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披针叶茴香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披针叶茴香种子解剖表明,胚乳丰富,胚微小。种水透水性良好,经3.5个月层积处理,发芽率(或出苗率)能达到72%-78%。药剂处理结果显示,KNO3处理效果好于GA3,尤其是种子与拌有0.2%KNO3的湿沙相混后,在室外冷变温层积3.5个月的效果最好,出苗率高达96%,而春播干种子的出苗率只有3%。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和3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引起的休眠问题,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的方法对大百合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百合种子变温层积90天后加入6-BA 50 mg/L浸泡24 h 能促进胚生长,胚率为45.873%(层积120 天后)、萌发率45.33%(从第1粒种子萌发开始30天后统计萌发率),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提前6天,同样层积条件下加入6-BA 20 mg/L的胚率为23.008%,萌发率为30.33%,加入SNP 13.9 mg/L 的胚率为27.163%,萌发率为31.33%;空白对照胚率为16.741%,萌发率为26.67%。综合胚率、萌发率和发芽时间筛选出层积90 天后加入6-BA50 mg/L浸泡24 h有利于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并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以草果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和光照、恒温层积、变温层积以及脱水后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草果种子具有显著的休眠特性,恒温层积和变温层积均能打破草果种子休眠,其中,15℃暖温层积处理效果最佳,暖温层积90 d后种子萌发率高达82.0%;草果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当种子含水量降低至15%以下时萌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福建山樱花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9,(4)
为了探究福建山樱花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对台湾地区福建山樱花种子长宽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研究种子吸水性能,探索变温层积处理和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种子平均长度为7.84 mm,平均宽度为5.66 mm,千粒重为108.20 g;福建山樱花种子在吸水48~50 h后达到吸水饱和。对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溶液浸泡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最佳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 000 mg·L~(-1)。  相似文献   

5.
甘薯腋芽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带腋芽茎段为繁殖体,用4%海藻酸钠(附加MS、3%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多菌灵)和2%CaCl2包裹,制作人工种子。将人工种子播种于不同基质上进行萌发。结果表明5—6mm长的茎段为最佳繁殖体。在海藻酸钠中加入多菌灵和IBA有利于人工种子萌发,萌发率分别为70%和72%;加入KT有利于提高人工种子萌发的整齐度。蛭石 MS(无菌)为最佳萌发基质,萌发率达62%。  相似文献   

6.
高成华 《种子》2016,(1):35-37
剌五加种子用200 mg/L赤霉素(GA)浸泡后进行变温层积(16~22℃12周,2~6℃12周)处理研究后熟过程中刺五加种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层积12周后,种子开始萌发,GA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对照,在24周时,GA处理的萌发率达到55%,而对照只有35%.后熟过程中种子内源游离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降低,GA/ABA的比值、ZR/ABA的比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忠华  董源 《种子》2001,13(5):18-20,31
本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阿月浑子的种子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透水性较好;20℃恒温是种子萌发较为适宜的温度;蛭石是理想的发芽基质,在20℃恒温时,以其作发芽床发芽率可达60%;60℃温水处理和0.20g/L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恒温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32%和33%,开裂种子的发芽率分别达48%和42%;浓硫酸浸泡30min对不裂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开裂种子的胚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盐分含量对棉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盐分含量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鲁棉研27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低浓度的NaCl(〈03%)不影响种子萌发或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的NaCl(〉0.7%)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②NaCl浓度超过0.5%时,抑制作用明显.幼苗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主根长度、子叶面积、幼苗干重)都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几种理化处理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庆梅  孙玉玲 《种子》2007,26(4):41-44
采用流动水冲洗、赤霉酸(GA3)溶液浸种、硝酸钾(KNO3)溶液浸种、氧化氢(H2O2)溶液浸种等方法处理秦岭冷杉种子,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秦岭冷杉种子快速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水冲洗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mg/L、100mg/L、200mg/L赤霉素均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硝酸钾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0.1mol/L硝酸钾效果最好;1%过氧化氢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英杰  周玉丽  张子学  隋益虎 《种子》2006,25(5):63-64,69
以黄瓜(津优40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0、0.01、0.05、0.1、0.15、0.2g/L)浸种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所有浓度的SA均能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性指数(VI);提高黄瓜萌发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黄瓜萌发种子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10℃冷害条件下,外源SA的最适宜作用浓度为0.05g/L。  相似文献   

11.
4个南瓜栽培种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中国南瓜(太久秀丽)、印度南瓜(永安2号、巨型南瓜、036号、美国迷你南瓜)、美洲南瓜(晶莹1号)、黑籽南瓜(云南黑籽南瓜)为材料,在生长旺期(开花坐果初期),分别对生长在露地和日光温室中的南瓜用CB-011 光量子自动监控系统对其光合效率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用用光量子仪进行光量子校核。结果表明:4种南瓜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大体都呈现双曲线型,只是峰值出现的早晚,峰值大小有差异;最高峰出现在下午的15:3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9-11:30,美洲南瓜(晶莹1号)第一峰值出现的最早;蒸腾速率E日变化也基本呈现双曲线型,不同栽培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中国南瓜(太久秀丽)水分效率最高,黑籽南瓜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减少农作物栽培对施肥的依赖,以农林废弃物堆肥发酵基质为栽培基质,通过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对冬小麦生长进行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肥以及化肥相比,有机复合栽培基质对小麦增长促进作用显著,小麦平均穗长比不施肥增长8.90%,比施化肥增长5.85%,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5.49%;小麦平均穗数比不施肥增长40.79%,比施化肥增长17.11%,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63%;小麦平均单产量比不施肥增长34.78%,比施化肥增长7.89%,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01%。该研究可为农林废弃物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爆裂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4份东北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爆裂玉米种质(科爆201、沈爆3号、津爆1号和吉爆3号)为基础材料,以3个单倍体诱导系(BD11、BD12、BD26)为父本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子粒外观形态鉴定,确定准单倍体子粒。以秋水仙素作为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设0.3、0.5和0.7mg/m L浓度梯度处理,并辅以2.5%DMSO+5%甘油作为助渗剂,采取浸根、浸芽、滴心叶、针刺生长点4种处理方法加倍准单倍体,筛选适宜的爆裂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BD11诱导率最高,为7.99%;4个爆裂玉米杂交种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津爆1号的诱导率最高,为7.57%。浸芽法(0.7mg/m L)和针刺生长点法(0.3mg/m L)处理的成活率低于50%;滴心叶法(0.5mg/m L)和针刺生长点法(0.7mg/m L)的散粉率较高,分别为28.9%、45.9%,结实率亦较高,分别为11.1%、15.2%。滴心叶法和针刺生长点法加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天目杜鹃的成功引种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护管理和在园林中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地点的天目杜鹃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天目杜鹃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幼苗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要小于大树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且引种地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要小于原产地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天目杜鹃大树和幼苗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差异较大,天目杜鹃大树蒸腾速率12.00达到最大值,而幼苗要到14.00才达到最大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空气相对湿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呈负相关;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吡草醚对棉花催熟效果,探明吡草醚催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及室内药效测定方法,对施用2%吡草醚ME后棉花叶片脱落速度、吐絮率及产量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吡草醚ME脱叶、吐絮效果明显,与常规脱叶剂噻苯隆相当;药后30天收获籽棉产量比清水对照区增加10.75%~21.60%,霜前花比例增加显著;单铃重减小、僵桃增多;对衣分、纤维长度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吡草醚具有安全性好、脱叶速度快、棉铃吐絮早、大幅度提高霜前花比例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棉花脱叶催熟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抗冻剂和冷冻速率对蛋用种公鸡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蛋用种公鸡精液冷冻效果,本试验研究了抗冻剂和冷冻速率对海兰褐蛋用种公鸡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试验一:采用的冷冻保护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与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分别是6%、10%、15%。结果显示:10%DMSO处理组冷冻解冻后精子总活力达到37.4%,复苏率达到50%,活率达到58.3%;试验二:比较了3组冷冻速率,其中,以速率为7℃/min,从5℃下降至-35℃,再以速率为9℃/min ,从-35℃下降至-120℃处理组,冷冻解冻后精子总活力达到44.3%,总复苏率达到了53%,畸形率为41.9%,顶体完整率为42.9%;试验三:通过人工输精来评价其最终冷冻解冻效果(冻精解冻后的平均受精率为24.9%)。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的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以7℃/min,从 5℃下降至-35℃,再以9℃/min,从-35℃下降至-120℃处理过的精子冷冻解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寻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的相关性,建立玉米高产、高品质及合理密植栽培模式。以‘绿单2号’、‘绥玉10号’、‘鑫鑫1号’、‘德美亚3号’、‘吉单27’、‘嫩单11’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种植密度设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 4个水平),玉米品种为副区,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各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籽粒含水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授粉后55天灌浆即停止,其他玉米品种授粉后56~60天、61~65天籽粒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并趋于0;授粉后41~65天,‘绿单2号’7.5万株/hm2处理籽粒含水量低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65天籽粒含水量最低,为41.34%;‘德美亚3号’7.5万株/hm2种植密度籽粒脱水速率表现单峰曲线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51~55天,为3.90%/d;6个玉米品种10.5万株/hm2处理产量均低于其各自玉米品种其他密度处理,说明三江平原地区10.5万株/hm2密度不适于该6个玉米品种。综合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性状,‘鑫鑫1号’、‘绥玉10号’最适密度为6.0万株/hm2,‘绿单2号’、‘德美亚3号’、‘吉单27’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嫩单11’对密度处理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以优良白魔芋新品种——大青秆不同组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以叶柄为外植体,污染率低,愈伤诱导率达85.71%,继代培养中以MS+BA2mg/L+NAA0.01mg/L作为芽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将芽转接到MS+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nopalitos' (young cladode sprouts) of Opuntia ficus-indica (L.) Mill. cv. Copena V-1 were investigated. Salinity (NaCl) irrigation levels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2, 5, 10, 13, 18 and 21 dS m–1 were used. In general, all cladode variables (stem area, number of young cladodes, length and width of cladodes, and fresh and dry weigh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The root-to-stem ratio and young cladode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salinity increased. Other variables tha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included harvest index, relative growth rate, stem area ratio, dry mass accumulation, and Na+ and Cl concentrations. For rooted cladodes, increased salinity decreased fresh weight, succulence, and root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length. Our conclusions suggest that this species is salt sensitive; however, there is some indication that it could be effectively managed in saline environments. Further studies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ultivar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of adaptation of salt tolerance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闽西南黑兔品种的抗病特性,通过测定其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全面系统地评价闽西南黑兔的免疫力,间接反映其非特异性抗病特性。本研究对90日龄的闽西南黑兔(24只,雌雄各半)测定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补体C3、C4含量,以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结果表明:闽西南黑兔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分别为2031.22、96.78、10.94 mg/L,补体C3、C4含量为55.15、17.89 mg/L,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为1.50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为58.39%,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为2.22,且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测定的免疫指标为闽西南黑兔一般抗病力的选择以及非特异性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