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黄矮病水稻黄矮病又名黄叶病、暂黄病,是病毒性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30%,甚至失收。本病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水稻从秧苗至始穗期都能感染发病,但以分蘖期最易感病,受害也最重。叶蝉吸食病株毒汁后,可以终  相似文献   

2.
一、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和水孔浸入,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僵苗、坐棵。水稻发病后,叶片枯死呈赤褐色,远望似火烧状而得名。1症状一般在水稻移栽后分蘖期开始发生,受害水稻矮化,老叶黄化,心叶变  相似文献   

4.
贵州独山县水稻霜霉病的发生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独山县感病水稻病害症状观察表明,受害水稻植株矮化,比健壮植株矮1/3~1/2左右,受害株心叶褪绿呈淡黄色或黄白色且严重扭曲畸形.采用组织整体透明法和荧光染色法对感病植株观察鉴定,观察到病组织内有大量孢子囊,根据病害症状特征,病原菌孢子囊特征,可确定此水稻病害为霜霉病.气候条件与育秧方式是水稻霜霉病发病与传播的关键因素.在防治过程中应该把农业防治放在首位,同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水育改旱育后,发生了许多"新"病害,其中较为普遍的有黄(白)化病、立枯病、恶苗病及黄梢僵苗症等. 一、黄(白)化病 1.症状识别发病初期,秧苗叶片薄,叶色淡,嫩黄色;老根变细变褐,新根少;新出叶叶色更淡,重者呈白色,出叶缓慢.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三年六月十六日、十七日暴雨后,部分水稻受淹。嗣后,我站接到水稻受害的报告,即深入到受害重的平顶卜公社与农科站、队干部、贫下中农进行了调查。调查鉴定结果是稻黄化萎缩病,并呈省站、地区农业局,请辽宁  相似文献   

7.
一、丁草胺、拉索、敌稗、都尔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使蛋白质无法合成,使作物芽和根系形成困难并停止生长.大豆植株受害时,叶片皱缩成心脏形.棉花播种后这类药用量超标时,幼苗茎韧皮部失水并萎缩凹陷,真叶变黄;若轻微受害,叶片产生药害斑,生长被抑制,植株矮化;重度受害,幼苗弯曲,此后慢慢枯死.玉米田使用都尔等过量时,玉米叶片变形,心叶卷曲成鞭状,根、茎、叶肿大,生长明显被抑制.稻田若出现丁草胺药害,秧苗生长受抑制,叶深绿色,叶片角度增大,心叶卷曲;移栽大田的水稻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失绿黄化,返青迟缓.水稻田使用敌稗过量,秧苗和叶片黄化,严重时叶尖枯死.如在水稻秧苗敏感的2叶期出现药害,会导致大量秧苗枯死.  相似文献   

8.
孙启花  刘向东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4):5040-5048
【目的】阐明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危害孕穗期水稻后,水稻冠层、未受害展开叶和受害已卷叶片的光谱特征,建立基于光谱参数的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的诊断模型。【方法】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不同卷叶率小区水稻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同时在不同卷叶率小区内采集未受害展开叶和已卷叶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单叶的光谱反射率测定,并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建模方法组建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的光谱诊断模型。【结果】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光区域内随卷叶率级别的升高而降低,738-1 000 nm处的反射率可较好地表征出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程度。不同卷叶率小区内的未受害叶的光谱反射率也可很好地表征水稻的受害级别,在512-606和699-1 000 nm处的反射率与小区卷叶率级别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已受害卷叶的反射率在582-688 nm处与受害级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在冠层、未受害叶及已受害卷叶光谱的红边幅值与红边面积有明显变化。利用水稻冠层光谱的红边幅值、未受害健康叶片550 nm处的反射率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的一元回归模型的诊断误差较小,而同时利用冠层、受害叶和未受害叶光谱组建的逐步回归模型的诊断误差最小,可用于小区稻纵卷叶螟危害的监测。【结论】受害区域内水稻冠层在738-1 000 nm处和未受害叶片在512-606和699-1 000 nm处的光谱反射率,以及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均可较好地表征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的卷叶率级别,可利用这两层次的光谱指标分别对小区水稻的受害程度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  相似文献   

10.
潘克航 《农技服务》2014,31(7):137-137
<正>1、认识和了解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1.1危害情况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是我国南方水稻上一种严重的病毒病,近年来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受害后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50%—80%,甚至绝收。([1])1.2典型症状染病水稻根系颜色变深、变短;染病水稻明显矮缩,只及正常植株的1/5—1/3;染病水稻叶鞘上出现白色瘤状突起及黑褐色瘤状突起,出现高节位分枝;病株出现"倒生根"或"气生根";病株叶片皱折,叶色深绿,心叶或破下叶卷曲;病株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包括植原体及类似病原,全世界已知的水稻病毒病有16种。各种病毒病有其相应的地区分布,我国稻区分布的已知水稻病毒病有11种,即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黄萎病、簇矮病、草状矮化病、橙叶病、东格鲁病、锯齿叶矮缩病和疣矮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市。我县历史上曾以黄矮病、普矮病和簇矮病3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2005—2008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锯齿叶矮缩病危害为主:2009—2011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黑条矮缩病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砂质地、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  相似文献   

13.
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鳞翅目害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结果表明,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可在整个生育期对鳞翅目害虫保持高度或中度抗性.在分蘖期和灌浆期,相应普通水稻已遭受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严重危害,枯心率或白穗率均达10%以上;而该转基因水稻在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枯心率或白穗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69.80%-96.40%和83.40%-93.30%.田间调查表明,相应普通水稻稻叶平均受害指数高达23.52时,转基因水稻稻叶受害指数仅为0.37-4.05,该转基因水稻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但该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电光叶蝉和黑尾叶蝉的抗性与普通水稻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螨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害螨的种类及发病症状生产中对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螨种类主要有叶螨、茶黄螨。(一)叶螨叶螨危害初期被害叶片出现许多细小的失绿白点,后变为灰白色,抑制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失绿枯死。叶螨通常先为害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蔓延。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凋零脱落,植株干枯,结果期缩短,极大地造成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二)茶黄螨茶黄螨以成螨和幼螨刺吸植株的幼芽、幼叶、幼果的汁液,受害植株或器官发生畸形;受害叶背呈  相似文献   

15.
<正>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棚室越冬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毁种绝收。1.症状识别。叶、茎、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叶部受害一般先从中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期为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空气潮湿时易发生,并且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斑绿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庄河市玉米罕见地大面积发生粗缩病,范围广受害面大,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1.发病原因玉米粗缩病俗称苞米佬、小老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MRDV病毒),由于很难治愈被称为玉米癌症。该病与2006年水稻大面积发生的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水稻黄矮病于1964—1966年连续在广东发生流行时的调查研究报告。 水稻对黄矮病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的抗、耐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矮秆品种极感病,而高、中秆品种较抗(耐)病,抗(耐)病性的强弱主要表现在症状轻重和潜育期长短上。 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耐)病性和病害潜育期也有差异。 水稻品种的不同抗(耐)病性也表现在对传毒虫数(即病毒接种量)的反应上。在传毒虫数为每株1、3、5和10头时,中秆品种溪南矮都只表现轻微症状,而矮秆品种(珍珠矮和二九矮)则在接种虫数越多时症状越为严重。病害潜育期都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 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还表现在病株的“恢复”现象上,高、中秆品种发病后其恢复现象显著,较抗病的矮秆品种次之,极感病的矮秆品种则基本不出现“恢复”现象。对于较抗病的矮秆品种,如在发病后迅速进行排水和施速效肥等“治理”方法,有促进“恢复”和减少损失的效果。 插值期在大暑前后的晚季水稻一般发病多而重,而在立秋前后的一般发病少而轻。秧苗期长的比短的发病虽较多,但其差异远不如插植期显著。这显然与媒介叶蝉的迁飞高峰期有关。结合上述有关水稻品种对不同传毒虫数的反应的试验结果,就不难理解在大暑前后插植时,中、高秆品种所以受害轻而矮秆品种所以受害重  相似文献   

18.
黑尾叶蝉是水稻上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汉川县1970年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红花草籽和三熟面积不断扩大,对黑尾叶蝉繁殖提供了充足饲料,也为黑尾叶蝉越冬及冬后各世代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故为害逐年加重。黑尾叶蝉为害不仅直接刺吸稻汁,还传播水稻黄矮病和普通矮缩病,使近几年来水稻病毒病发病面积不断扩大,1975年,我们对黑尾叶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会昌县发生严重倒春寒,对水稻秧苗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叶龄秧苗,以2.5叶龄秧苗受害最重,4.1叶龄秧苗受害最轻;同一品种不同分蘖秧苗,以无蘖秧苗受害最重,3蘖秧苗受害最轻;薄膜覆盖处理的秧苗受害轻于未进行薄膜覆盖的秧苗;灌深水防寒的秧苗受害轻于灌浅水处理的秧苗;向阳育秧的秧苗受害轻于背阳育秧的秧苗。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减轻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水稻稻瘟病发生症状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