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北省房县栽培黑木耳历史悠久,产品优良,素称“燕耳”,载誉海内外。全县现有耳林面积120多万亩,每年投产12万棚左右,出产黑木耳60万斤左右。自1980年起,原水利部农田水利局把房县作为试点,发展黑木耳喷灌,有力地促进了黑木耳生产向稳产高产发展。对搞活山区经济,扩大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本地区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人工移栽稻、机插稻、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组合的试验研究,初步探明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虽然“传统手栽稻+小麦机条播”的模式效益产量较好,但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种粮效益偏低情况下,省工省时节本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寨沟位于湖北省房县土城公社吊桥大队。土城公社属山区,历史上少雨多旱,干旱时因木耳缺水,空气干燥、黑木耳生长出现“间歇”,夏季如遇41℃的高温,黑木耳菌丝死亡木耳无收。1981年以前,该公社黑木耳平均架产2斤多,最高不到5斤。据对栓皮栎木耳化验分析,一架耳木(长1米、直径8~10厘米的耳木50根,)所含营养物质,可产黑木耳50斤,黑木耳的增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表明,微喷灌育耳比之天然雨养育耳,能成倍提高木耳产量。对所得的黑木耳段木栽培高产微喷灌灌水技术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已求出预期架产量达7.5kg/架时的微喷灌灌水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香菇是鄂西北山区栽培最广的食用菌,七十年代以来已把喷灌技术应用于黑木耳栽培。水电部于1980年和1985年分别批准在房县创办了黑木耳喷灌试验点和香菇喷灌试验点。通过多年来喷灌生产与科研的实践表明;喷灌技术是继人工点菌技术之后又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它已成为黑木耳  相似文献   

6.
近四年来,湖北省房县、保康等黑木耳集中产地进行了喷灌试验,连续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使喷灌在食用菌栽培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引起了广泛注意。我们结合房县黑木耳喷灌生产试点的规划设计实践,和湖北省历年的调查资料,就黑木耳喷灌的作用与特点,以及系统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沙棘的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 1993年开始 ,为选育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沙棘良种 ,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杂交试验 ,其中“蒙古沙棘×中国沙棘”最有价值。在这个杂交组合中 ,亲本选配不同 ,杂种优势程度有别 ,以“乌兰沙林”为母本 ,以中国沙棘丰宁种源优良雄株为父本 ,效益最为显著。从F1代杂种群体中 ,选出了优良无性系品种“华林 1号”等 ,同时用其双亲建立杂交种子园 ,生产杂交种子。用这些杂交种营造沙棘林 ,可显著提高沙棘的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网湖北省保康县供电公司寺坪供电所位于鄂西北保康县与房县交界处,供区面积359 km2,辖区有26个行政村、5条10 kV线路、224个台区,全镇人口约3万,用电客户近1万户,年售电量1900万kWh。近年来,国网保康县寺坪供电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质效提升,利用“供服平台综合工具表”资源,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工程,激发党员干部创新精神,聚力攻坚、合力创新、全面促进该所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温室大棚立体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空间资源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对土地及其它资源的利用率,并利用有利的环境促进食用菌生长,提升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及其要点,旨在为大棚食用菌的栽培选择及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保康县的崇山峻岭中,村村组组全部通了电,水电为保康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马桥电站的启示保康县地处山高沟深,是个贫困山区县。解放前,这里的人民一直过着“桐油灯盏烛照明”的日子。解放后,保康人民大胆尝试办电,1952年,在县城建起一座装机40千瓦的火力发电站;1959年,又在县城附近的余家坪建起了第一座木制水轮发电站;1983年,建成装机5500千瓦的马桥二级电站投运上网。兴办小水电,保康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承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的溪流达84条,汇集成南河、…  相似文献   

11.
毛木耳油疤病是严重危害毛木耳生产的病害,又称“苕皮病”、“牛皮包”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并日趋严重。当前四川、河南等毛木耳生产中几乎所有的毛木耳耳棚都会受到该病害的侵染,严重时耳棚内90%以上的菌袋会受到侵染。病害发生后,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受到阻碍,造成严重的产量降低和栽培效益下降,被称为“毛木耳生产的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害的研究较为欠缺,生产中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前毛木耳生产中最大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2.
刘篪兵———保康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县水利电力局局长、保康县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人员”荣誉称号。1982年,刘篪兵从华中工学院水利电力系毕业后,带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鄂西北的西藏”———保康,一扎根就是16年。他...  相似文献   

13.
<正>1试验作业体系试验作物(圆白菜)的栽培标准:(1)品种:梦舞台、彩音;(2)耕作形式:冬季收获(定植:9月上旬,收获:1-2月);(3)栽培方式:垄宽125㎝;株距40㎝;垄高20㎝。园区条件及试验区的设计(试验区、常规区是同一园区)  相似文献   

14.
商丘地区位于豫东平原,涝灾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年开始对低洼易涝区进行连片治理,其主要措施是挖沟排水,健全田间排水系统,沟、田、路、林综合治理。田间排水系统采用了“浅沟小方”、“浅沟中方”、“深沟大方”三种模式。为求得最佳模式,进行了长达6年的观测试验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除涝效果,其中“浅沟小方”模式效益最佳,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保康县电力公司抓安全生产的经验崔道斌(湖北省保康县电力公司441600)保康县电力公司自1986年3月8日至1994年5且28日连续3000天未发生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火灾事故,变电、送电、配电、配变事故率均为零。3000天内累计供电量4...  相似文献   

16.
兴隆县是一个“九山九水半分田”的石质山区县。县内海拔落差大,气候多样,土壤类型丰富,造就了植物的多样性。据调查,可入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就有77科218属353种。此外,兴隆县以林果为主,县内森林覆盖率达65.76℅,果树栽培面积达5.48万hm2,耕地面积较少。再者造林初期无效益或效益低,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壤、水源、空间等资源,我们采用林下立体复合间作种植栽培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油菜稀植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小、壮、高”栽培形式。它既发挥了油菜个体的生长潜力,又为优良群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1998年秋播,丹阳市农技推广站等单位承担了镇江市下达的双低油菜稀植生产试验及肥料运筹试验。旨在分析稀植栽培条件下双低油菜的生育性状,筛选最佳施肥方法,探索其栽培要点,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大区生产试验 在丹阳市陵口农技站实施,面积1334m2,品种8518,4000株/667m2。以常规密度6700株/667m2作对照。总用纯N155kg,P2O5…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黑木耳露天人工栽培中应用喷灌技术,始于70年代的中后期。在水电部农水司的支持下,开展科学试验,建成了一批比较完善的生产试点,收到明显经济效益。黑木耳喷灌在湖北省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本文就木耳喷灌的效果、技术措施和前景等问题,以及扩大喷灌在食用菌栽培领域的应用提出若干探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沙石峪滴灌试验站于1975年4月建成。经过一年多试运行,整个滴灌系统(包括框纽、管道、滴头等设备)工作基本正常,效果良好。为了摸索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高产稳产的需水规律,为今后大面积滴灌小麦取得科学依据,我们在试验区作了冬小麦滴灌、畦灌对比试验。试验区布置如图1所示,试验站第一灌区共4000米~2。西部2500米~2种冬小麦,前茬  相似文献   

20.
烟叶滴灌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烟叶滴灌的增产效果,选择滴灌与不灌两个处理做对比试验。在介绍试验区自然条件和滴灌系统布置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叙述了滴灌的用水量、滴灌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滴灌对烟叶质量和产量、效益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