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水稻品质性状的一些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澄清了水稻籽实世代叫法上的一些混乱,并试图将水稻籽实性状区分为母株(当代结实株)性状和子代性状,以利于遗传分析。并围绕水稻优质育种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食用型向日葵籽实性状遗传和选择研究中,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力为:籽实长度>百粒籽实重>籽实厚度>籽实宽度。对控制性状的最少差异主效基因数,籽实长度为4—5对,其余3个性状为1—2对。在选育食用型自交系时,组合的选配应以食用型和中间型为杂交亲本,早世代选择以籽实长度为主,F_4后代对子实的长、宽、厚三性状同等注意,并辅之以百粒籽实重。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作为新兴的油料作物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植物油源。提高向日葵的籽实含油率已成为目前向日葵育种工作中主要的方向。很多遗传育种工作者对向日葵籽实含油率性状进行了一些遗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育种工作中正确解释籽实含油率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及育种程序中特性的预报,取决于对基因型值的精确估计。而做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对水稻施用富硒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稻抽穗期施富硒康 4 95ml/hm2 ,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水稻籽实含硒量 ,达到富硒标准 ,而且还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大面积实验结果 ,水稻籽实平均含硒量达到 4 0 3μg/kg ,平均增产 8 2 %。  相似文献   

5.
富硒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施用富硒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施富硒康495ml/hm^2,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水稻籽实含硒量,达到富硒标准,而且还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大面积实验结果,水稻籽实平均含硒量达到40.3μg/kg,平均增产8.2%。  相似文献   

6.
"大西北"牌多元微肥是营养型叶面肥,建三江科研所通过2 a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大西北"牌水稻多元微肥在水稻上应用可以提高株高及分蘖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目的。对收获后的籽实进行发芽试验,处理的成苗长势及成苗根系明显优于对照。对收获后的籽实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也表明,施用"大西北"牌水稻多元微肥对提高水稻品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数量性状(QTL)定位技术的逐渐完善,为水稻的QTL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已有大量的研究表述和发现了QTL的特征特性,阐述了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理论基础,从而使水稻的育种遗传改良获得新方法、新手段。从QTL的定位群体、定位方法以及水稻QTL的研究现状和利用等方面,对水稻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克隆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稻谷产量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近年来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QTL克隆进展,分析了产量性状QTL的一些基本特点,并简述了产量性状QTL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茎秆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特别是对于水稻抗倒伏能力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就水稻茎秆性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抗倒伏能力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为水稻高产抗倒育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配合力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杂交水稻配合力的问题,许多水稻育种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可能是由于所用的试验材料或试验方法的不同,导致有些研究结果不太一致。通过论述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借以向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现状以及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等信息,以便人们对水稻配合力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姜亮  郭龙彪  钱前 《中国稻米》2008,14(3):8-12
水稻育种通常包括两方面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对育种材料中目标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其次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把目标基因转移到品种中。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列举了一些优先应用的种质或基因,并综述了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粒型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阐明其遗传调控机理,有助于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品质。水稻粒型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属于数量性状,受胚、胚乳及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重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定位超过400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已克隆了60个水稻粒型基因,涉及植物激素、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及表观修饰等多个调控通路。本文对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并对这些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品种演变对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品种演变在水稻增产中的贡献,综述了品种演变进程中产量、株型、品质、群体质量及生理性状的演变特征,并就品种演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柱头外露率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柱头外露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有质核互作效应。群体改良能够影响柱头外露率性状表达。对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机理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课题组和上海师范大学黄学辉课题组合作完成的"应用多套群体解析杂交稻粒型和垩白性状的遗传基础"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该研究解析了我国当前杂交水稻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学基础。水稻粒型和垩白性状解析是当前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水稻粒型和垩白性状的基因发掘已有一些相关报道,但这两种性状在杂交稻中的遗传基础尚不明晰。研究人员在前期完成水稻产量杂  相似文献   

17.
太湖地区种稻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为优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选育新品种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从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研究方法、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相关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水稻主导品种性状分析及对水稻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4年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已发布的数据,对这些主导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现状,对近年来审定的142份水稻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中垩白性状、透明度的变异程度较大,直链淀粉、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胶稠度、粒长多样性较高。在12个品质性状中加工因子、粒型因子、垩白因子、理化因子、透明因子是影响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表现的主要因子,也是品种群体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相关分析表明,12个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或正向、或负向的显著、极显著相关,并构建2个综合选择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具有籽粒颜色为绿色的T.aestuvanL,t.CompatunHost和T.machaDek.etMen种冬小麦新品系的生物学已做了研究。在开花类型、田间长势、蒸腾作用、生长和其它性状方面同红色籽实新品系的相似性,及与品种808的差异性已得到查明.一些性状所具有的变异是由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