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稻生产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咸彬 《中国种业》2017,(10):37-3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是提高稻米品质和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之一。本文以衡南县再生稻生产为例,分析了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的必要性及衡南县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再生稻种一次收两季,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是福建省水稻增产的特色项目,也是水稻轻简栽培实用技术,头季收割难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部分地方采用常规早稻品种佳辐占、嘉早312等进行头季机收示范取得成功,再生季产量达3 000kg/hm2左右。但早稻—再生稻模式受到生产区域限制,应用面积有限,全省适宜再生稻区域多为中稻-再生稻模式。由于中稻与早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短和群体结构差异大,应用相同的技术进行机收示范,成功率很低。为突破这一技术,2013年省农业厅设立课题,在我县开展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一年来,课题组认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 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中下游稻区 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4.
1主导品种(50个)1.1水稻品种(11个)金优402适宜在湖南、湖北及江西中北部、广西中北部作早稻种植。金优207适宜在广西中北部、湖南、江西白叶枯病轻发区和湖北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以及在贵州海拔700~1200m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II优明86适宜在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浙江、上海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和河南南部、陕西汉中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丰两优一号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以及安徽、湖北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河南南部籼…  相似文献   

5.
《种业导刊》2016,(3):36-42
第一部分 主导品种水稻(30个) 一、长江中下游稻区 T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6.
山区由于温光自然条件的影响,制种只能是中稻一季。1993年三明市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并应用于制种的父本育秧,实现早播、早插,使山区中、高海拔的中稻制种改为早稻制种后再抢种一季作物,取得显著效益。其关键技术如下:1确定最佳授粉时段:水稻传...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水稻出现不结实现象,近日,安徽省淮南市农业部门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部分田块水稻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查验。根据田间水稻壳子变形、不结实症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往年都出现过,但今年相对较多,以沿淮地区多发。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8月份以来,淮南市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早稻和双季晚稻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稻和一季晚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显示,早稻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性较大,且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中稻和一季晚稻受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与蒸发量相关性最大,并且与降水量成正比,与温度、蒸发和日照时数成反比;双季晚稻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前两种水稻偏小。该研究获得了南陵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水稻种植合理避开气象灾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影响研究——以安徽南陵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早稻和双季晚稻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稻和一季晚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显示,早稻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性较大,且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中稻和一季晚稻受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与蒸发量相关性最大,并且与降水量成正比,与温度、蒸发和日照时数成反比;双季晚稻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前两种水稻偏小。该研究获得了南陵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水稻种植合理避开气象灾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何金旺 《科学种养》2008,(10):12-12
再生稻栽培模式是指在前季水稻(头季稻)收割以后,对稻茬上的休眠芽发生出来的再生苗,给予适当的栽培管理而获得一季稻谷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生产周期短、省工、省秧田、省种、省肥、节本、一种两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中稻地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光照不足,春暖迟,秋寒早,年平均气温在17~19℃,年平均日照仅为1334.8小时,年总降雨量虽达1548毫米,但分布不均匀,易出现秋旱,对水稻生产不利。在该县现有的9112.5公顷水田中,就有57.06%仅能种植一季中稻。在这种地区发展1季中稻加1季再生稻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达到增产稻谷的目的。同时还省去了购买晚稻种子、犁耙田、播种育秧、插秧等工序和费用。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考、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现对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措施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植保站根据当前全省水稻生长情况、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中稻及一季晚稻的病虫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1.稻飞虱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稻飞虱偏重发生,闽西北、闽北等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可能,发生面积4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稻纵卷叶螟除闽南稻区中等发生外,其它稻区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成了长江流域双季早籼新种质超丰早1号,它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穗大粒大、结实正常、生育期适中、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细胞学观察结果,有两对随体染色体,比母本水稻品种中87-156多一对随体。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穗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庭 《科学种养》2011,(10):29-29
白穗(白壳)是水稻抽穗后,稻穗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而使谷壳变白(空秕粒)的一种现象。由于它出现在水稻结实成熟期,所以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造成白穗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能找到发生原因就盲目施药,不但达不到防治目的,还会造成农药的残留和浪费。现就水稻白穗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5优5399是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用内香5A×内恢3399组配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5).该品种在我县示范种植2年来,表现出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稍宽直立,分蘖力强,丰产、稳产,结实高,着粒密度大,米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在我县作一季中稻,尤其是优质杂交中稻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1种植表现1.1 生育期2010年全生育期为157d,比Ⅱ优838短2d;该品种2011年为154d,比我县主推的冈系品种短2~3d.  相似文献   

16.
降解地膜与控释肥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更加清洁高效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可降解地膜代替常规地膜、一次性施用不同用量的控释氮肥,与"中稻+再生稻"的最佳结合技术。结果表明:覆膜后降解地膜与普通非降解地膜覆对再生稻两季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控释肥一次性基施以150 kg N/hm2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225 kg N/hm2处理"中稻+再生稻"两季总产最高。因此,水稻覆膜技术与可降解地膜、控释肥以及再生稻技术结合后,是一项清洁、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Ⅱ优162在仙居县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蜀恢16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仙居县1999年引入试种、示范,结果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仙居县海拔600m以下单季稻区或连作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各行各业的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水稻产区将逐步改变传统的"一年双季"生产方式,而选择"一年一季"的"一季中稻"。实践表明,这种转变也是对新形势下稻米消费量、"三农"效益、土地保养等各方面作出的积极且优化的应对,产生了一系列良好效益。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是,将来还是。我国南方的几个水稻产区一直存在"一年双  相似文献   

19.
杨波  刘洁  江青山  袁小珍  韩东  付强  付唯  陈琳  李耘 《中国种业》2023,(11):127-129
宜优 1611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适口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00009,适宜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22 年获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特等奖,2023 年被四川省遴选为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宜优 161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万优6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万优6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万8A与自育恢复系万恢66配组育成的中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4005),该组合产量高,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株高、株型适中,适宜重庆市海拔800m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