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大丰市实施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工作的总结,分析棉花轻简育苗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推广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沿海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射阳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应用20多年的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射阳县棉花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繁重的棉花营养钵育苗已成了影响棉花发展的瓶颈。通过调查考察棉花无土育苗、移栽的轻简栽培技术,十分符合棉花生产发展方向。对此,作者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认真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推广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创新棉花育苗移栽方式,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发展,作者通过在湖北省潜江市6个镇场开展了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示范推广,认为轻简育苗比营养钵育苗,一是省种、省工、省苗床地,二是好拿苗,但栽后返苗慢,三是中期生长稳健,四是生长后劲足,理论产量略高。同时,指出了轻简育苗在示范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三个协调,确保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农民迫切需要更多的致富、增效技术,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热情高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发的棉花基质育苗轻简栽培技术,在江苏省射阳县多年试验、示范,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同时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接受并推广应用。射阳县原银棉花专业合作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路子,高产典型多,棉农效益高;形成了"代育苗"和"代移栽"服务模式,加快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现实生产力的速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进行棉花基质育苗与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基质轻简育苗,能够克服营养钵育苗的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管理难的弊端,是老少皆宜、快乐植棉的可行育苗方法,总结了示范情况,提出了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和如东县发展棉花基质轻简育苗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2年在江苏省盐城市便仓镇进行了棉花水浮育苗、营养土穴盘育苗两种轻简育苗与移栽技术的示范试验,以当地常规育苗方法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结果表明:水浮育苗和营养土穴盘育苗分别比营养钵育苗增产6.0%和14.9%,但前期缓苗时间长,生长速度较慢,中期生育进程加快。同时还对轻简育苗移栽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花》2011,(7):I0001-I0001
2011年6月12-13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河南南阳市召开了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暨轻简育苗移栽现场会,来自全国l5个棉花主产省(区、市)农业厅(委、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负责棉花生产的处(站)负责人、轻简育苗移栽示范试点所在县(市、区)的项目具体负责人、有关专家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棉花轻简化移栽技术是棉花种植史上的一场种苗革命,它打破了几十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具有省工、节本、轻简、高效的优势,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稳定植棉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9.
经多年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总结出政府推动、农户接受是示范成功的基础,技术立项、资全扶持是示范成功的保证,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是示范成功的前提,集中育苗、商生化供苗是示范成功的突破口,能人带动、分散育苗是示范成功的推手,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是示范的目的。但也存在着诸如宣传、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不足,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保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成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发的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在江苏省射阳县经多年示范,己被广大棉农认识和接受,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14年,射阳县海通镇示范面积达800hm2,皮棉每公顷1350kg,高于该县当年平均水平。1培育壮苗,适期移栽1.1适期播种,促苗齐、苗匀、苗壮。沿海地区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抓冷尾暖头适时播种。充分利用基质育苗催芽播种出苗快、出苗整齐的优  相似文献   

11.
棉花生产主要育苗移栽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棉花栽培方式由直播到营养钵青苗移栽再到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变革回顾,概述了当前棉花生产中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技术、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水浮育苗移栽技术等主要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由来、优缺点和生产应用价值,为生产应用报务。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南省棉花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提出应加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械创新和机制创新。改传统的麦棉两熟套种为多熟高效套种;改麦套春棉为春育夏栽麦棉连作;改人工移栽管理为机械化移栽管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以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为主体的种植模式,为河南省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沿海棉花"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射阳积极探索棉花“无土基质育苗和无钵裸体移栽”轻简栽培技术,示范面积逐年扩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江苏沿海棉区示范面积达600多公顷。这项育苗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地、省本、省时、省力等多种优点,移栽后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深受棉农欢迎,是棉花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棉花轻简栽培的应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2013年首次示范了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在2013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基质苗比营养钵苗缓苗期短、生育进程快,晚秋桃多,皮棉产量增加378.2kg/hm2;能节约育苗用工等合计成本1260元/hm2,占比为38.2%。示范户和辐射户均较满意,该技术值得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的研究起始于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得到推广应用,目前育苗移栽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90%以上。同时,在棉花育苗移栽的基础上,研究示范和推广了移栽地膜棉,目前移栽地膜棉面积占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的60%以上。由于移栽地膜棉和露地移栽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江苏省棉花单产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其中1996~1998年三年全省平均单产皮棉达1129.5kg·hm-2,并在生产中出现了移栽地膜棉每公顷皮棉超1875kg,露地移栽棉亩产皮棉超1500kg的高产示范方。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棉花育苗移栽的关键配套技术仍是我省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是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林厅提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编制的“棉花育苗移栽亩产皮棉100~125 kg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发明的棉花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新技术,自2003-2004年就在射阳县开展试验,2005年示范扩大到盐城全市多县多点,均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吉荣华 《中国棉花》2012,39(6):33-34
2004年江苏省射阳县引进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移栽(简称"两无"技术),并成功试验示范,2011年该县推广面积达0.14万hm2。回顾近8年的推广历程,该技术在该县应用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幅度较小;同时从生产中看出不同年份的棉苗长势长相及产量存在差异。针对以上情况,对无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历程及其对棉纺工业发展的贡献,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营规模弱小,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子棉收购价格无序波动,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劳动力素质变化已使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不适应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方针,分别提出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对策。未来10年内以扩大盐碱地植棉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轻型、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保证一定的原棉自给率。10年之后通过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适宜密植的半矮秆、早熟新品种,以机械直播棉花取代育苗移栽棉花,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使植棉业融入现代农业,推动江苏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湖北省潜江市棉区设立水浮育苗移栽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对比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水浮育苗技术具有省种、省工、省地和出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中后期生长快,成铃数多的优点,是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适合在潜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微钵育苗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粮棉争地的予盾,实现粮棉双丰收,江苏省在上世纪50年代首先创制了棉花营养钵温床育苗,后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与示范,研制完成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到1977-1990年江苏省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面积累计推广513.93hm2。棉花育苗移栽是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粮棉双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传统的营养钵制作花工多,管理复杂,技术执行难度大,劳动强度也大,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已不适应植棉产业向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鉴与上述,为了简化棉花育苗程序,减少用工投入,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