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火炬松施肥当年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县进行的火炬松施肥试验表明,造林时施肥当年就有明显肥效,单施磷肥高生长增加22%—38%,地径增加28%—41%;单株理想的施肥量为71g过磷酸钙,氮磷配合的肥料效果最佳,高生长增加81%,地径增加80%;火炬松造林当年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于2020—2021年,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连续2 a开展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施肥试验,探讨不同肥料类型及施肥量等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林分地径、树高、当年抽高,1年生时分别比对照增加26.18%、7.25%、62.5%,2年生时分别比对照增加12.83%、19.62%、28.09%。同一施肥类型不同施肥量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表现的影响,总体上随着施肥用量的增加,混交幼林的地径、树高、当年抽高均呈现增加趋势。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影响排序为混合肥>复合肥>有机肥。方差分析表明,1年生时,地径在不同重复间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重复和处理互作效应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在不同重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年抽高在重复间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年生时,地径和当年抽高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树高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在不同重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经过2 a的施肥试验表明,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施肥方案以混合肥且施肥量150 g·株-1...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N肥不同追施处理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分别对苗高和地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间隔期为11d的5次施肥处理对苗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36.3 g·m-2的施肥量对地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6.3 g·m-2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施肥效率显著低于13.7 g·m-2处理和...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设计进行基质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肥极显著地影响苗木密度、地径、苗高和侧枝萌发;②苗木密度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③施肥量为0.0~3.0 kg/m2时,地径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3.0 kg/m2时,各处理间的地径无显著性差异;④0.0~7.0 kg/m2施肥范围内苗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长,施肥量大于8.0 kg/m2时抑制苗高生长;⑤施肥量0.0~7.0 kg/m2时,侧枝数与施肥量正相关,施肥量>7.0 kg/m2时,侧枝发育受到抑制;⑥除密度与侧枝数间未达到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两两间相关极显著,其中密度与苗高、地径呈负相关,而地径、苗高与侧枝数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杜仲高生长以4-7月份生长最快,6月份达最高峰;径生长以5-7月为旺盛期,其中6、9月各有一次生长高峰;杜仲林地施肥以4-5月为最佳;施肥量为一个区间,且因树龄而异;施肥按坡台地和平地进行沟施和穴施。  相似文献   

6.
在二年生马尾松幼林(Ⅱ类地、黄红壤)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比例的施肥试验,施肥后二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幼树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对幼树地径的生长则有显著的影响,在施肥量相同(150克/株)时,以N:P=1:2的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叶桉萌芽林的施肥研究较少,国内的桉树施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代苗木造林。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当年高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生长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的关系不断减弱。对胸径生长的调查结果有与同高生长相一致的规律,随时间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不断变小。对比树高生长,处理间胸径的差异更加显著,直至施肥后3a,在P=0.1水准上仍然差异显著。施肥促进高、径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材积和出顶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利润。但对比尾叶桉实生林更加显著的施肥效果,建议把有限的肥料用于实生林施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幼林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年生马尾松幼林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比例的施肥试验,施肥后二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幼树树高生产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对幼树地径的生长则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在施肥量相同时,以N:P=1:2的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由粉砂员岩坡积母质发育而成的硅质黄红壤上,经不同施肥量及配比12个处理、不同施肥时间10个处理5年试验研究表明,杉木幼林施氮肥和钾肥无显著效应,施磷肥效应显著。造林当年及第3年各施钙镁磷肥50g/株,与对照比较,杉木幼林地径、胸径、树高、蓄积分别增加15%、18%、15%、53%,取得生长效应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水平。配比施肥效应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每株各施尿素30g、钙镁磷肥,100g最佳,但配比施肥效应仍以磷肥效应为主。施肥时间以造林当年与第3年隔年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二年生马尾松幼林(Ⅱ类地、黄红壤)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比例的施肥试验,施肥后二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幼树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对幼树地径的生长则有显著的影响,在施肥量相同(150克/株)时,以N:P=1:2的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湿地松造林时和幼林期分别施用复合肥、鱼肥、尿素、普钙和氯化钾等肥料作基肥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效应与肥料品种及施肥量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施100—250克/株复合肥增产效果显著,并且经济。施肥对湿地松矿质养分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松树专用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的肥效,进行松树专用肥不同施肥量对湿地松中龄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湿地松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800 g/株的施肥量对湿地松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而采用高度集约的营林措施,是当今林业发展的趋势。在现有生产培育技术对湿地松生长促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人工增加土壤肥力在本地区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由于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林地土壤养份条件的差异影响,不同肥料品种对湿地松施肥效果不一致;因此,为探讨选择合理的肥种和确定适当的用量,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营林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场于2004年在管店林场进行当年生湿地松追肥试验,经过一年半的观测试验,施肥效应已初见端倪,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初步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卧龙特区大熊猫竹子基地栽培竹种的成活率、发笋率、幼竹密度以及地径和株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栽培竹种的成活率和发笋率、幼竹的种群密度以及部分竹种的地径与株高生长,这不仅与肥料类型、施肥时间、施肥量有关,而且受制于竹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成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红松幼苗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调查苗高、地径,并测定根系生长指标,以作为筛选红松苗期最佳施肥量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腐熟牛粪30 g+过磷酸钙1.5 g+尿素10g+硫酸钾22 g为基肥,并在次年追施过磷酸钙4 g+尿素22 g或过磷酸钙5.5 g+尿素17 g是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施肥对鹅掌楸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将乐县进行鹅掌楸施肥试验,采用含N量为46%的国产尿素,分别施肥0 g/株、300 g/株、600 g/株、900 g/株,结果表明,施肥对鹅掌楸的胸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肥量与胸径生长呈正相关。施肥当年胸径生长量分别为0.50 cm、0.75 cm、0.93 cm、0.95 cm;施肥后第2年胸径生长分别为1.13 cm、1.05 cm、0.85 cm、0.50 cm;施肥后第3年胸径生长表现为0.60 cm、0.73 cm、0.70 cm、0.85 cm。施肥后1—3年胸径年生长量表现为第2年>当年>第3年。  相似文献   

17.
以营建于2020年的光皮桦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追肥施肥量、除草等抚育方式对2 a林龄光皮桦树高、地径等生长性状表型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高、地径生长量在处理间、重复间、处理与重复交互作用间均差异显著;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经过除草的样地的树高、地径生长量显著优于未经除草的样地;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的样地在树高、地径生长量上无显著差异;使用同一除草方式,追肥施肥量不同的样地间树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不同树种、不同上层树木郁闭度及不同施肥量对林下箬竹生长的影响,探讨林下大面积种植箬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上层树木种类对箬竹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箬竹秆高生长在较大郁闭度(0.6~0.7)下表现最好,叶片生长在中等郁闭度(0.4~0.5)下表现最好,而地径生长则在低郁闭度(0.2~0.3)下表现最好,因此可根据箬竹具体经营目的调整上层林分的郁闭度;施肥能明显促进箬竹秆高、地径及叶片生长,施肥量越大对箬竹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定向培育箬竹秆用林、叶用林或秆叶两用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复混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效应,以8年生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施用2种普通复混肥和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为施肥处理,各处理的施肥量均为700 g·株-1;同时以不施肥为对照,进行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中,以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3年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较对照增长3.1%、4.7%、10.0%;施肥3年后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与2种普通复混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有显著差异;施用有长效作用并具针对性的松树专用复混肥能获得较高的木材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2008年在石屏县牛达林区乌拉田对当年营造的云南松人工林进行了林地施用不同量的复合肥、磷肥和钾肥处理组合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林地施肥具有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效果。施肥1年后各施肥处理组合间云南松幼树的地径生长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F=1.360F0.01=2.662)。其最佳的施肥处理组合为每株施复合肥200 g+磷肥25 g+氮肥10 g,施肥1年后云南松幼树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达2.50 cm和21.40 cm比不施肥的高0.82 cm、9.23cm。这一施肥处理组合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