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缩短移植容器育苗的周期,找出移植容器育苗的最佳育苗周期,以油松、侧柏为研究对象,于2005、2006、2007年对其裸根苗及移植容器苗进行3次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侧柏移植容器苗14d苗木即可成活,缩短了油松、侧柏的容器育苗周期。速成移植容器苗,新生根数量明显的多于常规移植容器苗。新生根平均长度低于常规苗,不窝根,容器外无苗根;苗木无新梢生长,苗木抗恶劣环境高。油松、侧柏速成移植容器苗的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均为98%,明显的高于常规容器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分析了红松播种留床苗、移植苗、嫁接苗和容器苗四种不同造林苗木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应选择移植苗作为低成本造林苗木,其中苗龄为2-2的移植苗苗木质量最佳。采用红松容器苗嫁接培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红松苗的经济效益,但造林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结合济源市山区荒山造林中侧柏无纺布容器移植苗木的应用,总结了侧柏无纺布移植苗木从苗木培育到苗木移植,荒山造林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探索了提高侧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山柏苗木大小与移植成活率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山柏苗木高度1.5 m以下移植成活率最高;1.5 m高的控根容器苗与土球苗移植成活率无差异;用控根容器育苗比用瓦盆育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移植容器苗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移植容器苗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较详尽地阐释了这一苗木类型的特点,通过对移植容器苗研究与应用历史的回顾,指出了这种苗木类型的局限性及其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种苗木(容器苗、移植苗和裸根苗)在格尔木地区三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农耕地、撂荒地和稀疏林地)中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与土壤类型、苗木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相关系数为R(苗高)=0.910(R2=0.828)、R(地径年增长量)=0.903(R2=0.815)和R(冠幅年增长量)=0.909(R2=0.736);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依土壤类型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农耕地〉撂荒地〉稀疏林地;依苗木类型从在到小的排序为:容器苗〉移植苗〉裸根苗;在格尔木地区土壤条件较差的撂荒地和稀疏林地,采用容器苗和移植苗栽植黑果枸杞,采用容器苗和移植苗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9.4~36.6个百分点,且苗木生长良好,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由杉木1年生苗培育杉木容器苗的实践经验,详细记述了育苗地的选择、营养土配制、1年生杉木苗选择、苗木移植、大田管理等技术,结果显示:用杉木1年生苗培育杉木容器苗,苗木长势好、木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对移植苗木生长的影响,以苗龄为50d的红竹柳(Salixsp.)轻基质无纺布容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两个处理,11月调查移植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壮苗株数,结果表明:去袋苗株高、地径平均值极显著大于留袋苗;去袋苗与留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成活苗中壮苗率极显著大于留袋苗。红竹柳无纺布容器苗雨季造林埋土前取下容器袋有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分关1号黄栀子嫩枝扦插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关1号黄栀子的春、夏、秋三季嫩梢均可用来扦插、移植培育容器苗,其生根率、幼苗移植成活率均达95%以上。分关1号黄栀子移植容器苗在不同育苗基质中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移植容器苗与育苗基质存在交互效应。嫩枝扦插培育容器苗比硬枝扦插育苗优势明显,表现为嫩枝扦插育苗节省插穗成本,提高苗木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苗木产业发展和干旱地区极端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无纺布容器育苗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试验以蘑菇菌渣(30~40%)+森林土(60%~70%)混合发酵腐熟后作为育苗基质,利用无纺布容器、塑料袋容器进行不同质地、不同规格的油松移植苗培育。结果表明,无纺布容器油松移植苗的高生长、地径生长优于塑料袋容器苗,而且克服了常规塑料袋(钵)容器苗圈根、窝根等不足,具有根系易穿透、不窝根、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苗圃将1年生的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直接移植到不同材质的无纺布营养袋、塑料营养钵、塑料薄膜营养袋中进行培育,并对移植1 a后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容器材质对闽楠移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容器对闽楠苗的移植效果有显著影响,以无纺布营养袋移植的闽楠苗木生长最好,塑料营养钵的苗木生长次之,塑料薄膜营养袋移植的苗木生长最差。移植1 a后无纺布营养袋的平均苗高达58.7 cm,平均地径达0.57 cm,苗高≥50 cm的株数比例达83.5%,平均主根长度达28.3 cm,平均侧根长度达15.3 cm,侧根长度≥10 cm平均条数达21.8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油茶容器苗开始得到应用.为了揭示油茶容器苗与裸根苗生长节律的差异性,为今后油茶容器苗的栽培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油茶1年生容器苗与1年生裸根苗移植后的生长节律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比观测.根据观测结果,采用Logistic方程,对移植苗木的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再根据拟合的结果,将1年生油茶容器苗的生...  相似文献   

14.
容器育苗——现代苗圃育苗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苗是将苗木种植在合适的容器中培育出来的树苗。近几年,各地容器苗的生产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设已大规模应用容器苗,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而且由于容器苗宜于移植,可人为选择适当的季节造林,造林时间大大延长,加快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容器苗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技术,尤其是对常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更好。但是近年来各地培育容器苗的方法主要是幼苗移植法。这种方法使苗木经历了2次缓苗期,且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实度不是很好,造林后,在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朱弘 《防护林科技》2011,(5):84+89-84,89
详细介绍了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裸根幼苗、容器苗、移植大苗的造林技术,并从成活保存率、造林成本、造林季节等几个方面对3种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3种苗木类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容器苗在山西中部地区生态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樟子松育苗的容器准备、圃地准备、基质准备、容器装填与摆放、播种苗培育、移植苗培育、苗木出圃和运输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容器育苗就是利用各种容器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播种或移植芽苗。常见的容器种类有,纸质营养杯,稻草泥浆杯,营养砖,塑料薄膜袋等。一、容器育苗的优点。①容器育苗培育的苗木苗茎粗壮,根系发达,栽植时不损伤根系,容易成活,特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史密斯桉(Eucalyptus smithii)苗期生长规律,设计不同容器类型试验,系统研究无底容器育苗对移植后90 d的苗木质量的影响(即幼苗从苗床移植到容器生长90 d后).结果表明:无底袋容器苗比有底容苗在苗高、根颈直径、叶片数、叶面积和植株总干重分别提高了13.0%,21.7%,28.1%,11.8%,16.6%.无底容器苗的地上干物质分配指数(86%)高于有底袋苗(84.5%).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