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上T-DNA中含有的rolB基因可以通过转化侵染植株形成大量的发状根。由于通过发状根体系容易获得再生的转化植株,而且这些植株可表现出很多能稳定遗传的表型变异,因此该技术在植物科学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发根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Ri质粒的结构和功能、rolB基因的位点与特征、发根农杆菌诱导发状根的转化机制和方法、诱导发状根发根的影响因素、发状根除菌后植株再生及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发根农杆菌诱导产生发状根在植物科学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发根农杆菌的不同菌株,通过叶盘法对桔梗进行了感染试验。阐述了发根农杆菌诱导桔梗产生发状根的能力(简称诱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将发状根分离,除菌后,在不含激素的MS及其改良的培养基上培养,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发状根培养物中检测到甘露碱和农杆碱,证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桔梗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发根农杆菌感染导致紫果西番莲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发根农杆菌MAFF03-01724株系,涂布于逆向插入未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的紫果西番莲的茎段切口上,4周后,切口上出现瘤状突起,次周产生不定根,切下不定根根尖,培养于含Claforan 0.5g·L^-1的培养基中,分化出发状根,发状根转入含有BA1mg·L^-1和2,4-D 0.1mg·L^-1的MS培养基中,分化出植株,再生植株经滤纸电泳检测,测出了农杆碱和甘露碱,说明紫果西番  相似文献   

4.
将发根农杆菌MAFF03-01724株系,涂布于逆向插入未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的紫果西番莲的茎段切口上.4周后,切口上出现瘤状突起,次周产生不定根.切下不定根根尖,培养于含Claforan0.5gL-1的培养基中,分化出发状根.发状根转入含有BA1mgL-1和2,4-D0.1mgL-1的MS培养基中,分化出植株.再生植株经滤纸电泳检测,测出了农杆碱和甘露碱,说明紫果西番莲已发生了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5.
桔梗发状根培养物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不同菌株,通过叶盘法对桔梗进行了感染试验。阐述了发根农杆菌诱导桔梗产生发状根的能力(简称诱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将发状根分离、除菌后,在不含激素的MS及其改良的培养基上培养,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发状根培养物中检测到甘露碱(Maenopine)和农杆碱(Agropine),证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桔梗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用酶法分离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和萝卜叶肉原生质体,对供体原原质体(萝卜)进行融合前单因素(酶EcoRI)或双因素复合处理(酶EcoRI+UV0.035~0.105J/cm^2),用PEG法诱导甘蓝与萝卜属间非对称性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率有明显影响,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为8.5%,非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低3个百分点;单因素处理植株再生率达11%,双因素复合处理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毛状根的培养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毛状根(又称发状根)培养的特点及意义,毛状根诱导的分子机理,操作实例及毛状根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茶树根愈伤组织及发状根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茶树发状根,生产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以大田茶树的根为材料,在离体培养下对其诱导发状根.结果表明,从茶树根愈伤组织中诱导出的发状根具有生长快、无向地性、密生白色根毛和较强的分枝能力.发状根分枝,存在直接分枝和在发状根上出现瘤状突起后在其附近发生侧根2种类型.发状根及其愈伤组织轮换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发状根的分化与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外植体在本研究的所有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转化法,探讨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CP)基因导入番茄栽培品种‘红宝石’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卡那霉素(Km)浓度,根癌农杆菌浓度,根癌农杆菌感染时间以及共培养时间分别为35mg/L,D600约0.5,10-15min和2-3d;将诱导形成的抗性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35mg/L Km的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使其分化不定芽和生根,获得了抗Km的番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再欠离体培养抗Km鉴定和PCR分子检测,补CMV-C基因已导入番茄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土壤EUF──N、P与玉米生长量及其氮磷吸收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EUF(电超滤法)-N、P测定值与盆栽试验玉米生物学产量及植株氮磷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EUF-N,P与植株氮,磷吸收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EUF-N(N-NO3^-),P与碱解氮,Olsen-P均达极显著相关,EUF-N,P可作为土壤供氮,磷能力的强度和容量指标,适合于石灰性土壤有效氮,磷养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苹果叶片再生的改进及转抗虫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别含有全部改造和垢Bt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48,7和PB48.6的土壤农杆菌转化苹果优良品种(红富士、早生富士、辽伏)的叶片外植体,经过对MS培养基成分调整,在N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以(NH4)2SO4取代NH4NO3,使得转化后再生频率大增,现已获得232株转化再生植株,这些植株可以在含50mg.L^-1的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选出部分植株作PCR检测,表明Bt基因已被导入这些苹果品种中。  相似文献   

12.
将马铃薯Y病毒中国分离株(PVY-C)的6kD和NIa基因拼接和改造,分别构建了其正向表述和反向转录的植物表达载体。借助土壤农杆菌LBA4404将在此双元载体上的6kD和NIa基因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转入到烟草品种NC89的染色体上,从而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烟草植株。用PVY-C对这些转化烟草进行抗性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能够抵制PVY-C的侵染,对抗病植株的子一代(R1)进行进一步的抗性分析发现,其R1代通过遗传也获得了这种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秧田茬免耕种植水稻的产量效应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91年,在田间及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秧田茬免耕和常规耕下种植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特点等有关产量效应的生理基础,免耕比常规耕增产稻谷654kg/ha(增加9.87%)。其生理基础主要在于:免耕水稻各生育期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单株根干重,根数,总根长等),较强根系活力(较强的发根力,较大的表面积,较高的a-NA氧化力,较大的分布范围和对32P较强吸收能力等);植株地上部分矿质养分32P的积累与分配,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等方面,免耕都比正常规耕具有优势。在植株地上部性状上免耕表现出前期力蘖早生长快发,后期成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棉花细胞悬浮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棉属28个种或品种在4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比较研究表明,栽培品种珂字棉312和陆地棉种系(race)T25(G. punctatum)两个材料具有较高的胚胎发生能力,且易得到再生植株。鲁棉1、2、3、4号,岱字棉16,爱字棉Sj-1、2、5以及遗传标准系TM-1等具有一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通过继代选择培养可得到少量再生植株。通过液体悬浮培养,有利于胚性细胞团的增殖以及进一步筛选分离。SH培养基对幼胚生根和根、叶平衡生长有利。从外植体到植株再生的培养程序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小麦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浓度为100mg/kg的GA3和PP333浸种,研究了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对药剂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PP333处理抑制了植株地上部生长,增强生根力,增加根/冠和植株体内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AA氧化酶活性。但却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GA则促进地上部生长,降低根/冠及IAA氧化酶活性,提高淀粉酶和POD活性,SOD活性略增强。表明2种调节剂地小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与粪产碱菌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植株通过根系向根际分泌多种有机酸、糖、氨基酸和植物激素。平均每克鲜根分泌有机酸2.25mg,柠檬酸含量较高,其次是苹果酸、琥珀酸、乳酸;氨基酸2.61mg,大约有15种,碱性氨基酸含量最高;糖12.6mg,以蔗糖、葡萄糖、果糖为主;植物激素仅测到赤霉酸(GA#-3)。不同水稻品种的根分泌物在组成及含量上都有差异。粪产碱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能分泌9种氨基酸,一种有机酸即苹果酸以及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赤霉酸(GA#-3),但不分泌糖。接种粪产碱菌能刺激水稻根的分泌作用,并对根分泌物的组成和含量有所影响。2.63%的水稻光合产物以根分泌物形式释放到根区,接种粪产碱菌后分泌量增至3.52%,并且大部分为粪产碱菌吸收利用。水稻的光合作用及根分泌能力影响根际固氮活性。具有较强分泌能力的植株,其根际固氮活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胚培养及快繁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胚胎发育指数(PF值:胚长/种子长)大于0.5的未成熟胚和成熟胚的为外植株,在几种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也愈伤组织,中间体和再生植株,同时获得由胚生长的君子兰的小分蘖株。  相似文献   

18.
内源激素ABA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分析了汕优63头季稻抽穗至收获期植株各节位和再生芽内源激素ABA含量,头季稻后期POD(Peroxidase)活力以及施N对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抽穗至抽穗20天,株体内ABA含量逐渐升高,POD活力和茎杆干重逐渐下降,穗部迅速增重;抽穗20天后,头季稻及芽中ABA含量骤降,POD活力和茎杆干重略有回升,穗部增重减缓,再生芽开始萌发,死芽主要发生有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后期施N改变了稻体内源激素ABA含量及POD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促进了再生芽生长并提高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9.
《郑州牧专学报》1997,17(4):20-23
用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转化药用植物牛膝,诱导出了抗卡那霉素的发状根。将诱导的发状根进行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在附加Km30mg/L的MS。和1/2MS。培养基上,发状根生长良好,而未经转化的对照组则死亡,表现出生长激素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i质粒介导的二元载体法,将pBTC-8质粒上的TMV-cp和CMV-cp基因导入烟草中。采用烟草叶片与农杆菌菌液共培养的方法,诱导出毛状根,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进一步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再生出完整植株,转化根和植株表现卡那霉素抗性并检测到冠瘿碱的存在。PCR扩增和DNA斑点杂交的结果证明了TMV和CMV外壳蛋白基因已导入到烟草中,同时利用斑点免疫结合法的血清学实验,检测到转化株中有TMV-cp和CMV-cp基因的产物,从而进一步证明了TMV-cp和CMV-cp基因在转化的烟草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