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泥岩边坡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建立泥岩人工边坡植生技术体系,本计划於旗山184线公路25km处试区进行第4年观察,结果表明①理想植生斜率;1:1.5及1:2区历经77,78、79、80年台风豪雨均保持稳定植生覆盖良好。②本年度调查分析182线试区结果,坡长5~7m构筑一条截水沟坡面冲蚀最小,坡长愈长,冲蚀愈烈。③泥岩理化性质的改良以施用泥炭土最为明显,泥炭土本身pH值4.7,含腐植酸35%以上,有机质90%以上,施在pH值8.6的泥岩中有显着改良土质,促进植物生长之功能。④在泥岩自然坡方面经植生带铺植进行初期观察,由於成活良好,值得继续深入探讨。本计划针对建立复层植被研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探讨:①一次植生法(播种法):裸露坡面经整坡后,混合草本、野花木本种子。建立一年后,地被草花本本植物均发芽成长良好,渐具复层植被雏形。②二次植生法(植苗法):先播种百喜草、百慕达等草类;当成活率达80%时再种植乔木、灌木及野花,栽植后木本植物的成活率达90%以上,成效良好。复层植被建立后,可使土壤表层获得完密的植物覆盖及保护,土壤中且有深浅不同的植物根系可固结土壤,对提升道路边坡稳定及泥岩植生绿化有更实际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雨量测站资料之历年雨量记录建立各月之降雨冲蚀指数,所采用之记录为1975-2000年之降雨资料,并建立月降雨冲蚀指数及月降雨量关系式.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降雨变化将影响土壤冲蚀之估算,而不同时间之雨量资料所推估的降雨冲蚀指数精度不同,又必须配合气候变迁模拟之时间尺度,故本研究以月雨量及月降雨冲蚀指数为基础探讨之.采用IPCC公告之B2情境下的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降尺度月雨量变化.推估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短期、中期、长期之月降雨冲蚀指数,以供推估土壤流失量,可以发现各模型之平均值未来土壤冲蚀量在B2情境约-80%~+60%.  相似文献   

3.
台湾西南部刺竹林更新与泥砂控制工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刺竹目前占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绿蔽率达 80%以上,虽为早期最主要之适生造林树种,但其具有排他性,造成林下地表植物不易入侵。此外,刺竹之耗水量大(蒸散量大),且根域保水力差,茎干丛生于坡顶之风摇作用与浅层性须根系型特性,使竹林地区易造成坡面基脚侵蚀或坡面崩滑之情形。若为水土资源保育之长远考量,泥岩地区刺竹林之林相更新或竹林地复层植被之建立,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有关泥岩地区之相关试验研究虽多,但目前对于持续扩大之自然裸坡则尚无良好对策与方法。本研究拟以泥岩整体环境重建构想,提出泥岩地区刺竹林地林相更新与复层植被建立之构想,并配合简易之淤砂控制工法,包括坡脚连续式植生土堤淤泥措施、坡脚连续式复层植栽土堤淤泥设施、淤泥植物栅工程、裸坡坡趾植生石笼与控式农塘配合湿地植被营造等配置工法。进行相关试验与评估,期望对泥岩坡面裸化、冲淤过程以及植被坡面保育功能等适宜性整治有所了解与助益,进而对持续扩张之泥岩裸露地加以控制,并建立一套具体可行之方式。初步结果显示东南向的裸坡冲蚀量最大,受当地之日照与气候变化影响颇巨,而冲蚀下的淤泥,造成第一道土堤内之植栽存活率减少。因此,就地取材的连续性拦阻、泥砂冲蚀控制及生态环境之营造,已颇具  相似文献   

4.
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配合水文现象的变化,应用统计分析技术计算各种景观生态指标,生态意涵在不同时期上之变异与能量循环上之改变及其生态代表意义,结果显示嵌块体的聚合大多由泥岩及竹林二种景观所造成,对于不同时期之景观生态变迁,因素分析之三个主成分的解释变异达93.2%.景观嵌块体形状因子与水质之有机营养盐供给因子,具有整体性的高相关性.在景观生态水文方面,景观多样性均一度因子,也能显著地影响到与水库淤积量、冲蚀深度有关之集水区土壤冲蚀因子.综合结果可知泥岩景观嵌块体较为破碎,边缘指数较高,因此能量、物质和营养  相似文献   

5.
人工降雨模型试验研究降雨入渗对滑坡类型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属海岛型气候,因而年雨量丰沛,降雨时间与空间的不均匀,对台湾大量的山坡地造成威胁。该研究系利用人工降雨系统,配合土壤模型试体探讨强降雨下滑坡破坏型态与坡体饱和度之关系,以对各种边坡稳定、边坡破坏获得更进一步的了解。研究结果得知边坡滑动主要发生在坡体趋近稳定饱和时,而坡面冲蚀则受土壤饱和度影响较小。土壤渗透率与降雨强度之关系亦影响着坡面破坏型态,降雨强度远大于土壤渗透系数时,其破坏型态以浅层滑动为主;降雨强度近似于土壤土壤渗透系数时,则主要为较深层滑动;若降雨强度小于土壤临界入渗率时,则主要为表面冲蚀破坏。  相似文献   

6.
台湾因地形、地质与气候的关系故崩塌与土壤流失颇多,加上人为过度开发与土地超限利用结果.遂造成不少土砂灾害问题.为了加速国土的复育,水土保持植生工程中常加入黏着剂除使植物种子有效的停留于坡面生长外,也有保护坡面防止土壤冲蚀的目的.研究乃以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红壤为试样,喷洒常用的3种粘着剂,并在降雨强度50,80,110 mm/h及坡度16.7°,21.8°与28.8°的情况下进行60 min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黏着剂较其它2种材料能保持稳定的抗冲蚀效果,压克力树脂于高强度降雨冲蚀较多,德国柏油乳剂则坡度愈陡冲蚀愈多.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在环境保育上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阐述目前台湾植生绿化现况外,并分别依耕地覆盖草种、草皮草种、一般道路边坡植生植物、海岸防风建砂植物、泥岩地区及石灰石矿区等特殊土壤地区,分别说明其绿化植物种类及推广应用情形。另外,台湾地区目前进行之相关研究,包括植物材料在坡地农业上、生态绿化上之应用,特殊生育地速生树种、原生植物、保育植物材料之选拔。以及绿化推广与技术应用上之相关问题等,亦一并做概略之说明。  相似文献   

8.
 木坑溪集水区位于台东纵谷,为利吉层泥岩之代表地区,地质复杂,地层脆弱。该文依调查之地形、地质与土地利用现况等条件,参考相关学者对于潜在崩塌地评估之论述,进行访谈问卷之设计与调查统计,并作为研究之评估准则。研究结果得知,台东木坑溪集水区现有崩塌地之崩塌危险指数均属于危险等级,不宜随意开发利用。在进行问卷访谈时,区位因子并未被多数受访者所认同,然而现场调查结果却发现多数之崩塌其发生均与区位因子有相当之关联性,因此,该项目因子值得后续研究探讨。由于研究范围的限定,使得某些参数值并无太大差异,若将研究调查范围扩大,将会使得立地条件之影响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9.
好茶部落位处台湾屏东县北端雾台乡南侧,紧邻高屏溪流域之支流隘寮南溪旁,2005-2007年接连遭逢台风暴雨使得部落周边遭受严重之崩塌、土石流与洪水等灾害.研究则以好茶部落历史灾害、环境地质、致灾情形、肇灾原因与河道蜿蜒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好茶部落周围灾害成因主要为降雨量过大、环境地质条件不佳与排水系统不良外,原河道宽度不足与河道主深槽差异致使河道纵横向刷深扩大,以及部落位处河阶堆积层,住户距河道及边坡之缓冲距离不足等因素有关.又因近年之雨季降雨量均超过年平均降雨量,致使好茶部落周边地质条件变得较为软弱,更易发生冲蚀崩塌灾害.隘寮南溪河道变迁亦为造成好茶部落酿灾因素之一;自集水区上游往下游运移之土砂,不仅抬高溪床,河道束缩段与河道蜿蜒处因洪流冲刷,使河道变迁与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边坡潜在崩塌之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极易发生坡地灾害,加上人为的开发扰动,每每使得灾情扩大。因此在从事坡地工作时,如何能迅速而有效地评估可能发生崩塌区位,尽早予以实施调查、治理、监测与管制是有其必要性。搜集汇整数种较可行之边坡崩塌评估方法,分别就环境地质、数字地形分析、土壤与植生等观点为基准,建立边坡潜在崩塌之定量评估机制,如此将有助于未来国土防灾规划,并可提供相关资讯尔后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各国从1992年以来,在环境保育利用与经营管理上,无不以生物多样性之规划设计为考虑。因此,为了集水区的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永续经营之长远目的,台湾特殊地之泥岩地区刺竹林之林相更新或竹林地复层植被之建立,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然有关泥岩地区之相关试验研究虽多,但目前对于持续扩大之自然裸坡则尚无良好对策与方法。以小集水区整体环境重建构想,提出小集水区生物多样性之设计,并配合土木工程之生态复育工法。经调查研究结果之泥岩坡面裸化、冲淤过程以及植被坡面保育功能等适宜性整治有所更深入了解与助益,且可对持续扩张之泥岩裸露地加以控制,提供一套具体可行之生态复育方式。经多年之调查结果,已显现其生物多样性效果,而就地取材的连续性拦阻及生态环境之营造,以及改善当地微气候之生物多样性营造方式,并可在小集水区进行区域生态足迹追踪,进而达到可预期之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地形等条件影响,往往开挖弃渣点多、量大,若弃渣防护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提出浙江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项目弃渣处理的基本原则,并以浙江省龙庆公路庆元段(545、5省道)改善工程为例,论述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弃渣处理的具体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弃渣场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厂建设项目土壤加速侵蚀系数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实验小区法、类比法、实地调查和地面观测等多种方法对萍乡赣能电厂建设项目的厂区扩建区、施工区、施工临时用地区、厂外公路、临时堆土弃渣场和取料场等区域施工当中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厂区扩建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21,施工区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32;厂外公路路堑边坡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35,路堤边坡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44、路面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21;取料场采挖边坡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76,采挖台面的土壤加速侵蚀系数为64;临时堆土场、弃渣场的年均流弃比为6.4%。  相似文献   

14.
Forest plant roots may restrain the occurrence of shallow landslides for forest land and pioneer tree species can also redu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thus they are useful practical ecological materials for landslide control and erosion control. In this study, two important pioneer plant species ; Formosan Alder (Alnus formosana Makino) and Roxburgh Sumac (Rhus chinensis Mill. Var, roxburghi i(DC. ) Rehd. ) were selected at landslide areas under vegetation treatment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oot strength model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pulling resistance and root tensile strength,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re tes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regression techniques. These models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the index of slope stability and to quantify the root-strength using non-destructive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某高速公路边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修筑高等级公路不可避免地进行深挖高填,会形成大量的高陡路基边坡或者路堤边坡。由于岩土体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被打破,客观上为这些边坡的坍塌、滑动等地质灾害创造了地质条件。工程实践表明,在我国已修建的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几乎是“无路不坍、无路不垮”,特别是在雨季,公路的坍方、滑坡更为普遍。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山区公路边坡的地质条件、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和正确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已成为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重大地质工程问题。以某高速公路的边坡为例,详细阐述了采用“地质与工程”充分结合方法,评价该边坡施工全过程的稳定性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监测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边坡的稳定性达到了高等级公路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CSLE模型的神木市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浩妍  黄曦涛  陈瑞 《中国水土保持》2021,(4):47-49,68,I0001
基于GIS、RS平台,采用CSLE模型,依据全国气象站网2001—2017年日降雨数据、1∶50万神木市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图及工程措施数据、10 m分辨率DE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度数据、Landsat影像,对神木市2010、2015、2017年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期神木市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252.5、1216.68、1976.07 t/(km2·a),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植被覆盖度增加,3期不同植被覆盖度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海拔升高,3期不同高程带内土壤侵蚀模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坡度增加,3期不同坡度级别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均大致呈增加的趋势;此外,暴雨是导致神木市土壤侵蚀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增加应对暴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由两岸滑坡物质形成,进而形成了天然堰塞湖,附近区域现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了对该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积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  相似文献   

18.
暴雨条件下植被对黄土沟坡重力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植被对重力侵蚀的作用机理可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对坡度70°、坡高1.5 m的黄土沟坡裸地模型和根土复合模型(简称根土模型)的降雨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暴雨条件下植被对沟坡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对沟坡重力侵蚀总量的影响不显著,根土模型5次降雨后次降雨重力侵蚀量平均值仅较裸地模型减小12%。植被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沟坡雨后重力侵蚀的增长,根土模型雨后重力侵蚀总量占次降雨重力侵蚀总量的比例为12%,而裸地模型相应的比例仅为1%。沟坡植被对不同类型重力侵蚀的影响差异较大,相同下垫面地形条件下和同样的5次降雨后,根土模型发生的崩塌、滑坡、泥流总量较裸地模型分别变化了-72%,220%,-69%。植被对沟坡重力侵蚀的作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植被根系的"加筋"固结作用促使重力侵蚀量减少,但植被的自重和促进渗透作用又可加剧重力侵蚀,植被根系的根劈作用也可能加剧滑坡的发生。在易于发生泥流的沟坡带,植被措施可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重要补充。研究结果可为重力侵蚀机理分析和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