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因(Bt和CpTI)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ha cv.'Nanlin895')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嫩芽或腋芽为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和CpTI基因.结果显示较合适的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系统为叶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mg/L+TDZ 0.002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 0.2mg/L+TDZ 0.00lmg/L+Km 10mg/L+Carb 50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 1.0~1.3左右,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叶盘转化频率可达28.7%.对Kmr植株经PCR分析,筛选获得了18株整合有Bt基因和1株整合有CpTI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饲虫实验表明,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可明显抑制杨小舟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月季遗传转化的体细胞胚胎的植株再生率,以月季B103 (Rosa spp.)无菌苗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TDZ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以优化的培养基EB和ET对成熟的月季B103体胚进行再生诱导。结果表明:添加KT的培养基(RK)上的无菌苗全部死亡,添加6-BA (RB)和TDZ(RT)的两组生长正常,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GA33.0 mg/L+6-BA/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pH=5.7。成熟月季体胚在培养基MS+NAA 0.05 mg/L+GA33.0 mg/L+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p H=5.7上诱导分化,30 d内再生出数量最多的正常植株,再生率为20%。ET组分化出丛生状态的子叶,再生率高于20%。本研究表明ET2可诱导月季细胞分化出正常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人参果‘长丽’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人参果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以‘长丽’品种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种类、pH对人参果试管苗生长和激素组合对人参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 5.7~6.0时,MS培养基有利于人参果试管苗的生长,培养24天时平均株高达8.5 cm;GS培养基有利于试管苗生根,培养24天试管苗的生根量达到13.8个/株。6-BA与TDZ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叶片不定芽的再分化能力,在MS+6-BA 2.0 mg/L+TDZ 0.5 mg/L培养基上叶片的再分化率达到83.3%,再分化系数达8.5。本试验研究发现人参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4.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0.1~3.0 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 2.0 mg/L+ KT 0.01~0.5 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 2.0 mg/L+ KT 0.2 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 0.5 mg/L+ NAA 0.05 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 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相似文献   

5.
芝麻子叶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为材料,对子叶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以及子叶受体材料对卡那霉素、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天然耐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芝麻子叶基因高频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适宜的诱芽培养基为MS+5.0 mg/L 6-BA+1.0 mg/L IAA+5.0 mg/L AgNO3 +1.0 mg/L ABA+3%蔗糖...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明日叶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及外源物质,从而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得到再生植株,建立其高频再生组培快繁的完整体系。结果表明,明日叶组培苗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1.0 mg/L;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2,4-D1.0 mg/L;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55.4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02 mg/L,生根率可达87.22%,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高达94%。该研究建立了明日叶组培完整再生体系,以高效、低成本的快速繁殖方式,为明日叶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苜蓿愈伤组织高频再生遗传和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浓度的2,4-D与6-BA联合使用的诱导培养基上,以苜蓿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5%~90.6%,其中2mg/L2,4-D 1mg/L6-BA诱导率最高,达90.6%;浅黄色至淡绿色的愈伤组织在MS 2mg/LKT 0.15mg/L6-BA 0.3mg/LNAA分化培养基的分化率最高并且植株颜色深绿。丛生芽在1/2MS 2mg/L酵母提取物的生根培养基上再生成完整的苜蓿植株。以建立的苜蓿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愈伤组织为转化的受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苜蓿,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影响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获得了100株转基因植株。乙酰丁香酮的浓度为100!mol/L,菌液浓度OD600为0.3~0.5,最佳的侵染时间为15min,共培养时间为4d,卡那霉素浓度为50mg/L时转化频率最合适。最高转化频率可达80%,Kana抗性植株Northernblotting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苜蓿基因组中。建立了苜蓿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获得其它基因转化苜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花生胚轴的离体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不同基因型的花生品种为外植体供体,以初步建立适应河南花生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以5天苗龄的花生无菌胚轴为外植体,将供试的4个花生品种分别接种于4种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MS+6-BA5mg/L+NAA1mg/L,MS+TDZ0.6mg/L+NAA0.4mg/L,MS+TDZ1mg/L+6-BA1mg/L+NAA0.5mg/L,MS+TDZ1mg/L+6-BA2mg/L+NAA0.5mg/L。在25℃±1℃、2000lx、16h/d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0天左右,上胚轴和下胚轴均分化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点。结果发现,上胚轴的丛生芽诱导率远高于下胚轴,最高达到67%,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4.5个丛生芽,最高的可分化出30多个;上胚轴在培养基MS+6-BA5mg/L+NAA1mg/L和MS+TDZ1mg/L+6-BA1mg/L+NAA0.5mg/L的丛生芽分化较好,该研究为花生组织的离体培养和外植体遗传转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1 mg/L TDZ+0.3 mg/L IBA,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0 mg/L 6-BA+0.3 mg/L I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5 mg/L IBA,新疆杨组培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苗体健壮,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防龋生菜叶片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生菜的基因转化系统,为下一步防龋用转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质粒转化生菜工作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6种不同的生菜种子为试材,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经对出芽率比较,苗龄及直接分化培养基的确定以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获得正常再生抗性生菜植株。结果:3~4 d的"意大利"生菜子叶在1/2 MS+0.05 mg/L NAA+0.1 mg/L 6-BA培养基上直接分化率最高,生根培养基为1/2 MS,抗生素巴龙霉素(Paromomycin)选择压浓度为50 mg/L。结论:成功确立了防龋用转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质粒的生菜叶片转化体系,获得了较高的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小美旱杨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对小美旱杨直接诱导不定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2%NaClO最佳消毒时间为8 min;小美旱杨叶片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3 mg/L+IBA 0.3 mg/L;小美旱杨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3 mg/L;小美旱杨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 0.3 mg/L+NAA 0.08 mg/L。本研究成功建立小美旱杨的再生体系,对小美旱杨的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贵州地方香禾糯从江黑禾和来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诱导和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MS培养基添加2.0mg/L 2,4-D和0.5mg/L 6-BA是从江黑禾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在MS培养基添加4.0mg/L TDZ及0.5 mg/L IBA的培养基中培养10d后,转至添加4.0mg/L6-BA以及0.5mg/L NAA培养基继续培养,为从江黑禾茎尖诱导丛生芽最佳条件;以N6培养基添加1.0mg/L 2,4-D和0.1mg/L 6-BA是来拢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添加0.2mg/L NAA和2.0mg/L6-BA为来拢茎尖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技术,从江黑禾及来拢均获得移栽成活并能正常开花结籽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无性繁殖困难问题,以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对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启动培养最佳的消毒处理方法为20%浓度的84消毒液处理20 min;(2)激素6-BA以及TDZ对‘北林雄株1号’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再生系数的影响显著,NAA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影响不显著,对再生系数的影响极显著,筛选出‘北林雄株1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6-BA+ 0.1 mg/L NAA+ 0.005 mg/L TDZ;(3)激素6-BA、NAA以及ZT对‘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率和再生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筛选出‘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05 mg/L NAA+ 1.2 mg/L ZT。‘北林雄株1号’与‘北林雄株2号’高效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建立,为该品种的规模化无性繁殖以及后续的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不同途径的南瓜再生体系,以‘大果蜜本’南瓜种子子叶节和授粉后2天的子房为外植体,对南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发育两种再生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育途径中,3%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是最佳灭菌方式,MS+3.0 mg/L6-BA+ 0.1 mg/L NAA是诱导南瓜子叶节丛生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MS+0.2 mg/L NAA是诱导单芽成苗的最佳培养基;胚状体发育途径中MS+4.0 mg/L 2,4-D+0.5 mg/L NAA+1.0 mg/L 6-BA和MS+0.06 mg/L TDZ均能有效诱导南瓜胚状体形成,MS培养基是诱导胚状体成苗最佳培养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南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发育两种途径形成再生植株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众多的棉花转基因方法存在转化过程复杂、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实验对转基因方法一“喷花法”进行优化,明确了在棉花育种科研中应用条件,达到快速、高效转化外源基因的目的。实验选用了5个陆地棉品种(系)和2个海岛棉品种为转化受体材料,转化了2个外源基因-杭虫(Bt+CpTI)和增强纤维品质基因(NPTII-GhCAD6),并对转化时等渗液各成分的比例、转化的时间段、温度及湿度条件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效率最高时等渗液各成分的含量:陆地棉为1/2MS+10%蔗糖+0.5g/L MES+0. Olmg/L6-BA+200u1/L表面活性剂,pH=6菌株浓度OD600=0.5;海岛棉为1/2MS+15%蔗糖+0.5g/L MES+0.01mg/L6-BA+200u1/L表面活性剂,pH=6菌株浓度OD600=0.5;转化效率最高时转化的时间段为11:00~13:30,相应的温度为22~29℃、湿度为70%~85%;转化后的T0代受体材料,首先在田间进行杭生素检测,然后在获得的阳性植株中,转杭虫基因材料用金标BT-Gry I Ab/Ac试纸条定性检测,转纤维品质基因材料做PCR电泳检测,经检测最终获得了一批转基因阳性植株。最终建立一种应用在农业育种科研中大批量、高效快速、简易实用的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皖甜1号’甜叶菊花蕾为试验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9(34),分别以MS、B5和N6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6-BA以及蔗糖和低温预处理、暗处理时间等条件,对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影响。试验得出甜叶菊花药愈伤组织最佳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3 mg/L 6-BA+0.5 mg/L NAA+60 g/L蔗糖+6 g/L琼脂,低温预处理1 d、暗培养14 d有利于甜叶菊愈伤组织的诱导,甜叶菊愈伤组织分化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 mg/L 6-BA+0.2 mg/L NAA+30 g/L蔗糖+6 g/L琼脂,不定芽在不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伸长后,接种在1/2 MS+0.1 mg/L NAA+20 g/L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生根率可达93.33%。该试验初步建立了甜叶菊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获得了甜叶菊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为甜叶菊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大量栎叶绣球的无菌苗,本研究以栎叶绣球‘雪花’(Hydrangea quercifolia’Snow Flake’)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6-BA+0.2 mg/L NAA,出愈率约为80.7%;最适宜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2 mg/L 6-BA+0.1 mg/L IBA,诱导率约为90.3%;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2.5 mg/L 6-BA+0.1 mg/L IBA,增殖率约为5.2;最佳的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5/0.2 mg/L IBA,幼苗平均高度约为4.57 cm;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4 mg/L IBA,平均生根率约为88.3%,平均根长约为6.5 cm。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栎叶绣球‘雪花’的再生体系,为其扩大繁殖和之后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降香黄檀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降香黄檀工厂化快速繁殖和扩大栽培,并为降香黄檀抗寒基因导入打下一定的基础,以降香黄檀无菌实生苗茎段、叶片、根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对各器官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从降香黄檀无菌实生苗茎段、叶片、根尖成功地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茎段、叶片、根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 1.5 mg/L+NAA 0.10 mg/L、1/2MS+6-BA 0.5 mg/L+NAA 0.10 mg/L和1/4MS+6-BA 1.5 mg/L+NAA 0.05 mg/L;茎段、叶片、根尖的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最适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 1.5 mg/L+2,4-D 4.0 mg/L、1/2MS+6-BA 1.5 mg/L+2,4-D 3.5 mg/L和1/2MS+6-BA 1.5 mg/L+2,4-D 3.5 mg/L;茎段、叶片、根尖来源的单芽,其最佳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NAA 1.5 mg/L、MS+NAA 1.0 mg/L和MS+NAA 2.0 mg/L。比较茎段、叶片与根尖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丛生芽诱导率和单芽生根率,得出以无菌实生苗根尖作为外植体是降香黄檀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6-BA+0.5 mg/L 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相似文献   

20.
葱兰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快速获得健康的葱兰幼苗,通过优化离体培养条件,建立葱兰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利用葱兰叶片、鳞叶和顶芽作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顶芽为最适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5 mg/L +NAA 0.1 mg/L,其次是MS+6-BA 0.5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为葱兰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