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矮秆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陆地棉 C1 1 9- 2的棉苗分离群体中 ,发现子叶与真叶卷缩并极度矮化的个体 ,其数量约占该群体的 1 /3左右。与正常个体相比 ,矮缩棉苗真叶分化的速度较慢 ,出苗后 ,株高基本不伸长 (图 1 )。将矮缩棉苗移栽至大田 ,移栽后 1个多月 ,植株基本没有增高。后采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雾 ,经 GA3处理的植株出现明显增高现象 ,但花芽分化明显比正常棉株推迟 (图 2 )。继续采用赤霉素喷雾处理 ,8月上旬陆续开始现蕾 (图 3) ,再采用萘乙酸涂蕾 ,8月份 2 0日左右有 2个单株开始开花 ,花粉正常 ,但所结棉铃不饱满 ,比较空瘪。单株结铃后不再喷赤霉素…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密度下均匀与双株留苗对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大486个体及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均匀留苗相比,双株留苗使农大486植株的生产能力降低,生长势变弱,但改善了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降低了倒伏。  相似文献   

3.
棉花无土旱育苗技术--带拮抗菌和带基质移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棉花无土育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裸苗移栽的无土旱育苗技术,在生产上又有使用育苗盘与不使用育苗盘之分,但基本原理均是在育苗时使棉苗下胚轴木质化,移栽后靠木质化的下胚轴使棉苗挺立。由于在下胚轴木质化的同时根部也基本木质化,棉苗移栽后需长出新根才能使其继续生长,所以缓苗期较长,并且由于各棉株缓苗期长短不一,导致整体长势不平衡,大小苗现象比较严重;另一种是带基质移栽的水育苗技术,棉苗移栽后主要依靠基质内的水分使其挺立,但也存在成本较高,棉苗易旺长、虚长,移栽后成活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文英 《中国棉花》2001,28(12):33-33
转 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 ,多数抗虫棉个体相对偏小 ,果枝上举 ,株形紧凑 ;茎杆细弱 ,果枝细小 ,结铃期果枝下垂 ;苗期其子叶较同类型的常规棉子叶与真叶叶色较深 ,叶片偏小 ,真叶缺刻较深 ,缺刻深处有明显皱褶 ,叶片薄 ,叶面积小。在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缓慢 ,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 ,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株高叶片数和现蕾开花数后来居上 ,生殖生长旺盛 ,补偿能力强 ,特别是单株结铃数量多、脱落少。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 ,在本地区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掌握“小个体 ,大群体”的新型群体结构由于转 Bt基…  相似文献   

5.
棉花高脚苗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高脚苗在生产中时有发生 ,给整个生育期的调控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尤其是棉花高密度栽培管理中更加突出 ,在上密度、降高度的前提下 ,田间群体荫蔽 ,植株节间分布不均匀 ,上短下长 ,中上部的叶层密 ,节间太短 ,不疏展 ,蕾铃易脱落 ;棉株中下部透光程度差 ,光合作用减弱 ,易造成烂铃 ,产量降低 ,最终形成头重脚轻。据田间调查 ,高脚苗的果枝始节一般在 2 0~ 2 5 cm,而正常棉田的果枝始节在 14~ 16cm。形成高脚苗的棉田有效结铃高度在 45~ 5 0 cm,综合调控难度大 ,正常棉田有效结铃高度在5 1~ 5 9cm,调控难度相对容易些 ,果枝数要比…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苗期病害。它不但影响早苗、全苗、壮苗,而且土壤内积存的病菌和轻病未死苗,又是中后期棉株发生根腐和茎基腐的根源。棉田严重发病时,造成密度下降、棉株间生长不平衡、迟发及早衰等现象,造成棉花减产。据1973年和1975年的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棉苗  相似文献   

7.
黄庆 《江西棉花》2003,25(2):31-31
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点及多年生产经验 ,要夺取棉花高产 ,在追肥上应掌握苗肥早 ,蕾肥稳 ,花铃肥猛 ,根外追施保桃肥的原则。1 早施苗肥棉花苗期应看苗追肥 ,以速效氮素化肥为主。对长势差的弱苗 ,追施尿素 4 5~ 6 0kg/hm2 或碳铵 12 0~15 0kg/hm2 ,兑稀粪水 1 5~ 2吨提苗 ,一般追施深度保持在 10厘米左右 ,并注意早施 ,对长势好的棉苗应少施。2 稳施蕾肥蕾期主要是控制速效氮肥的施用 ,若氮肥多了 ,就会引起棉苗徒长 ,造成花蕾大量脱落。蕾肥要避免肥多、水多、棉株长势旺三者碰在一起。施肥时间要灵活掌握 ,总的原则是蕾期…  相似文献   

8.
选取秋翻冬灌、冬灌春耕、春耕3种耕灌方式的条田进行棉花干播湿出试验,对其出苗、苗期长势、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翻冬灌方式下干播湿出方式更有利于棉花出苗及生长,出苗率、株高、棉苗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大苗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狭行距、高密度栽培是一项有希望的棉花(陆地棉)生产制度,但是如果管理工作不适当,营养生长和棉铃发育间的动态平衡将被打乱,结果纤维产量低。进行本试验是研究棉花营养生长和棉铃发育的碳水化合物状况间的关系。在两个生长季节在群体密度每平方米为7.4、14.8和22.2株(译者注:合每亩4936株、9872株和41808株)的狭行栽培情况下,比较植株干重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总量(TAC)。虽然棉株体积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不同采样期三种群体间的TAC水平是相似的。TAC为环状模式,生长季节中期为低水平。当纤维产量高时这种低水平是与结实器官干重的快速增长相一致,而当纤维产量低时则与营养体干重快速增长相一致。过度的营养生长有效地和结实器官竞争TAC。在一次有关试验中,邻近着生有正在发育棉铃的棉株主轴中段在棉株主轴上分布的TAC水平最低。这就表明在棉株内部TAC低水平处可被相对地区域化,由此使人想起光合产物由棉株顶部向棉株中部运送并不有效。重视株型育种,调态棉株冠层使能有较多的阳光照射到邻近有正在发育中棉铃的叶片和或者选育由上部叶片向发育中棉铃运送同化产物更有效的品种,可能有助于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王庆祥 《玉米科学》1993,1(2):018-021
本研究表明,种子质量和栽培因素都与玉米群体内株间差异有关。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田间出苗延迟是个体间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相邻植株出苗时间差异过大时,会导致生长速度上的差异,并因株间竞争而使这种差异扩大,个体间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它们所获得的地上地下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多头、无头抗虫棉配套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两年来 ,由于棉花苗期棉蓟马、小地老虎等害虫的为害 ,造成棉株顶尖被害率很高 ,形成了很多“无头棉”和“多头棉”,有的地块为害高达 50 %~6 0 % ,为了减少损失 ,提高产量 ,对“无头棉”和“多头棉”进行特殊有效的管理措施十分必要。1 选用良种 选用苗期生长势强和抗虫性、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 ,如冀审 6 6和新棉 3 3 B,一是由于优质良种受虫害为害轻 ,二是如果造成顶尖为害 ,优良品种生长发育快 ,可尽快长出新枝 ,代替主茎生长 ,弥补损失。2 早间苗 ,晚定苗 早间苗使棉株健壮生长 ,晚定苗 ,尽量拔除被害株 ,留长势强的棉株。3 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喷施矮壮丰控高防倒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暖冬气候、部分小麦田块播种量偏大、前期氮肥施用过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建湖县小麦越冬前普遍总茎蘖苗较高,植株生长量偏大,给小麦高产、稳产带来了隐患.特别在小麦生产后期,由于群体大,密度高,长势嫩绿,基部节间拉得过长,遇到台风暴雨后常伴有麦田倒伏情况的发生,往往是高产长势,低产收成.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武穴市棉花生产由产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 0 0 2年 ,本市引进了高品质棉科棉 1号 ,试种示范表明 ,该品种品质优、抗性稳、产量高、效益好 ,深受棉农欢迎。1主要特点1 .1生长势强。科棉 1号子大好拿苗 ,子指 1 1 .4g,出苗快而整齐 ,根系发达 ,出叶速度快 ,叶片中等偏大 ,光合作用强。据田间调查 ,4月 1 0日播种至 4月1 6日齐苗 ,6月 1 7日现蕾 ,7月 1 2日初花 ,7月 2 7日盛花 ,8月 2 9日吐絮 ,全生育期 1 35天。植株个体稍大 ,果枝上翘 ,株型紧凑 ,通透性好 ,有利于果枝伸长 ,多结蕾铃。据定点调查 ,株高 1 2 5 cm,总果节1 33.8…  相似文献   

14.
张秉贤  南宏宇 《中国棉花》2007,34(11):26-27
陇棉1号(原代号低酚88-02)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从棉花抗枯萎病品系低酚34选择变异单株,经系谱法选择和定向培育,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蚜棉花品种。1994—1995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8年8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种审字第212号)。1特征特性陇棉1号属早熟性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棉株长势强、抗逆性强、不早衰,株高65cm,茎秆粗细中等,嫩茎绿色,茎表绒毛较多。主茎节间长度均匀,叶片薄,中等大小,叶背茸毛多,叶层空间分布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产过程中,由于密度、肥力和管理水平的不同,经常出现生长正常(壮苗)生长过旺(胖苗)和生长不足(弱苗)三种长势和介于三者之间的棉苗。它们在整个生育期中,有着各自的光能利用、有机物分配、干物质累积等途径,致使经济系数不同,造成棉花产量的差异。现就1976—1977年在泥城公社人民大队二年的观察测定,阐述三种长势棉苗的特性,以使棉花沿着正确的途径发展,采用相应措施,保蕾保铃,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6.
1953年,前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用作物系与农业化学系合作,开始进行棉花生理及生化的研究,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研究早熟早衰生长势弱的棉株与迟熟迟衰生长势旺的棉株的矿物营养及有机营养的分析比较:(二)摘心整枝以及光期长短对于棉株有机营养积累与运转影响;(三)不同棉种及品种类型对有机营养积累的特点。第一部分:研究早熟早衰生长势弱与迟熟迟衰生长势旺的棉株矿物营养与有机营养的比较分析。(1)1953年用岱字棉15号,分别种在两种不同肥力的土地上。瘦地在四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现蕾,8月下旬已至吐絮尾期。株高不足二尺,下部结铃率高,中上部早已脱力,结铃低。8月上中旬叶色变黄,下旬已枯落,代表生长势弱的棉株。肥  相似文献   

17.
一、群体密度与群体结构 群体密度是构成花生产量的主导因素。据调查,广东省亩产400公斤以上的珍珠豆花生,群体密度一般为1.7万~20万株/亩,单株荚果数14个以上,果重600~700个/公斤。但是,实际生产中,不少田块群体密度达到1.7万株乃至2.0万株,但产量并未达400公斤或较高水平。这主要是群体结构不合理,产量因素不能调协发展。因为群体密度与群体结构虽有密切关系,但群体密度不等于群体结构,群体结构的形成与建立还与个体的发育情况有关。在良好的群体结构中,个体发育良好,生长整齐一致,光能利用率高,单株生产力高。据调查,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8.
棉苗不带土移栽技术研究,是上饶地区科委1983年4月正式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项目规定从1983年春播时起至1984年冬完成。在协作单位县科委曾荣平同志和镇桥公社浒淹大队程广海同志通力协作下,经过今年4月至10月的实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研究基本上实现了83年计划指标:不带土移栽的棉苗与营养钵棉苗移栽的成活率接近,分别为94和96%;不带土移苗的棉花产量比对照直播棉株的产量略高,接近营养钵苗棉株的产量;棉苗不带土移栽方法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方法,每亩节省人工8.5个。  相似文献   

19.
有色棉茎尖培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棕 98 0 1和绿 990 4两个有色棉品种茎尖进行诱导培养 ,结果表明以 5天苗龄的无菌苗进行茎尖培养为宜 ,棕 980 1的茎尖在附加 KT0 .5 +IAA0 .1的 MS培养基存活率高 ,幼苗长势好 ,绿990 4的茎尖在附加 KT0 .5 +IAA0 .5的 MS培养基存活率高 ,幼苗长势好。茎尖培养在各有色棉品种间不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采用日生长率这一概念棉株生长速度能直接地反映它的生长状祝,因此常被视为棉花看苗诊断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棉株某一生育阶段的长势,过去都采用平均日生长量作为衡量尺度。这种方法,尽管测量的时间间距可以缩小,但求得值仍为平均值,不能确切反映棉株生长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