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试验目的探讨水稻施用绿浓素对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绿浓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21 试验地设在本队高产攻关田。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16%,前作水稻秋旋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无重复,面积6667m2。22 品种为垦稻8号,播期4月12日,大棚盘育苗,插期5月17日,插秧规格为300cm×133cm,每穴3~4株。23 供试材料绿浓素是一种木酢液为载体的广普性、活性态、多元复合生物制剂。24 试验处理方法,在水稻齐穗期(7月28日~8月5日),6667m2用绿浓素60ml,兑水30kg,喷施量以叶片完全湿…  相似文献   

2.
3 提高淀粉生产和食味的水稻姿态3 1 受光叶片多3 1 1 水稻受光态势是株型开张 ,叶片直立生产淀粉 ,形成稻体和子实 ,基本在于光照。绿叶接受阳光 ,才能生产淀粉。为增加淀粉生产 ,直到底叶有更多的叶片受光 ,成为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一切植物 ,为确保最重要的淀粉养分 ,要使叶能接受更多的光照来伸长生育。水稻分蘖从基部呈扇状开张 ,叶直立 ,光能照到株内下叶。 1株茎叶长到最大的出穗期 ,面积直径可达 4 0cm ,所以最后确保稻体全部受光 ,生育间隔应需30cm见方。实际栽培中 ,为确保穗数 ,栽植穴数多为 30cm× 15cm ,密植到必…  相似文献   

3.
龙特早是漳州市农科所用娄 314与特优 6 3杂交育成的高产、米质中上、抗病的早稻新品种 ,于1998年 2月通过省级审定 ,已在福建省累计推广 1万hm2 。为加快推广步伐 ,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以 78130为对照种对龙特早进行生育特性观察和产量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龙特早 ,78130为对照品种。1 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于 2 0 0 0年早季在漳州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 ,稻田土层于 2月初灌 10cm左右的塘泥 ,肥力较高 ,排灌方便 ,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小区面积 13 3m2 ,2月 2 8日播种 ,4月 7日移栽 ,株行距 2 0cm× 2 0cm ,…  相似文献   

4.
永春北华侨茶果场现有茶园213hm2,年产干毛茶360t,我场自1990年开始推广乌龙茶机械剪采,现已推广机采197hm2,本试验是根据澳大利亚SC27高浓缩微生物肥能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改善根际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特点,将它用于机采茶园,探讨其对机采茶园茶树的效果。1 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永春北华侨茶果场安口区,土壤为红壤土,试验地为已进行9年机采生长较一致的十七年生水仙品种,树高80cm,树幅200cm,试验分别于(春茶前)3月20日和(春茶后)5月5日两次进行,试验设处理和对照,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度为10m,处理区每6667m2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水稻后期稻瘟病和叶鞘腐败病大面积发生 ,而目前使用的药剂效果又不佳。因此 ,今年引进 30 %稻病宁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垦 94— 2 2 7,试验药剂为 30 %稻病宁、富士一号EC、2 0 %三环唑、50 %多菌灵。1 2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前进农场科研站老稻田 ,土壤为白浆土 ,有机质含量为 3% ,pH值为 6 5,栽培密度30cm× 10cm。插秧前 3天施用丁草胺封闭灭草 ,施尿素 150kg/hm2 ,二铵 75kg/hm2 ,钾肥 75kg/hm2 。由于 7月末至 8月初连续阴雨 ,试验地发病严重。1 3 试…  相似文献   

6.
由新疆乌鲁木齐真播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液体多元钾肥 ,是一种有机腐殖酸类微肥 ,含有氮、磷、钾以及钙、镁、硫、硼、锌、钼、铁、锰、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为研究其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 ,我们在水稻孕穗期进行了飞机喷施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方法试验地选在我团六连 3斗 7农 ,面积2 0 1 /hm2 。水稻品种为巴粳 3号。 7月 2 3日用飞机喷洒多元钾肥 ,用量 2 2 5 0 g/hm2 。在喷施前 ,首先在田间选两个有代表性的地段 (约 1 0 0m2 ) ,用塑料布覆盖其中 1m2稻苗 ,喷施过后揭去塑料布 ,并将这两个1m2 稻苗做好标记 (做对照…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需要 ,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指导水稻生产和规范化优质米水稻栽培 ,特进行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影响试验 ,以便筛选出适合我地区大面积规范化栽培的施肥标准 ,为推广利用提供依据。1 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 2 5m2 (5m× 5m) ,打土埂 ,进行单排单灌 (田间设计图略 )。各处理设计如表1。  试验地选在创业乡丰年村 ,白浆土型水稻土。地势平坦 ,土壤肥力中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 2 43% ,碱解氮92 4mg/kg土 ,速效磷1 5mg/kg土 ,速效钾46mg/kg土。试验用水稻品种为合江 …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高低与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密切相关。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受品种生理特性影响 ,也受栽培技术的影响[1- 3] 。为了加快泉州农科所新育成高产水稻品种“闽泉 2号”的推广应用 ,于 1999年早季对其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性进行研究 ,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闽泉 2号 ,以 7813 0作对照。1 2 试验设计在该所品比田内 ,每个品种 3次重复 ,另外再分别设一个取样区 ,一个定点调查区 ,每小区面积13 3 3m2 ,株行距 17cm× 2 0cm ,测产区每丛 …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穴4株(A1)、5株(A2)、6株(A3)和7株(A4)4个水平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B1)、30 cm×12 cm(B2)、30 cm×14 cm(B3)和30 cm×16 cm(B4)4个水平,分析不同密度下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穴株数条件下,A3处理显著增加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蜡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产量,且产量较其它处理增幅2.34%~10.87%。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随穴株距增加而降低。穴株数与穴株距交互作用下,各处理组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或显著互作效应,以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处理组合(A3B1)效果最佳,产量达9 291.25 kg·hm-2。在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产量与抽穗期茎鞘干重、叶片干重、生物产量和成熟期每平方米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蜡熟期茎鞘干重、单株粒重、每平方米基本苗数和株高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A3B1)处理组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龙粳31高产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栽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 ,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多年实践证明 ,抛秧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秧地、省力、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为了探索与抛秧栽培相适应的施肥方法 ,在福建农业大学莆田科教点的指导下 ,1999年在莆田县梧塘镇漏头村进行了早稻抛秧施肥方法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品种为“汕优 77” ,试验田前作为休闲地。 3月 16日播种 ,采用软盘育秧 ,4月 2 3日抛植 ,7月 2 6日收获。抛植时秧苗平均叶龄为 5 6 ,株高 9 9cm。小区面积 13 34m2 ,小区之间做宽 15cm ,高 12cm的…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秧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农艺配套技术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实现水稻生产省工、节本、增效的目标 ,2001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机插秧质量与效率PF455S步行式插秧机 ,单程插幅120cm ,4行并列 ,平均行距30cm(固定 ) ,株距调节幅度11~14cm ,田间实插株距平均为11.1cm。理论上每667m2应插2万穴 ,田间实查1.82万穴。机插秧质量受秧苗质量、水层深度、整地、机械性能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同 ,本次插秧漏插率5…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纸膜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塑料地膜在土壤中不能溶解和消失 ,对环境和耕地造成污染 ,破坏土地耕层结构 ,阻碍水分输导 ,影响作物生长。而纸膜覆盖不仅能防止水分蒸发 ,节约用水 ,阻碍杂草生长 ,而且纸膜易于溶解 ,无残留污染。为验证纸膜覆盖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 ,特进行本试验。1 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在海伦市长发乡长新村一组及东风镇兴安村二组侯军水田地。试验地土壤属草甸黑土 ,中等肥力 ,pH值 7 0。由于今年高温干旱 ,降雨量比历年偏少 1 0 0~ 1 5 0mm ,田间从 6月 2 0日以后出现间断性渴水。2 试验处理处理 :纸膜覆盖  ( 40 +2 0 )cm×2 0c…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我县春季的重要粮食作物,为解决种性退化和选用引进适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1998年春季,我站配合泉州市农科所进行脱毒马铃薯品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送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l.l试验地点:本试验设在德化县上涌乡云路村.1.2供试品种:参试品种10个,列于表l。表1、供试马铃薯品种及来源1.3田间设计:试验地前作为蔬菜地、沙壤上、肥力中等。田间小区为随机区组排列,每一处理小区而积为13.34m’,重复3次。每处理小K种植70株(穴)种植规格畦带沟宽].3M(畦宽im,沟宽0.3m),每畦种2行,行距60cm,株距30cm,穴报,统一做芽后拥…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乙烯利在小麦不同时期的抗倒增产效果及其最佳浓度,1987—1988年度在新化县娘家乡天竺村进行了该试验。试验地属中等肥力红壤旱土,亩施纯氮15公斤。供试品种湘麦11号。5.5叶和6.5叶各喷施400、600、800ppm,孕穗期喷施100、200、300ppm,灌浆初期喷施200、300ppm,对照喷清水,共计12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1亩,穴行距为13.3×20厘米的密点播,设计基本苗每亩20万。因试验过程中小麦易倒时期无特大风灾以及拔节前的6.5叶期乙烯利处理后连续寒冷天气,乙烯利对小麦株高的影响及抗倒效  相似文献   

15.
1 试验目的与意义近年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但该项技术实施中如何合理施用氮肥的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因此设计了本试验 ,通过比较分析探索出适宜大田应用的氮肥施用比例配方 ,使之高产高效 ,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 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田设在县农科所大田内 ,土壤肥力中上 ,前作早稻 ,冬季种植紫云英。试验设计 4个处理 ,3个重复 ,随机排列 ,共 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 2 0 0m2 ,小区间小田埂用塑料膜包至犁底层以作隔离。参试组合为特优 6 3,密植规格为13 2cm× 2 9 7cm。试验田于 6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一条中产田棉花增产新途径,1998年我们进行了棉花株行等距栽培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本所棉花试验田中,土壤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本试验设三个处理:(1)等距双株,即每穴两株,穴距、行距均为60cm。(2)等距单株...  相似文献   

17.
1 试验方法本试验于 2 0 0 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红寮村进行 ,前茬白菜。后茬种汕优 63水稻组合 ,田间试验 ,设不施肥 ,不施氮和 3个施氮量 ,共 5个处理 ,3次重复 ,施肥区 666 7m2 施过磷酸钙 4 0kg、氯化钾 10kg。每个处理 ,分病虫防治区和不防治区(观察区 ) ,两区间设 30cm小田埂 ,四周设保护区。小区面积 133 4m2 ,插秧规格 18 0cm× 18 6cm ,每丛插 2粒谷。病虫发生期调查 3次百丛病指和虫量 ,3d观察一次苗情消长 ,抽穗后调查成穗率 ,株高及剑叶 ,倒二叶和倒三叶的长度 ,收割前 1d取样考种。2 结果分析2 1 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全营养专用肥是莆田市农科所根据莆田市各稻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水稻营养特点科学配制而成的 ,在合理配比氮磷钾的基础上 ,适量加入水稻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 1996年起莆田县黄石镇引进该水稻全营养专用肥进行验证试验、大型多重简比示范和大面积示范 ,其结果比习惯施肥取得较大的增产增收效果。至 2 0 0 0年全镇累计推广面积150 0多hm2 。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验证试验验证试验在该镇定庄村进行 ,设 5个处理 ,第1~ 4处理为全营养专用肥系列专1-专4 ,每公顷施60 0kg专用肥加尿素 112 5kg ;第 5个处…  相似文献   

19.
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小区对比方法,研究了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大幅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水稻生育期延后3~4 d,改善了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有效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可获得11 711.11 kg/hm~2的产量,比宽行窄株的2种栽插方式分别增产11.66%和19.91%。在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组穴均错栽插方式水稻栽插密度为27万穴/hm2,能发挥高产潜力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处下发的“水稻多功能无毒有机育秧盘试验方案” ,在1 997年~ 1 998年试验应用基础上 ,1 999年我们又进行了有机育秧盘育苗和本田试验研究。现将三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水稻有机育秧盘 (以下简称有机盘 ) ,由长春市广田绿色农业肥料研究中心提供。规格 5 8cm× 2 8cm ,无孔平盘。2 试验处理2 1 育壮苗试验处理  1 997年采用对比法二次重复。A处理 :有机盘 空白盘土(不调酸 ,不消毒 ,不拌肥的盘土 ) ;B处理 :子盘 营养盘土 (调酸、消毒、拌壮秧剂的盘土 )为对照。1 998年采用随机区组法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