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1998年 3月 ,武威市某羊场哺乳羔羊发生以腹泻为主的传染病 ,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 ,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该羊场当时成年羊 780只 ,断奶及哺乳羔羊 2 1 0只。首先一个圈舍的哺乳羔羊发病 ,主要表现腹泻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随后邻近圈舍也发病 ,发病率达 60 % ,病死率 2 2 % ,成年羊无明显表现。2 临床症状 病羔体温升高到 41~ 42℃ ,精神萎靡 ,腹泻粪便呈浆糊样或水样 ,粪便的颜色呈黄白色、黄绿色、灰白色。后肢被粪便污染 ,有的病羔粪便糊住肛门 ,发出尖叫声。后期 ,病羔严重脱水 ,…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142-143
正2014年2至3月,菏泽市某羊场饲养的济宁青山羊羔羊,发生以排淡灰白色粪便为主的病例。先后发生22例,死亡6只,病死率27.3%。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病初体温升高至40.1~41℃,之后下痢。粪便呈半液状,初为淡黄色,之后变为淡灰白色。病羊腹痛、拱背、虚弱、脱水,如不及时救治,可经24~36 h死亡。疑似羔羊肠型大肠杆菌病。为进一步确诊并为防治提供可靠措施,采取病羔粪便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3.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羔羊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可分为败血型和肠型2种,前者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后者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本文简要介绍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加强羊场管理,合理使用微生态和药物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治疗本病必须对病原菌进行抑杀,同时补充体液,纠正酸中毒,调整肠道机能。  相似文献   

4.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幼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给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将羔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羔羊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5年4月,海南州某羊场新生羔羊感染一种以精神沉郁、腹泻、虚脱、运动失调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诊断、病原分离培养、细菌学形态观察最终确诊为羔羊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了3种敏感性药物,为羊场迅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多发生于出生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共栖菌,通常条件下不会致病,个别情况下会引发大肠杆菌病。但部分病原性大肠杆菌本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一般只存在于患病机体内,按毒理因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产志贺毒素型、产肠毒素型、败血型、肠致病型、尿道致病型五大类型。本文通过对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试验,为患病羔羊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羔羊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羔羊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对养羊业危害很大,根据上海某羊场的发病情况,通过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并给予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2.
1.1疾病因素:冬羔腹泻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肠胃疾病。本病流行于产羔季节,随着产羔季节的开始而发病,产羔结束而终止。在一个生产母羊群中产羔数在1/4时开始出现发病,随着所产羔羊的增多而发病率增加。病羔排出的粪便,由于母羊乳头被粪便污染,羔羊吃奶时,经口进入消化道而感染。多发生于7日龄左右的初生羔羊,以2~4日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羔羊大肠杆菌病又称新生羔羊腹泻,俗称羔羊白痢,是羔羊出生后1~8 d(天)内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肠炎及败血症,死亡率很高,多见于冬春舍饲时期。2005年-2006年间,云南昆明市郊县某羊场发生了舍饲山羊羔羊大肠杆菌病,经调查、诊断,采取相应的紧急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  相似文献   

14.
羔羊腹泻危害大、损失重,是影响羔羊育成率的头号杀手。在临床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 羔羊痢疾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死亡率高。排出恶臭稀粪,呈黄绿或灰白色,后期成为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 防治:初生羔羊应加强保暖工作,合理哺乳。药物防治可在羔羊生后12h内灌服土霉素0.15~0.2g,每日1次,连服3天。已发病的可每羔灌服磺胺胍0.5g或呋喃西林0.5g,注射链霉素40万IU预防继发肺炎。 2 羔羊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多发于6周龄前的羔羊。临床上分为败血型和肠型,病初体温升高,后肢及肛门周围粘满粪痕,重者有脱水症状。 防治:预防重点在于加强管理,改善羊场卫生状况,增强羔羊体质和抗病力。治疗可用氯霉素或土霉素0.2~0.5g、胃蛋白酶2g、稀盐酸3ml,加水20ml 1次灌服,每日1次,连用3~5天。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每羔每次补80~150ml。病重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可用四逆汤:附子2g、干姜3g、甘草2g煎水另加磺胺胍0.5g,每日1次灌肠效果很好。 3 羔羊消化不良多见于断奶前后,临床表现以消化与代谢障碍、消瘦、不同程度的腹泻为特征。病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正常,粪便变稀,严重时表现脱水、站立不稳、全身颤抖。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抑菌消炎,防止酸中毒,抑制胃肠发酵和腐败,多喂青干草和胡萝卜。治疗方法可置于保暖干燥处禁食8~10h,饮服畜禽电解质溶液,以排除胃内容物,促进消化,防治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本县的山羊流行一种危害初生羔羊的传染病,发病羔羊绝大部分集中于7日龄以内,往往整窝发病,使用常规抗生素,效果不理想,病羔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较为严格的经济损失。笔者诊断为大肠杆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羊临床腹泻病例常见,尤其是羔羊腹泻,严重影响羊只健康。腹泻病因复杂,根据是否有病原参与,分为病原性腹泻与非病性腹泻。病原性腹泻包括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其中细菌引起的腹泻临床较多,包括羔羊大肠杆菌病、羊沙门氏菌病、羔羊痢疾与副结核病等。现将羊细菌性腹泻的病因与防控等阐述如下。1概况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胃肠炎或败血症,羔羊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羊养殖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疫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普遍流行,给羊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2012年8月开始,陕西省安塞县某羊场陆续流行以新生羔羊腹泻、个别粪便带血、粪便有明显的臭味、排粪时出现腹痛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非常迅速,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给该羊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作一介绍,以供兽医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血清型不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很高.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羔羊接触病羊,不卫生的环境、吸吮母羊不干净的乳头时,均可感染.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的损伤的皮肤感染.2010年8月,我市某羊场羔羊发生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羔羊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是一种易发、常发的急、烈性传染病,羔(幼)羊染病若防控不力,会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养羊户、特别是新养殖户应以警惕。1病原及流行规律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外形和生物反应等几乎无区别,不过其抗原结构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