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罗璇  郭彤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8):1083-1091
为了解小麦和谷子叶片中C4光合途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NADP-苹果酸酶(NADP-ME)、磷酸丙酮酸二激酶(PPDK)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差异及其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关系,以4个小麦品种(中国春、晋麦47、绵阳11、小偃6号)和4个谷子品种(豫谷1号、吨谷1号、冀谷19、冀谷20)为材料,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分别测定了小麦和谷子叶片中四种光合酶的活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叶片中均可检测到这四种光合酶的活性,且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谷子叶片中四种光合酶活性均远高于小麦;不同小麦和谷子品种间四种光合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小麦的PPDK和NADP-ME活性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相关不显著;谷子的MDH、PEPC和PPDK活性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仅豫谷1号的PEPC活性、冀谷20和吨谷1号的MDH活性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选育适合华北夏谷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且适应性强的谷子品种,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2016年华北夏谷区17个谷子品种进行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济谷20高产稳产且适应性强,其次为保谷23、衡谷16号、沧谷9号、济谷21和冀谷40。郑谷607和泰谷002的产量较低,且其变异系数较大、高稳系数也低,故这2个品种在华北夏谷区应慎重推广。  相似文献   

3.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2):22-22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5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7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8号)。  相似文献   

4.
沧谷8号是以河南省安阳市农科院培育的夏谷品种豫谷18为母本,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引进的中间材料冀谷24×M3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后代经系谱法连续自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抗咪唑乙烟酸,丰产、稳产性好,抗锈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在河北夏谷区均可种植,适宜机械化生产.介绍了沧谷8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辽杂号”高梁杂交种性状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育种工作者从生产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高梁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7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引进的TX622A、TX623A、TX624A不育系组配了辽杂1号、2号、3号、5号等高粱杂交种,到目前为止,利用各种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已先后选育出通过审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介翟学军,骆国通河北省棉花研究所石家庄市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位于石家庄市机场路24号。在1947年“北平农业试验站石家庄站”和1953年“河北省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于1958年正式建立河北省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本年度一号文件回顾了2009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提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分五个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川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2017—2021年气象资料,与白叶1号原产地安吉县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确定青川种植白叶1号的气候适应性。根据白叶1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白叶1号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10℃年活动积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无霜期等。以10、15、20℃这3个界限温度作为白叶1号从萌发到采收期的关键指标,分析青川气候条件对白叶1号白化和采收的影响,以及青川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结果表明,青川县气候条件基本满足白叶1号生长需求,且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提升茶叶品质。但春季降水量少,要适时进行人工喷灌补水;气候变化使白叶1号萌动略有提前,应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采摘。近3年青川白叶1号达到开采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5.7℃,白化期为50~65 d。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白叶1号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地区白叶1号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吉农23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30号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吉农9426—19。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农23号,品种审定编号:吉审豆2007015。  相似文献   

10.
(1)香宝3号:原代号904436.是信阳农业专科学校用马坝香糯作母本,桂朝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90年育成的籼型迟熟粘质香稻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40~143天.株高104~108厘米,千粒重24克。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苗期耐寒、耐肥。经湖北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1992年鉴定:  相似文献   

11.
鲜玉糯2号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CD75—4做母本、Y51做父本组配的糯加甜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07年通过上海市审定,编号为沪农品审玉2007(第02号),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8029号。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新品种铁春5号,是铁岭市农科院1985年用铁春2号做母本,以奇春12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6个世代选育成稳定品系,原系圃号为85124-10-3-15-27-4。铁春5号1996~1997年参加辽宁省水地组区域试验,1998~1999年参加了辽宁省水地生产试验,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  相似文献   

13.
北麦8号是由黑龙江省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选育过程是:2000年选用垦红6号为母本,克丰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经F1—F5改良系谱法的南繁北育,于2004年F6代选出稳定品系。系谱号2000460-yh—h—yh—h—h-10,决选编号为钢2004—632。  相似文献   

14.
会-2号是云南省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印西克作母本、谓会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粮菜两用型马铃薯新品种,2001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滇马铃薯6号”。  相似文献   

15.
1选育经过 兴薯1号是兴安盟农科所1999年从中薯3号生产田中选留的优良单株,2001年进入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马铃薯品种试验选种区,2002~2003年参加品系鉴定并由内蒙古正丰公司茎尖脱毒,编号54—109。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科学》2006,25(3):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成立于1975年4月。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科学系大豆育种研究室,大豆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因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是伞凼最早以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8年共同筹建了凼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以大豆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了困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兼用型甘薯品种豫薯八号王宜钦王自力(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471023)豫薯八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7年以蓬尾为母本,以小白藤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干率、高淀粉含量、食味好、高抗根腐病等突出特...  相似文献   

18.
新玉38号是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于200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玉2006年43号)。  相似文献   

19.
翁国华 《福建稻麦科技》2008,26(3):F0004-F0004
2008年8月18日,福建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组成验收组,在建宁县对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超高产水稻Ⅱ优航2号、宜优673、佳辐占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进行Ⅱ优航2号制种产量现场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20.
开育11号的选育李艳清,安景峰,杨威,安志强,卢桂芹(辽宁省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原市,112300)大豆新品种开育11号(原编号开交8217一2一1)是辽宁省开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2年,以“开交7528一36一4”(开467×铁丰18)为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