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落实是生产优质、无毒、低毒蚕种的基础,是决定蚕种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蚕种供大于求,蚕农及蚕业管理部门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净化的养蚕制种环境越来越难找。面对现实,我们蚕种场加大了防微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及原蚕点农民防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上强化了生产责任制,从技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微措施,层层把关,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全年的桑园管理之中,贯串于蚕期的始终。因此近3年我场生产76批计52万张蚕种,无一批微毒超标,平均毒率0.22%…  相似文献   

2.
邵宝根 《江苏蚕业》2003,25(1):47-48
<正> 目前,全省的蚕种生产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蚕种场为确保生产安全,蚕种生产已从场外转向场内。但苏南地区仍有一些蚕种场由于种种因素,原蚕生产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近几年蚕种场下大力气,通过对原蚕区加大防微力度,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微毒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出现原蚕区无淘汰批段的可喜局面,蚕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陈旧的管理模式的长期运作,制约着原蚕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蚕种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对蚕种质量要求的高标准化 ,蚕种生产竞争也愈加激烈。我省已有十多个蚕种场因蚕种微孢子检出率超标等原因相继退出蚕种生产市场 ,面对蚕种场激烈的生存竞争 ,针对如何降低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笔者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角度谈一谈关于蚕种场如何防治微粒子病的经验。1 严格消毒。防治微粒子病 ,首先要抓好生产区、非生产区大环境全面、彻底的消毒 ,不留死角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特别是非水泥场地、蚕沙坑周围、下水道以及相关的交通要道更要彻底消毒 ,从建湖县蚕种场和盐城农业学校对这些地方的抽检中…  相似文献   

5.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唯一需要检疫的蚕病对象,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其严重。柳州市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且有全年多批养蚕、批次重叠的生产特点,极利于微粒子病广泛流行。柳州市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两家蚕种场,填补了当地无蚕种生产的空白。两家蚕种场建立之初就把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防微")工作始终放在事关蚕种场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蚕种质量稳步提升,"防微"效果显著,病毒率控制在行业要求之下。但  相似文献   

7.
蚕种场原蚕区虽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粒子病(N.b病)的发生,如加强冬消、在收蚁前蚕室内外及蚕具彻底消毒、原种补正检查、蚕期消毒和提青淘汰、桑叶全程浸消、加强桑树治虫等,但原蚕区的种茧所制蚕种因N.b毒率超标也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制种期防微技术是当前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9.
顾晓山 《中国蚕业》2003,24(3):54-55
1 三级原种生产防微的重要性 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可以说是蚕种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在防微工作中,各蚕种场在如何提供合格的蚕种,特别是提供无毒的三级原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微措施。由于三级原种100%母蛾检测,检到有毒的蚕种全部淘汰,故  相似文献   

10.
蚕种是否带毒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蚕种质量 ,必须要做好防微工作。目前我市有的蚕种场、作业组防微工作看起来十分有力 ,但始终是年年防微 ,年年烧种。笔者经多年对我市各蚕种场发生微粒子病调查了解 ,认为有技术方面原因 ,更重要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1 原普种混养是微粒子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原普种混养一般从蚕茧大战的次年开始 ,极少数发生在蚕桑生产的低谷时期。如果养普蚕收入超过了养原蚕收入 ,原蚕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发生原普种混养 ,表现形式有 :1 .1 在蚕桑生产处于低谷时 ,普茧价格低 ,种茧价格高 ,通过原蚕户…  相似文献   

11.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12.
杭州蚕种场前些年原蚕点带微毒情况时有发生,给该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场对微防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常规消毒措施,控制了微粒子病毒的发生。2013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50%,无淘汰蚕种。经调查与分析,笔者就该场蚕种微粒子病防治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蚕区是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第一车间",原蚕区冬消冬管工作是原蚕区生产重要一环,对稳定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原蚕区坚持扎实开展冬消冬管工作,蚕种合格率99%以上,克蚁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均较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罗子和 《广西蚕业》2005,42(2):15-17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蚕种场的第一重点工作。对防“微”工作是否重视,体现了蚕种场是否对蚕农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它关系到广大蚕农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关系到蚕种场的兴衰。2004年我们场生产一代杂交种107540张,分122段送检,经广西区蚕种检毒中心检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微粒子在我场原蚕区有抬头趋势 ,1993年爆发 ,淘汰蚕种万余张 ,经济损失惨重。接着 3年虽无淘汰批 ,但含毒批次久攻不克 ,对我场蚕种生产威胁严重 ,直接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对困境 ,我们痛定思痛 ,迎着逆境奋进 ,把提高蚕种质量、降低毒率为主攻方向。近几年来我场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微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微粒子 ,特别是 2 0 0 1年防微效果显著。全年共生产蚕种78批 ,有 6 8批无毒 ,无毒批占 87% ,其余 10批含毒均在 0 1%以下。防微在我场大见成效。1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防微意识根据我场的实际情况 ,场领导首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3,34(1):61-62
袋蛾和蛾盒管理是养蚕制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准确反映蚕种质量和控制微粒子病蔓延、扩散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一代杂交种生产安全、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微粒子病在某些蚕区种场内的发生蔓延已严重污染了养蚕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微防工作已成为蚕种场一项  相似文献   

18.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而生产蚕种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蚕种的质量和成本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筹码。在八九十年代,随着蚕桑事业的发展,蚕种生产量的扩大,专业蚕种场采用了以场带原蚕村的形式来扩...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坤荣 《中国蚕业》2002,23(2):78-79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尚未研制出理想的治疗微粒子病的药剂,浙江省各蚕种场采用全龄漂白粉精洗桑叶虽收到了良好的防微效果,但是费工费时,加大了制种成本.通过对环境和原蚕进行微粒子孢子预知检查,可以及时地了解环境和原蚕中微粒子孢子的有无及分布状况,为制定防微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关系到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为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降低带毒率,提高蚕种质量,总结近年蚕种生产防微工作,谈谈经验与教训,与同行讨论。1强化管理,增强责任意识1.1完善制度,严格逗硬落实种场生产管理制定充分体现以防微为中心,坚持技术操作规程,微粒子病作为重要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