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促进稻茬小麦稳产高产,2014年进行了稻茬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周麦18、洛麦23产量水平较高,烟农19、烟农5158、淮麦22、良星66、济麦22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生产需要,促进稻茬小麦稳产、高产,于2013年在凤台县开展了晚茬小麦稳产、高产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烟农19、济麦22、连麦2号、泛麦5号等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可在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烟农1212、济麦22和济麦229为材料,研究3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越冬期至拔节期小麦群体总茎数表现为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总茎数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成穗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②越冬期至拔节期烟农1212和济麦22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济麦229;开花期和成熟期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③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④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穗粒数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千粒重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0 893.44 kg·hm~(-2)。烟农1212品种无效分蘖少,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收获指数高,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稻茬麦最佳免耕播种方式,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5个播法,研究了不同播法对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群体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播法,并表现出明显的增穗增粒效应,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小麦品质表现比较复杂,稻套麦清蛋白和醇容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法,说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而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其他播法,说明小麦晚播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在我省分布范围极广,自北部沿淮到中部江淮之间,直到南部沿江江南都有种植,其中尤以沿淮和江淮之间一季中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沿江和江南的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总的播种面积几近小麦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稻茬麦的产量一般较旱地麦为低,低产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总的情况看,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三者所共同制约.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在稻茬麦区,尤其在江淮及沿江江南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比较评价各品种的综合性能,山东省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济麦22、青农2号等7个小麦品种与山东省龙口市小麦主栽品种烟农15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在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青农2号、烟2415、济麦22,青农2号不仅比对照"烟农15"显著增产,而且抗倒伏性强,应是龙口市产量低而不稳的当家品种"烟农15"的理想替代品种。如果烟农15全部更换成青农2号,山东省农口市可望年增产小麦4 280t。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豫南地区稻茬麦产量构成和各生育时期管理目标,从品种应用、栽培管理、病虫冻害防治等方面制定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区域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10年来江苏省淮北地区主要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3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连麦6号、淮麦20、济麦22,较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33、徐麦30;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淮麦22、连麦6号、淮麦20、烟农1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33;穗粒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淮麦33、连麦6号、济麦22、烟农19、烟农5158,最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99;千粒质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20、徐麦9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淮麦33、保麦1号、烟农515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510。通径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产量3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淮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质量差、产量低等突出问题,经多年研究,集成了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技术。现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机械匀播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秸秆全量还田、天气条件、水稻让茬等障碍因素制约,安徽省肥东县稻茬麦秋播困难,冬前苗情差,春后分蘖少、成穗率低,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为了打破肥东县稻茬麦生产的困境,从天气条件对稻茬麦生产的影响、播种期普遍推迟、秸秆处理和耕地质量较差、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应用面积有限、小麦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根源。提出了种植合适品种,培育新品种,优化小麦品种布局;开展试验示范,推广高产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农机农艺融合,攻关播种薄弱环节,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增强种植信心,促进稻茬麦稳定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全县稻茬麦产量和生产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稻茬麦品种,特进行了12个弱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豪麦13、宁麦24、浩麦1号、扬25、苏麦10号、扬麦13抗性优良,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可在江淮稻茬麦区扩大示范种植,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不同类型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氮肥水平进行处理,分析氮肥施用量对强筋、 中筋和弱筋3种类型品种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7~2008年,选用安徽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种植的3个小麦主推品种,对品种和氮数基追比2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数基追比在7∶3时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产量分别为7 837.35、8 028.00、8 637.00 kg/hm^2。而不同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影响则并不相同。[结论]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配合适当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定远县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定远县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总结分析了在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中稻茬麦高产的原因,阐述了稻茬麦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县提高稻茬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稻茬小麦生产中由于前茬水稻收获期向后推迟,加上播种期间连阴雨天气频发,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整地播种,小麦播种季节紧张,播种质量差。推广应用稻茬小麦少免耕生产技术,可以为稻茬麦争抢播种季节,避免烂耕烂种,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及种植效益。为了有利于广大农户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该项技术,做好稻茬麦少免耕生产管理,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稻茬麦少免耕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茬是江苏省麦作的主要茬口类型,稻茬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4以上,目前全省小麦高产地区和大面积低产田均集中在稻茬麦地区,造成巨大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整地播种方式、播量大小和播后处理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播种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茬麦出苗的影响,量化评价了播后镇压对稻茬麦全苗、匀苗、壮苗的促进效应,总结提出了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12—2013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2013年度在蒙城县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良星66、济麦22、良星99、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9、谷神6号、山农17、皖麦56、烟农19、烟农5286、淮麦20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2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旱茬机条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上品质和籽粒产量存在差异;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淀粉含量低于稻田套播小麦;稻田套播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主要足由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所致.适期播种的稻田套播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与晚播常规播种小麦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播期过晚的常规播种小麦,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或略低于晚播的常规播种小麦,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胡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39-40
为筛选出适合凤台县小麦良种补贴品种,通过对济麦22、山农20、中原6号、郑育麦9987、良星66等13个小麦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济麦22、良星66、泛麦5号、新麦21、中原6号、郑育麦9987、烟农19、洛麦23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全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钟文 《油气储运》2011,(25):22-23
2009~2010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济麦22、烟农21号、良星99、泰农18、良星66、山农15号、烟农24号、临麦4号、邯6172、临麦2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济麦22,达到167万公顷。现将这些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