全。因此,健全我国外资种子企业监管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中国糖料》2005,(1):64-64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柴开平处长表示,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发展,我国制糖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运行健康有序。整个制糖行业与前几年相比,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良性发展的市场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