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效益,但是,大多数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特性认识不足,生产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结果常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后期早衰、减产。了解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的症状表现、原因及防治技术,有助于在栽培过程中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的高产高效特性。一、早衰症状表现长江流域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现象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发生,症  相似文献   

2.
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鑫秋 1号是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从品种间杂交后代中用系统育种方法选育的抗虫棉新品种. 2004年引入大荔抗虫棉品种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2005年扩大示范推广表现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 ,植棉历史悠久 ,是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因市场因素的制约和棉铃虫的暴发 ,挫伤了棉农积极性 ,前几年棉田面积由 5 0 0万亩骤减到 87万亩 ,走向谷底。随着抗虫棉新品种的推广和植棉效益的提高 ,又使农民“重扶摇钱树 ,再发棉花财”,2 0 0 0年全市种植优质抗虫棉 2 4 0万亩 ,今年达到 35 0万亩。优质抗虫棉的迅速普及和推广 ,降低了植棉成本 ,减轻了环境污染 ,促进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总结近几年推广抗虫棉新品种的经验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引育结合 ,筛选抗虫棉新品种优良的新品种是农民增收和增产…  相似文献   

4.
<正>产量徘徊,次要害虫迅速上升,转基因抗虫棉是否落伍了?专家指出——我国第一代抗虫棉是1997年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十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培育出数百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  相似文献   

5.
SGK321双价抗虫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GK321双价抗虫棉是由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合作,通过石远321棉花新品种导入双价抗虫基因,南繁北育于1998年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BT+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属抗虫棉的第二代产品)。1999年6月通过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评价,并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虫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棉花虫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抗虫棉花新品种。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因其抗虫性能够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谢道昕、郭三堆等将Bt和Bt+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并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陆续培育出一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育种研究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8.
推进抗虫棉新品种产业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转基因抗虫棉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型种业企业。公司在棉花良种生产经营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闯出了一条以选择品种为关键、以提高种子质量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保证、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紧密结合、推进抗虫棉新品种产业化的路子,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近10年来,公司累计推广抗虫棉新品种面积133.3万hm^2,棉农平均667m^2增收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威 《作物杂志》2007,23(3):24-2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人工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1995年研制成功了CrylA+CPTI双价抗虫基因,并相继育出了单价、双价和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对3龄以上的棉铃虫毒死率明显下降。转Bt+CPTI抗虫棉与转Bt基因抗虫棉有相似的抗虫性,但抗虫具有广谱性,且对大龄棉铃虫的杀伤效果显著高于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已推广应用847万hm2,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0.
国抗22号(原名GK22)是由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原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从"863”转基因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于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6月通过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 勇国家科技部"863”转基因抗虫棉中试项目资助(Z17-07-01)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棉花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外源抗虫基因选择的准确性,以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单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选择能扩增Bt基因通用引物和棉花内源基因SAD1的引物,建立了抗虫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和转基因棉花品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确区分常规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和转基因棉花品系;对高代育种品系进行检测表明40%转基因品系中存在单株不能扩增出预期的特异片段,而在非转基因系冈197中存在8.0%的单株扩增出预期的特异片段。该方法可应用于棉花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外源抗虫基因的检测,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更正     
《中国种业》2012,(7):49
应作者要求,本刊2012年5期《推进抗虫棉新品种产业化探讨》一文,第二作者郑波其单位为济南市农行历下区分行,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3.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简称Bt)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而培育出来的棉花新品种。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自身能产生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抗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了植棉成本,减少了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受到了普遍欢迎。但是,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之间抗虫性差异较大,加之宣传误导,棉农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不需要用药防治,结果导致部分抗虫棉抗性差、棉铃虫发生较重、非靶标害虫严重发生的现象。针对抗虫棉生产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承担的高科技项目“棉花工厂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目前通过专家鉴定。以该技术体系为支撑,已直接育成转基因棉花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3200多万亩。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70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收140-160元。  相似文献   

15.
据巴基斯坦《每日时报》近日报道,巴基斯坦国家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研究所已开发出抗虫棉新品种,这可能使巴基斯坦的杀虫剂进口量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8日.农业部发布第1655号公告.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鑫秋4号”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2).该品种是2011年黄河流域通过国家审定的两个常规抗虫棉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玉生 《种子科技》2003,21(3):177-178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棉田出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导致抗虫棉早衰因素的研究分析,应采取若干防治对策。1导致棉田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多,其中钾肥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数农民的传统施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为3:0.5:1.8,致使土壤养分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1.2土壤耕…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新品种冀668是农十三师农林技术开发中心与库尔勒红太阳公司洽谈后,确定在红星三场示范种植,全场总计种植47.20hm2,其中抗虫棉冀668种植31.07hm2,不抗虫棉冀668种植16.13hm2.通过一年的种植,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耐黄萎病能力,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冀棉95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抗病、高产为目标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先后人工构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t杀虫基因和双价基因(Bt+CpTI),并成功导入主栽棉花品种中,育成了国抗棉1号、国抗棉12号、SGK321、中棉所38、中棉所41等一系列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外大型种子公司如美国岱字棉公司凭借先进的生物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营销策略,以转基因抗虫棉为拳头产品,进入我国棉种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占领大部分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我国棉花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