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如何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泾川县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立地条件和苗木规格是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油松造林方面,应注重调查规划,科学编制设计;选择阴坡和半阴坡立地类型,清明之前栽植,采用带土球或营养钵苗木,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正> 油松是太行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对加速绿化太行山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本区土壤瘠薄、干旱严重的自然条件,油松营养钵育苗造林技术就比其他造林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地处太行山区的阜平县,以前以植苗造林为主,由于采用裸根苗,根系损伤和失水过多,致使造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油松作为主要树种广泛地应用到造林中。文章通过对油松造林技术的简介,进一步了解油松的造林技术、抚育及病虫害防治,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朝阳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油松育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结论,对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育苗生产与造林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用营养钵繁育油松苗,具有根系好、生长速度快、便于管理、移栽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等优点。在北票干旱地区,可利用油松营养钵苗进行雨季造林,克服裸根苗春季造林由于久旱无雨、土壤干旱、水分蒸发量大,空气干燥诸多因素而引起春季造林成活率低,重复造林浪费资金等现象。为此,文章结合生产实践把油松营养钵育苗的关键技术做一下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桥山林区油松造林标准地的观察分析,初步得出适宜陕北黄土高原油松造林中应采取的几种技术措施,对提高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属松科松属,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该树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油松苗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为了解决油松裸根苗移栽或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油松营养袋播种育苗造林试验,取  相似文献   

8.
在绥中县网户乡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对2014年和2015年采用传统方式栽植的油松和刺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均造林成活率不足30%,而采用新型美植袋大容器苗造林技术结合深井潜水泵提水浇灌,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近3倍,其中2016年秋季的造林成活率高于2016年春季;采用裸根苗营建辽宁杨和竹柳的成活率极低,成活率都不足30%,紫穗槐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在81.4%以上;在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造林成活率高低顺序是油松沙棘元宝槭刺槐白蜡白榆山杏。  相似文献   

9.
油松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材质好等优点,是晋西高寒干旱山区较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但在生产实践中,这些地区的油松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保存率更低。因此,提高油松干旱造林成活率是晋西黄土高原绿化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来造林实践,油松容器苗造林具有起苗快、无缓苗期、苗木质量高、造林成活率高等优势,已成为黄龙山林区油松造林的一项成熟造林技术,分享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油松是北方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利用塑料容器培育油松苗木,不仅育苗速度快,而且造林时间长、成活率高。从床面设置、基质选配、种子催芽等方面介绍了东会林场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油松是我省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植苗造林主要是使用裸根苗。但在干旱山区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地,油松裸根苗造林却存在着成活率差的问题。进一步摸索提高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方法很有必要。近年来,笔者同楼观台实验林场职工,在油松植苗造林中,采用先年方穴整地、穴底植苗的方法,使大面积油松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左右。现介绍如下:1.方穴整地:方穴在山坡上的布局同鱼鳞坑整地,唯形状有异,坑穴为上口40×40厘米、下底30×30厘米、深40厘米的方斗状(详见图)。穴下部保持20厘米厚的虚  相似文献   

14.
油松苗木保湿袋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荒山绿化先锋树种 ,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造林树种 ,但黄土高原地区春旱多风、蒸发量大 ,常使油松根系失水 ,影响造林成活。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 ,我们多年来结合林业生产实践 ,进行了改进油松造林技术的尝试 ,开展了“裸根造林”、“打浆造林”、“带土造林”、“容器苗造林”、“苗木保湿袋造林”等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油松保湿袋造林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在干旱严重的 2 0 0 0年 ,我们用此法在宁县傅家山 ,营造 2 4 4hm2 油松林平均成活率达 98.3% ;2 0 0 1年在西峰市小崆峒用此法采用 5年生6 0cm以上大苗 ,营造 4 0…  相似文献   

15.
穴植方式对油松造林成活率与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幼苗采用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3种不同穴植方式进行栽植,运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并分析了其造林成活率与投入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穴植的成活率主要与栽植技术和造林地有关,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成活率都达到95%以上,三者基本没有差异。从造林成本来看,单株费用最少,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大面积造林中,大力提倡每穴单株造林。  相似文献   

16.
据多年实践,总结出采用永久性钢架屋脊塑料大棚培育油松容器苗的技术方法,包括建棚、整地、播种、管理,并对塑料大棚内、外5年间油松容器苗的高生长及造林成活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用大棚技术培育出的油松容器苗。不仅在高生长上明显优于棚外容器苗。而且造林成活率也有显著提高。该技术能有效缩短油松育苗周期。加快晋北地区造林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油松已成为半干旱地区首选的针叶造林树种,为提高油松在风大、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移植苗造林是经济快捷之举。  相似文献   

18.
油松喜光、耐旱、抗寒、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是晋西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根据岢岚县近30多年来的造林实践,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常规的油松造林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采用2年生苗木造林,苗小抗性差,容易被风吹干。其次,油松小苗和杂草混在一起,易被牲畜啃食,而且也不利于抚育管理,导致成活率很低,一般仅达40%~60%,况且生长量也不高。为了克服这些弊端,1997年该县采用4年~5年生的油松移植大苗上山造林,经过3年试验,获得成功。从2000年开始,在全县重点工程造林中全面推广油松移植大苗带土上山造林技术,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河北省滦平县在京承公路沿线栽植了8000亩地的常绿乔木油松和侧柏,面积核实率和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此高的面积核实率和造林成活率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投资额度比较高。每亩油松(大苗)投资5000元,每亩侧柏(大苗)投资4500元。二是造林方式得当。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拨款60%;第二年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再拨款20%;第i年造林保存率在95%以上,拨付余款。三是管理严格。  相似文献   

20.
一、造林时间延续太长 油松营养杯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油松禄根苗一般雨季造林时间为10~15天,油松营养杯造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而且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多季造林并不是春、雨、秋等不受限制的造林,一般应在雨季到来后,至9月份进行,以雨季最好。近年来,在大力推广油松营养杯造林技术的感召下,各县有在春季、晚秋进行油松营养杯造林现象,这样不但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反而造成土壤、水份等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即使活了也生长缓慢,不易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