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产区危害最大、损失最重的主要钻蛀性害虫。钱粮湖农场1982年6万余亩棉花,因红铃虫暴发并导致后期烂铃损失达53%以上,丰产不得丰收。因此,  相似文献   

2.
吴士平 《江西棉花》2005,27(4):41-41
棉花花铃期的害虫有红铃虫、棉铃虫、金刚钻、斜纹夜蛾、小造桥虫、红蜘蛛、棉蚜虫、叶跳虫等,其为害特点是大多蛀食蕾、花、铃,引起大量脱落和烂铃,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这些蛀食性害虫的发生时间和为害症状各不相同,给防治和用药带来较大麻烦。为了更好地确诊,笔者经多年来的田间实践,特将它们在田问为害的不同症状以及据此确定什么害虫的经验分述如下,以便棉农掌握对口施药。  相似文献   

3.
北疆棉区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宗明 《中国棉花》2008,35(7):23-23
棉铃虫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三大害虫之一.近几年,随着棉花种植结构的大面积调整以及栽培模式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尤其滴灌棉花面积增加(据调查,滴灌棉田平均蛀铃率3.02%、沟灌棉田平均蛀铃率1.91%),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棉铃虫主要以幼虫的咀嚼式口器直接咬食棉叶和钻蛀棉铃进行取食,对棉花危害很大,若不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必将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安阳县一般年份棉花的烂铃率在10%~15%左右,严重年份可达到30%以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实用、实效出发,将棉花生产中预防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蕾果保,并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棉花初花期每公顷一次施用蕾果保3L效果最好,可使棉花成铃率提高25.5%、皮棉产量增加33.10%,烂铃率降低54.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随着玉米及麦、棉等间作面积的不断扩大 ,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也日益严重 ,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因此 ,棉田防治玉米螟已是当务之急。1为害症状1 .1对棉株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棉株时 ,幼虫先在嫩头下或上部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赘芽处蛀入 ,使嫩头或叶片凋萎下垂 ,有的被害嫩头和叶柄因蛀空而折断。1 .2对棉铃的为害。玉米螟幼虫常蛀入棉铃为害。为害时多在青铃中部钻入。幼铃被害后自然脱落 ,大棉铃受害后虽不脱落 ,但铃内纤维多被食去 ,同时蛀孔内外排有大量湿润的虫粪 ,易招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烂铃。2防治对…  相似文献   

7.
我省位于长江下游,秋雨多,烂铃重,一般年份烂铃率在10%左右,严重年份达20%以上,对产量、品质有较大影响。为了探讨减少烂铃的损失,我们在1984~1986年组成了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协作组,着重研究了棉花烂铃发生规律及采用不同杀菌剂、采摘黄桃和调节棉花生育期等方法,探索防治烂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35%辛棉乳油防治第四代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官守学,甘志中德安县植保站330400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四代棉铃虫在我县发生数量大,为害密度高,造成棉花啻蕾脱落,烂铃,而且影响棉花的品质,使棉花产量损失严重,为寻找既能很好地杀死棉铃虫卵,又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1棉花烂铃的原因分析烂铃是由烂铃病菌侵害引起的腐烂现象,烂铃病有铃疫病菌、红腐病菌、红粉病菌、炭疽病菌、黑果病菌、茎枯病菌、曲霉病菌等,其中铃疫病菌是主要的,发病率占烂铃总数的96.97%,直接侵害棉铃,在整个烂铃期间持续危害;其次是红腐病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 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棉花结铃后,经常遭受不良气候和各种病、虫的危害,造成烂铃。我区棉田常年烂铃率为15%左右,雨水多的年份,可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摸索烂铃发生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办法,我们从1981年以来,对烂铃作了以下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棉花烂铃的原因及防止廖贵,王以明河北唐山市农科所063001单株铃数是棉花产量构成重要因素之一,烂铃多少与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呈显著正相关。造成棉花烂铃的因素很多,除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外,还与病虫危害、结铃期的光温水等气象条件有关。防治烂铃的基础是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防治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以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设去下部4个果枝、行间盖膜、覆盖秸秆、喷杀菌剂、喷落叶剂及常规管理(对照)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 2013-2014 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3个处理的烂铃数2013年减少了28.1%、36.4%和8.0%,2014年减少了14.9%、30.6%和12.4%。喷落叶剂2013年表现为增加烂铃数和烂铃率,2014年则减少烂铃数和烂铃率,2年的效果不一致。行间盖膜增加了烂铃数,提高了烂铃率。不同处理的2013年籽棉产量基本相当,2014年去下部4个果枝的籽棉产量略有增加,其余几个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表明,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皆具有较好的防烂铃效果;喷落叶剂防烂铃效果不稳定,行间盖膜没有防烂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淮棉区一般年份烂铃率在 1 0 %左右 ,严重年份达 2 0 %以上 ,控制棉花基部烂铃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尚未有高效药剂情况下 ,采用适时摘除棉株基部两台果枝内围铃 (下称基部铃 )的办法 ,再结合烂铃防治的综合措施 ,对减少烂铃损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基部烂铃发生和摘除依据本地棉花 7月上旬进入开花结铃期 ,到 8月底 ,基部铃的龄期均在 50天以上 ,棉纤维成熟 ,而吐絮则要到 9月中旬前后。从棉纤维成熟到吐絮需1 5天以上 ,此时正是基部烂铃大发生时期。主要原因 :(1 ) 8月中旬到 9月上旬常年为阴雨日 ,棉花上…  相似文献   

15.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产上棉花的烂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在中国棉花烂铃年均可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也指出棉花品种的不同对棒花烂铃影响较大.提出了培育抗拦铃品种和研究新的药剂是防治烂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棉铃的腐烂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我国棉花由于烂铃所造成的减产损失约为 1 1 %~ 31 %。据 1 999年在河北邯郸测定 ,和健铃比较 ,烂铃铃重减轻 40 .2 % ,皮棉减少 5 2 .7% ,衣分降低2 2 .1 % ,绒长缩短 40 .2 % ,强度降低 48.9%。实行合理的耕作措施 ,如合理密植、合理水肥调控等 ,可减少烂铃发生 ,化学药剂防治烂铃效果明显。据河北省地肥植保研究所试验 ,铃期用波尔多液 ( 1∶ 1∶ 2 0 0 )喷洒两次的烂铃率为 3.7% ,比不喷药的烂铃率降低 60 %以上。单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锌也有类似的防治效果。冀南地区宜采用以下措施防治烂铃。1科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个黄河流域推广种植的棉花审定品种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差异,分析烂铃发生的空间格局和烂铃与枯、黄萎病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照烂铃株率和平均单株烂铃数进行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显著的品种不多;覆膜春播模式棉田烂铃主要集中在下部果枝的内围节位,所有品种由下向上的第1、2、3果枝烂铃比例在82.14%~100%,由内向外的第1、2、3节位烂铃比例在98.48%~100%;烂铃株率、平均单株烂铃数和烂铃病情指数三者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株烂铃数、烂铃病情指数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8.
棉花烂铃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烂铃是棉花生育期间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严重障碍。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早熟品种的普及推广,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棉花烂铃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6年由于邹平县秋季连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造成棉田烂铃严重,产量降低。1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1.1病虫危  相似文献   

19.
1992年进行了多菌灵 增产菌防治棉花烂铃试验,取得了较好结果。1 烂铃率降低据9月29日、10月9日、10月19日调查,多菌灵 增产菌每公顷1.5kg 0.15kg,加水750kg喷雾的烂铃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5%、7.0%和9.5%;比单用多菌灵或增产菌的分别降低1.5%和1.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丹阳棉区,常年烂铃率为15%,雨水多的年份,烂铃率达50~60%,其中以红铃虫危害后而造成的烂铃居多,严重影响棉花的品质和产值。为此,1985年用高脂膜加内吸杀虫剂复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便探索出既能防病、又能治虫的复配剂。现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