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9-199
采用离体根接种法对葡萄20个欧亚种、18个欧美杂种、11个种间杂种直接生产者(HPD)、6种砧木、3个野生种和1个野生种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接种葡萄根瘤蚜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根系接种鉴定法对12份中国野生葡萄、4份砧木品种、2份栽培品种和1份葡萄属近缘植物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仅有燕山葡萄与砧木品种沙地葡萄、SO4、5BB相同,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高抗,接种后葡萄根瘤蚜迅速死亡或停滞在1、2龄幼虫阶段;复叶葡萄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低抗,接种28 d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为6.5粒,种群增殖倍数为1.1;而其他中国野生葡萄与栽培品种赤霞珠、巨峰相同,对葡萄根瘤蚜均表现为易感,并且刺葡萄、葛藟、华东葡萄万县株系、华东葡萄福建株系更容易感染葡萄根瘤蚜,在接种28 d时总产卵量均超过293粒,平均单雌产卵量在15.0粒以上,种群增殖超过15.8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不抗葡萄根瘤蚜,但不同种类之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燕山葡萄表现为高抗,在抗葡萄根瘤蚜砧木育种中应重视使用原产美国的野生种和燕山葡萄。  相似文献   

4.
葡萄种质抗葡萄根瘤蚜田间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我国常见的13份葡萄种质材料的葡萄根瘤蚜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个葡萄砧木品种SO4、5BB对葡萄根瘤蚜表现为抗;5个中国野生种山葡萄、刺葡萄、毛葡萄、蘡萸、华东葡萄,4个鲜食品种巨峰、京亚、红地球、克瑞森无核和2个砧木品种华佳8号、贝达对葡萄根瘤蚜表现敏感。说明葡萄根瘤蚜的再度发生对我国野生葡萄种质的生存和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山西果树》2013,(1):53-53
刘崇怀等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尾1148抗根瘤蚜;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  相似文献   

6.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是世界检疫性葡萄专性寄生害虫,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瘤蚜的大发生给世界葡萄产业造成了灭顶之灾,选育和利用抗性砧木成为葡萄生产的唯一选择。然而随着害虫的协同进化,一些强致病性类型不断出现,致使一些砧木的抗性正在丧失,如加州所使用的砧木AXR#1的抗性被强致病生物型B所克服;SO4、5C、104-14 Mgt等强抗性砧木在一些地区也受到了根瘤蚜的侵染。根瘤蚜新生物型和强致病基因型的出现,推动了对根瘤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对葡萄根瘤蚜生物型及其鉴定方法、根瘤蚜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根瘤蚜生物型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葡萄主要砧木品种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 0多年前 ,葡萄根瘤蚜使欧洲各国的葡萄园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经过研究证明 ,美洲的野生葡萄抗葡萄根瘤蚜 ,继而对美洲的葡萄野生种进行改良 ,培育砧木品种 ,从而挽救了欧洲的葡萄栽培。因而 ,现在世界各国应用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葡萄砧木大致可分为生长势强的和生长势弱的两种类型。生长势强的砧木表现生长旺盛 ,根粗 ,深根性 ,嫁接后地上部表现丰产、长势旺、寿命长 ,但果实成熟延迟、品质变差。生长势弱的砧木表现浅根性 ,根细 ,嫁接树生长势弱 ,树龄短 ,产量低 ,有所谓的“小脚”,但葡萄粒早熟 ,着色好 ,糖度高 ,从幼树期结果开…  相似文献   

9.
葡萄杂交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0个杂交组合与5个自交后代801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果粒重量、含糖量和含酸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子代果粒重量小于亲本值,并趋向小粒亲本,出现超高亲个体的比例较低,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0.34%。欧美杂交种品种间杂交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间杂交传递力高于欧亚种品种间杂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接近亲本值,超高亲比例大,表明含糖量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高含糖量单株的潜力大,组合传递力为101.7%,欧美杂交种品种问杂交传递能力较弱,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杂交,性状传递能力较强;含酸量的遗传中含有较大比例的负向非加性效应,子代含酸量大大高于亲本值,后代含酸量普遍升高,超低亲单株比例低,选择难度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34%,欧亚种品种问杂交遗传传递力高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2015年在广西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产区发现。为了了解兴安县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及危害情况,2016~2017年对溶江镇11个村委的葡萄产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9个村委发现有葡萄根瘤蚜的存在,溶江镇葡萄产区受害面积达85.46%;兴安县是广西最大的葡萄产区,95%以上为自根葡萄苗,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对该县葡萄产业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11.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群发生卷叶病的比例较高,而且病情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茹萱  张剑侠  王跃进  翟焕  赵凯 《果树学报》2012,(5):825-829,965
【目的】为了培育抗病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方法】以2个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波尔莱特’、‘红无籽露’作母本,以抗病抗寒的中国野生山葡萄株系‘黑龙江实生’、‘双优’及欧山杂种‘北醇’、‘00-1-10’(‘玫瑰香’ב黑龙江实生’)分别作父本杂交,授粉51 d后将胚珠分别接种于ER和MM4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培养60 d后在WPM+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成苗。【结果】结果表明,2个母本品种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波尔莱特’作母本适合于ER培养基,‘红无籽露’作母本适合于MM4培养基。2个母本基因型对胚珠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尔莱特’略优于‘红无籽露’;但4个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影响较大,以欧山杂种‘00-1-10’和‘北醇’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胚株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双优’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共获得无核葡萄胚挽救新种质50个株系。【结论】在胚挽救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无核葡萄适宜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欧山杂种比山葡萄更适宜于作杂交的父本。  相似文献   

14.
葡萄叶片中生理生化物质含量与嫁接亲和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华东葡萄、秋葡萄、毛葡萄、掌裂草葡萄4种野生葡萄为砧木,嫁接红富士品种,测定他们的叶片干物重、水势、可溶性糖、氮与钾含量,研究其与亲和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葡萄叶片干物重、含氮及含钾量与嫁接亲和力无关;水势低的接穗嫁接在水势高的野生砧木上,易成活;砧、穗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程度越小,亲和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葡萄种质资源果形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果形特点,为认识葡萄种质资源果粒形状特点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选取820份葡萄种质材料(286份的性状来自田间实地调查,534份来自《中国葡萄志》和《中国葡萄品种》记载),对不同类型、种(species)和用途的葡萄果形特点、不同果形单果质量的分布、以及质量与其纵径和横径的相关性、不同年代选育不同果形的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的果粒较大,而圆形的果粒较小。欧亚种葡萄中长椭圆形和卵圆形的较多,欧美杂种葡萄中倒卵圆形的较多。鲜食葡萄较酿酒、制干和制汁葡萄果形更丰富且更狭长。黑色葡萄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白色和红色葡萄中果形较为丰富。从育种进程来看,早期选育的葡萄果形以圆形为主,之后变为以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现代越来越多果形相继出现。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果粒的横、纵径与果粒质量拟合度较好。同一个葡萄品种果粒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椭圆形变化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