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农用地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资源配置原理指导下,采用适宜性评价的结果,运用Lagrange乘子法针对山东省的农用地资源(耕地和林用地)进行了有效重组和配置,旨在探索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的农用地资源配置方法和途径,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淄川区分等工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赞等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分等方法耗资耗时大、精度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精度和速度。本文以淄川区农用地分等工作实践为例,阐明计算机在现阶段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力娜  马仁会  崔长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5-19547,19576
[目的]构建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为建立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法。[结果]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至少应该包含4个层面:①农用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确定监测范围与监测对象;②农用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内容与项目;③监测指标信息采集体系——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④数据处理与监测评价体系——对监测结果做出判定。[结论]研究适用于已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农用地(等级)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4.
戴广琴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03-4605
[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实现农用地"等"与"级"的衔接。[方法]采用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法。[结果]对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汇总平衡对于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开展实施至关重要,且利用分等结果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切实可行;提出了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内涵修正的思路;通过分等结果测定了江苏省县域农用地质量价格指数;提出了控制法和模型法汇总江苏省农用地基准地价平衡的具体步骤,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汇总平衡的技术思路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结论]利用农用地分等结果测算农用地县域质量价格指数并采用控制法和模型法汇总平衡农用地基准地价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估价必须遵循先定级,再估价,先分区,再估价的技术路线,其程序为:农用地分等定级价格区划→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农用地宗地价格测算→农用地估价成果分析,整理。农用地估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估价目的及资料信息,地类等加以确定。以南京市为例,测处了该市耕地资源价值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姚县为例,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基础,基于大姚县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修正法构建农用地定级修正因子指标体系、对因子和权重进行质量分值计算,并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对大姚县农用地定级,通过相关性检验和级差收益法等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大姚县农用地定级及其质量评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估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估价的常用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收益倍数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市场比较法、影子价格法、享乐定价法、土壤潜力估价法、标准田法等。这些估价方法对我国农用地的可操作性、适用范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因素法与土地评价中的指数和法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的优缺点,确定较优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对陕西省户县农用地分别用因素法与指数和法进行分等的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户县农用地分等的结果中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大小分布高度一致,但指数和法更为简便,更适合进行农用地分等,为日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和修正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样地法却应用得很少。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对样地法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因素选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进行探讨,并与修正法比较,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样地法定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因素法评定养殖水面用地级别,并进一步完善了农用地级别体系;选取地块法作为划分定级评价单元的方法,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精度。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对今后开展农用地定级、尤其是除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定级具有示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