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州半岛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及林木分级进行分析,提出冠长、冠积等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各分级木的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率的变化总体上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各分级木之间冠长率的差异趋于变大;不同密度无瓣海桑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平均冠积分别达58.500、32.597、19.214m3,各分级木平均冠积的差异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无瓣海桑具有一级分枝高度较低的特点,60%以上的无瓣海桑其枝下高〈1m。  相似文献   

2.
邱治军  王旭  杨怀  张永明  王旭  周光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6-11288,11339
通过研究热带风暴对海南岛东寨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红树林及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影响表明,热带风暴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减少2.8%、14.3%、12.1%,枝下高增加60.0%;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的树高增加8.3%,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无变化,枝下高增加20.0%;热带风暴对人工林的影响比天然林大;热带风暴前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增长顺序为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海桑;对冠幅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对枝下高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凋落的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22t/hm2,干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13t/hm2;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生物量损失极小。总体而言,人工林中海桑的抗风性优于无瓣海桑,天然林中角果木的抗风性优于红海榄,天然林的抗风性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无瓣海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了雷州的无瓣海桑 (Sonneratiaapetala)林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 ,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单株立木和林分的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6 .5年生的无瓣海桑单株立木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88.16 8kg/株和 116 .914kg/m2 ;林分的生物量及各器官组分的分配 ,大小排序为干材 >树枝 >树根 >树叶 >树皮 >花果 ;干材的林分生产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其他器官各年龄的林分生产力较稳定。根系的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水平生长比垂直生长快 ,同时还对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珠海市淇澳岛天然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arniculatum)和人工红树林(3~5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群落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半年时间内,秋茄种群平均地径和胸径均显著增加,高度变化小;桐花树种群平均地径、胸径和高度变化均不显著;无瓣海桑生长快速,不同年龄段的地径、胸径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无瓣海桑人工林群落中,随着林龄的增长,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无瓣海桑作为先锋造林树种,可有效压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并促进乡土红树植物定居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桐花、白骨壤为主的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有较大差异,近岸边区域,林内非先锋乡土树种的发育程度要比远离岸边的区域高,初步推断这可能与风浪大小有关。[结论]在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海滩的风浪情况;可考虑以天然林的林缘潮位作基准以确定滩涂的相对潮位,以反映不同红树林生长区内红树植物适生的周期性淹浸深度。  相似文献   

6.
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珠海淇澳岛河口湿地人工种植无瓣海桑后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随着无瓣海桑红树林种植年限的增加,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受到影响,表现为株高变矮、盖度减少、多度降低、频度较小、茎叶比增加、青干比增大、生物量减少.说明种植无瓣海桑可以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滋生蔓延,并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无瓣海桑林的群落特征,以深圳湾为例,采用固定样地取样法,对不同年龄的无瓣海桑林(人工林:3a和5a,天然林:8,11,13,18a)的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为优势种群且优势显著,群落共有4~7个不同种群,但种群多度不随群落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乡土种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进入人工林或天然林群落下层,并随群落年龄增长,逐渐进入幼树层、乔木亚层。群落垂直结构随群落年龄的增加而复杂,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较快,从3a较简单,到8,11,13a较复杂,再到18a各个高度级均有分布的复杂结构,而乔木上层主要由无瓣海桑占据;群落多样性指数(Ds,Dh,Dm)、均匀度指数(Js,Jm)并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未呈现"幼苗层幼树-灌木层乔木层"的递减规律。无瓣海桑群落结构特征有别于陆地森林群落和乡土红树林群落。  相似文献   

8.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年收集广州南沙湿地游览区人工红树林中的6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4龄无瓣海桑和6龄海桑S.caseolaris3种林分的凋落物,并对凋落物量作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分凋落物总生物量呈现单峰的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8-9月,在12月至次年2月达到较低值.3种林分凋落物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6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广东省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林地土壤的碳储量,为开展广东省红树林生物量为基础的碳汇调查与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开展全国红树林碳汇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方法】以无瓣海桑及林地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无瓣海桑生物量模型,对比研究10个地区的无瓣海桑与林地土壤碳储量。【结果】无瓣海桑生物量模型为W=0.033(D_2H)~(1.002),决定系数为0.95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广东省无瓣海桑林的总面积为1 724.12 hm~2,总碳储量为536 801.09 t,植被碳密度为50.81 t·hm~(-2),土壤碳密度为260.54 t·hm~(-2),总碳密度为311.35 t·hm~(-2),植被碳密度为总碳密度的16.32%,土壤碳密度为总碳密度的83.68%。10个地区无瓣海桑林总碳储量依次为:深圳2 790.65 t潮州3 088.34 t惠州10 479.30 t江门13 800.58 t茂名17 116.43 t湛江55 610.15 t中山58 562.90 t汕头66 498.62 t广州134 938.18 t珠海173 915.93 t。【结论】广东省无瓣海桑林碳储量主要集中于土壤层,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不同,其土壤碳储量及植被碳储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消波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树林消波效应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树林消波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野外测量来分析红树林对波浪的消减情况以及波浪消减率与红树林植被特征、水文特征的相关性,其次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模拟红树林对波浪的消减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邻网格法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六个不同红树林群落中共布设六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测得454株海莲、129株无瓣海桑、112株海桑、198株秋茄树高与胸径,利用SAS9.0研究了树高(y)与胸径(x1)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出了适用于海莲树高预测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1.40334 0.49758x1 0.00399x12,适用于无瓣海桑、海桑树高预测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1732 1.10089/x1、y/1=0.01664 1.24603/x1,适用于秋茄树高预测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1.8165 x1 0.5230和lny=0.54906 0.54559lnx1。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估计精度较高,均在93%以上,所建方程可用于计算各红树植物树高及其林分平均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Weibull函数拟合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树冠率的分布.研究表明:林分平均树冠率与相对林分密度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并随林分相对密度指数增加而降低;Weibull函数参数6与侧柏人工林林分平均树冠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参数c与侧柏林分平均树冠率呈二次方关系,通过对未参加建模的侧柏样地进行动态预测发现,Weibull函数对林分树冠率分布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准确预测侧柏人工林树冠率的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漳浦县于2006年开始从广东引种无瓣海桑2万多株试种植,当年同时进行育苗试验,2007年采用当地培育的苗木种植20多万株,面积达33.3余hm^2。经过4 a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闽南漳浦县滩涂生长良好,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0m以上,能正常开花结果。无瓣海桑的大面积引种栽培成功,加快了当地红树林的恢复进度,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对惠州市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群落调查,共布设7条调查断面,21 个100 m2调查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密度尧、树型组成比例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样性等常规的群落分析,判定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并研究其演替动态变化。调查数据表明,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内侧往外侧发展演替的趋势,同时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从陆缘往海缘发展演替的趋势。该红树林区域总体以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优势种,桐花树(Aegileras corniculaturn)、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以及秋茄(Kenaelia candel)也有一定分布优势,另外有卤蕨(Acrostichum aureum)以及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零星分布。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主要由白骨壤+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以及无瓣海桑群落3种群落构成。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中,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具有自己原有的优势群落,在长期的群落发展中有各自向对方群落区域发展的趋势,最终形成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共同生长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青山区对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其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指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呈减小趋势,二者呈幂指数函数关系,即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树高随密度的变化不显著,而树木的高径比随密度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二者关系可拟合为对数曲线。该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生长因子影响的最大临界值阳坡为3 000株/hm2,阴坡为4 000株/hm2可作为调空密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盐度海滩红树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在高盐度海滩(盐度在30‰以上)的生长适应性及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为困难立地条件下红树林造林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在高盐度海滩开展多种红树植物在不同的滩面高度、土壤条件及种植条件下红树林造林试验,分析和比较红树植物的生长差异性.【结果和结论】在高盐度海滩,滩面高度对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obovata、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4种红树植物的生长量及保存率影响较大.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附近时,4种红树植物的生长量和保存率基本上达到最大值,随着滩面高度的增加或降低,生长量和保存率呈下降的趋势.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附近的沙质地条件下,拉关木和无瓣海桑的保存率都较高,超过80%,拉关木生长量远高于无瓣海桑、红海榄和秋茄;滩面高度在平均海平面以上0.2 m的泥质地条件下,红海榄和秋茄保存率高于70%,拉关木和无瓣海桑保存率均低于20%,拉关木与无瓣海桑生长量接近,稍高于红海榄和秋茄.冬春季节的海藻对红树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迎风区域对幼树生长危害较大,其中红海榄和拉关木在迎风区域的保存率仅为背风区域的40%左右.沙质地条件下以胚轴苗形式种植的红海榄幼树生长量和保存率远高于以实生苗形式种植的幼树,而在泥质地条件下,不同种植材料的红海榄幼树生长差异性较小.在胚轴苗种植措施方面,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胚轴插植深度不会影响红树林幼树的生长和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大青山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2 000~4 000株/hm~2密度内不同林分密度对不同坡向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坡和东坡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趋势一致,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冠长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分密度对高径比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北坡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大于东坡,建议在此地区进行抚育时,北坡和东坡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和铁力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采用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采伐强度、不同林分密度与保留木损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在作业后,保留木损伤率不随采伐强度、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伐木损伤率、集材损伤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相似态势。  相似文献   

20.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吸收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株行距分别为1.0 m×1.0 m、1.5 m×1.5 m、2.0 m×2.0 m 3种林分密度对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不同直径等级(≤0.5、>0.5~1.0、>1.0~2.0 mm)根系、特别是吸收根(直径≤0.5 mm)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吸收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降低而减少,总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随林分密度降低而增加。吸收根与总细根根长密度均以中等林分密度下最高。单株水平上,各直径等级根群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均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底层(>20~30 cm)吸收根所占整个取样剖面的比例,随着吸收根根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密度处理内各样地单位面积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变异较大,导致密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根系直径等级和土壤深度对林分和单株细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P<0.05)。总之,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吸收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现存量影响较弱,而对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