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6,(4):92-93
辽73优62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辽73A与C62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等特点,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的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3.
直立穗型粳稻恢复系C5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52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选育的直立穗型粳稻新恢复系,具有大穗、高配合力、高恢复力、高制种产量、优质、抗性较强等优点。所配组合辽优1052高产、抗病,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探讨了北方粳稻恢复系的选育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24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适宜地区,并提出了高产配套栽培及制繁种技术。该组合是以理想株型和生态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选育出的超级杂交粳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株型理想、生态适应性广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7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优2006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用辽20A与C2106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达国标2级)、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差导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低是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研究进展和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不育系育种成果。重点介绍了杂交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和早花时2个有利异交结实性状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环境条件和父本特性对提高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的重要性。为选育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等有利异交结实的粳稻不育系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杂交粳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制种产量低是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是影响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关键。遗传研究表明,水稻柱头外露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广义遗传力较大(90%左右)。基因定位研究表明,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s大多数被定位于第2,5和8染色体上。自1996年以来,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加强了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遗传改良研究,通过导入籼稻的高柱头外露率基因,选育了一批高柱头外露率的粳型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由原来的30%以下逐步提高到80%以上,异交结实率可达到60%以上,杂交制种产量可提高到3.0-4.5t/hm^2,并配组育成了辽优5218(辽5216A/C418)、辽优1052(辽105A/C52)等杂交粳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先俱  庞秀  丁芬  商文奇  姜伟 《杂交水稻》2020,(2):21-23,31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选育的中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优质、食味品质好、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大面积制种可采用母本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粉,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杂交种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辽优20是以辽5216A与C238配组育成的散穗型、中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较强等特点,于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辽优20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9,(6):32-34
杂交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是目前杂交稻轻简化制种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徽两优106是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农嘉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稻瘟病一季杂交水稻组合。其母本1892S茎粗、株型好、抗倒、异交率高,父本萍恢106株型好、分蘖力强、花粉量大,制种与母本错期较小,适宜母本直播制种。该组合2016—2018年连续3 a采用母本直播方式制种,平均产量3.0 t/hm~2以上,实现了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7,(6):16-19
粳优165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139A与C165配组选育的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寒,制种产量高(平均为2.6 t/hm~2,最高达3 t/hm~2),于2017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宜恢7808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5279S//紫稻NP-35/R16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株型佳、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组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7808在2010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制种是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实现杂交粳稻全程高效机械化制种对保证杂交粳稻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和归纳了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介绍了上海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R187于1989年选育成功。该组合具有产量优势明显、抗病性强、熟期适宜、米质优和易脱粒等特点。1993年试种示范面积1万亩,平均亩产45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达590kg,该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符合商品化生产的要求,预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7,(5):86-87
内优683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083与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不育系内香6A配组育成的抗稻瘟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稻瘟病抗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6003)。  相似文献   

18.
水稻重穗型恢复系宜恢157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重穗型恢复系宜恢1577是用云南地方偏粳型紫稻与抗病恢复株系R16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株型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穗大粒多、开花习性好、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宜恢1577组配的冈优1577、Ⅱ优1577、宜香优1577和N优1577等高产、优质型杂交水稻组合,已通过四川省审定,其中冈优1577、宜香优1577还通过了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 2 88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优良父本品系 2 88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 64S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寒、抗倒、较抗病虫、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6年 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