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关中灌区夏玉米是全省玉米生产的重中之重,年种植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60%以上,产量占全省玉米总产的70%以上,在全省玉米生产乃至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水平,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高、种植密度偏低、均匀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在总结以往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条带深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关中灌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排灌条件良好,拥有种植玉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陕西省玉米的高产区和主产区,常年种植夏玉米近千万亩,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占全省玉米产量的近70%.抓好关中灌区玉米生产,对全省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灌区麦茬地夏玉米良好的播种技术,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播种环节依据,稳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对目前推广应用的玉米硬茬免耕精量播种和旋耕灭茬精量播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灭茬精量播种在出苗率、植株生长发育整齐度、穗长、行粒数、产量、效益等方面均比硬茬免耕播种要好,每667 m~2增产56.5 kg,增值81.7元,平均增效14.8%。旋耕灭茬精量播种可以成为陕西关中灌区夏玉米较为理想的一种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关中灌区地处陕西中部的渭河流域,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陕西夏玉米的主产区和高产区。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压力驱动,玉米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口粮方面,饲用粮、工业用粮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作为第一大作物,抓好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对于促进农户节本增效,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供给,推动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深远意义。长期以来,密度配置不合理、播种质量不高、施肥方法不科学、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着该区域玉米生产潜力的发挥。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针对上述区域性问题,通过集成"耐密品种、条带深松精量播种、合理密植、一次性分层机械施肥、玉米专用缓控释配方肥、机械晚收"等先进技术,为麦收后玉米播种抢墒抢时、群体良好结构构建、播种质量整齐一致、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进而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增产增收,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8,(5):40-41
为关中灌区夏玉米实现高产提供技术支持,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2017年结合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用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集成了关中灌区夏玉米植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合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大种植密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提升植株抗早衰能力,推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平衡施肥、保持和培肥地力,适时晚收等方面介绍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东部灌区施用氮磷钾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关中东部灌区夏玉米施用氮磷钾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是夺取玉米高产的有效措施。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影响的顺序是:N>P>K。  相似文献   

7.
从地块选择与播前保墒、选择良种、硬茬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夏玉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种、播、密、肥、水"五个关键技术环节,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4个市大力集成推广高产品种、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分次施肥、科学灌关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各单项技术的均衡协调,有效地发挥了良种良法的叠加增产效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陕西省关中灌区的生态条件和限制小麦、玉米产量高产的障碍因素,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调控,从品种搭配、播期调整、群体构建、水肥运筹等方面,总结形成了以“两旱”(小麦早种、玉米早收)为“两晚”(小菱适期晚播、玉米适期晚收)为主体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陕西关中10个县区40个乡镇120块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种类主要有12科21属22种。根据杂草的分布特点,将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区划分为4个杂草区域,各区域杂草的出苗状况一致,玉米播种后6d,各种杂草陆续出土,6~24d为杂草的发生高峰期,至播种后30d(玉米3~4叶期)时出土杂草已占玉米全生育期杂草总数的93%以上。以硝磺草酮、莠去津和烟嘧磺隆为试材,分别在夏玉米生长的3~4叶期、5~6叶期和8~9叶期用药,结果显示,相同剂量同一药剂处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喷雾,其防效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3~4叶期用药综合效果最佳。烟嘧磺隆安全性试验证实,夏玉米3~4叶期用药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新科6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用自育玉米自交系R02作母本,新43作父本,培育而成的普通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7年-2008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熟期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及相似生态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种植的适宜播期和合理密度,从而使优良品种与地区生态环境相适应,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了密度与播期对陕单8806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播期对玉米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应力争早播。【结论】通过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密度和播期二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的适宜播期为6月11日—18日,合理种植密度为60494 ̄70442株/hm2。  相似文献   

13.
郑单1002是以郑588为母本、郑H7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3—2014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103.3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2014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003.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郑单1002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二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二等级国标。郑单1002于2015年9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山西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陕西的第二大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陕西南部占全省玉米面积25%左右。该区玉米种植多分布在山区及浅山丘陵区,海拔差异大,对品种的适应性要求高,而该区生产上所用的杂交玉米品种90%以上是外引品种,这些外来品种对当地多变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强,适应力差,产量起伏大,丰  相似文献   

15.
针对郸城县玉米产量不高的事实,分析了本地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了超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可使郸县夏玉米每亩产量防减增收100 kg以上,年增夏玉米总产在7 500万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玉米是关中东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渭南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408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46.9%,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8%以上,在全市粮食和饲料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入世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虽播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总面积的26%,而总产则占全省农作物总产量的40%以上,玉米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的优劣势分析。针对入世后我省玉米生产面临的挑战。从玉米生产的布局,玉米育种目标的变化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蒲城县灌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粮食生产中,实施多点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阐述了灌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与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关中灌区粮食生产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20.
<正> 石家庄是河北省粮、棉、油主产区。夏粮以小麦为主,常年播种400多万亩,秋粮以夏玉米为主,常年播种300万亩以上。夏玉米占秋粮面积70%左右,产量约占秋粮总产的80%左右。近年来四代棉铃虫在夏玉米上的发生和危害,不仅使夏玉米安全生产受到威胁,而且还为下年度棉铃虫的发生提供足量的虫源。调查和研究第四代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减轻夏玉米的损失和减少棉铃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