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但是,泥鳅网箱养殖的成活率一直困扰很多泥鳅养殖户,加上泥鳅是弱势群体,天敌较多,提高成活率是现今泥鳅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养  相似文献   

2.
刘善成 《水产科学》1996,15(4):23-23
泥鳅的稻田养殖刘善成(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1)关键词:泥鳅,稻田,养殖泥鳅俗称“水中人参”。泥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食性广,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养殖品种。一、稻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捕捞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5.
泥鳅(Misgum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为进一步挖掘这一传统优质品种的增值潜力,探讨其综合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生产试验,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就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广丰县从2006年开始有养殖户进行规模的池塘养殖泥鳅,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本文对泥鳅生物学特性,以及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捕捞运输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2):24-24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耐低氧,适应强、食性杂的小型鱼类,常见于底泥较厚的湖汉、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于静水水域的底层,适合稻田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泥鳅,每667m2稻田可产泥鳅75kg左右。1稻田选修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一般能旱涝保收的稻田,面积为667—1333m2都可以养殖泥鳅。养殖泥鳅的稻田还要加工整理,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水泥防逃板,水泥防逃板高度为70cm,其中要埋入田泥15-20cm,各水泥板相接处用水泥勾缝;二要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形式有“目、田、井”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林建军 《内陆水产》2000,25(8):18-19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 ,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 ,其味道鲜美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 ,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 ,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 ,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1苗种培育1.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 ,面积以30~100 为宜 ,池深40~60c…  相似文献   

9.
北方高寒地区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并且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06年我们在德善乡选择了20亩的池塘进行养殖试验。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食性杂,稻田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等特点,实践证明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我县从97年开始进行稻田试养,99年已推广到大舜、洪溪、俞汇等7个乡镇进行较大规模的泥鳅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抗病性强、繁殖力强、饵料易得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文章总结介绍了黑龙江泥鳅的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常先苗 《水产养殖》2009,30(8):30-32
泥鳅属小型经济鱼类,性习钻泥,游动能力弱,直接放入水稻大田中养殖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常规稻田泥鳅养殖标准要求相对较高,对一般未从事过泥鳅养殖的人来说难度大。2008年笔者结合泥鳅池塘养殖、小体积网箱养殖和常规稻田养殖的优点,与水产养殖企业联合开展低洼地改造稻田小体积网箱泥鳅养殖技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泥鳅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对环境适应力强,容易养殖,生产成本低,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成为一些地方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的技术推广经验,介绍一下泥鳅的农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柏广林 《淡水渔业》1994,24(2):31-32
泥鳅的人工养殖柏广林(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开发局)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具药用功效。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一、养殖池的建造饲养池建造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为佳。面积100-1...  相似文献   

15.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炳全 《水利渔业》2000,20(4):30-30
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是一种食性广、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水产养殖品种 ,其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味道鲜美 ,深受消费者青睐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除了内地市场需求旺盛外 ,泥鳅还是出口创汇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广、换汇率较高。但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泥鳅养殖基地。 1 999年笔者在浙江省浦江县进行了利用改造后稻田养殖泥鳅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试验区在浦江县平安乡水阁村 ,面积为 2 2 0 0m2 。土质为沙壤土 ,有水…  相似文献   

17.
泥鳅是一个食性广、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水产养殖品种;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广大农村发展渔业,特别是稻田养鱼的一个优良对象。为了深入探索稻田养泥鳅的生长、产量和效益情况,自1997~1998两年进行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18.
泥鳅在分类学上隶于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本属共有10余种,为温带、亚热带小型淡水鱼类。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均有泥鳅分布。适合人工养殖的还有另一种属于副泥鳅属的大鳞副泥鳅,该鱼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福建和台湾,其中尤以洞庭湖区出产的大鳞副泥鳅最为有名。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每100g鱼肉中含蛋白质18.439、脂肪2.699,因此是传统的外贸出口水产品。日本的泥鳅售价几乎与鳗细不相上下,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冬季的泥鳅价格也高达20~30元/kg。由于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比较容易养殖,市场需求量大,所以…  相似文献   

19.
泥鳅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且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几年泥鳅开始向日本、韩国大量出口,养殖效益十分看好。现将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泥鳅养殖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泥鳅市场价格的逐年上升,带动了泥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泥鳅养殖大多实行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易因水质环境恶化、投饵不当、其他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疾病暴发,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泥鳅个体间相互传染蔓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整个池塘泥鳅发病,而此时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病害暴发导致泥鳅死亡,使养殖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减少因病害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就应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尽可能做到泥鳅养殖过程中少发病或不发病。本文从清塘消毒、水质调控、合理放养、营造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