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同时,该技术通俗易懂,操作容易,效果较好。基于此,对水稻"三控"栽培技术予以介绍,以供参考。1"三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水稻"三控"栽培技术通俗易懂,操作容易,效果好。"三控"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该技术中的"控肥"是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及前期施氮量的比  相似文献   

4.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直播是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的主要栽植方式.1996、1997年我们连续两年进行直播稻氮化肥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施肥和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比近年生产上实际施氮量可减30%以上,说明通过技术攻关,市环保计划三年内要求把农田氮肥施用量减少1/3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银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 kg· hm 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8.
正机械插秧在赣中南双季晚稻生产上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器械,具有一次性同步完成插秧和施肥的功能。为掌握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在种植当地主栽品种、正常机插规格情况下的适宜用肥量和施用法,泰和县于2018年开展了双季晚稻机插侧深施肥量对比试  相似文献   

9.
吉安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节本安全施肥技术。2015年,峡江县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安排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指导下,实施"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降低单季稻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有效穗和群体质量,从而增加产量,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每667 m2"三控"处理总施纯氮量、基蘖肥施纯氮量分别为10.275,6.825 kg,比常规处理下降20.5%,35.8%;有效穗为12.68万穗,比常规处理增23.2%;产量为632.0 kg,比常规处理增产12.6%,且增收74.9元。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肥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氮磷钾比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控苗"是指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数,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指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危害而达到高产稳产。2015年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庄湾乡仓下村龙船湾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按照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的要求,2016年特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分蘖肥施用时期以移栽后7~13 d为宜,最佳施用时期为移栽后12 d。适时施用分蘖肥,可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为实现高产、稳产、保护环境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并完善安徽省青阳县双季晚稻肥料大配方,减少配方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以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用氮、磷、钾单质肥料进行试验,对比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校验并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验证最适宜的双季晚稻用肥水平,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施肥依据,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程巧 《农技服务》2011,28(4):477+487-477,487
控肥、控苗、控害"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目前水稻生产田间作业中不合理使用化肥污染水质,农药施用量过大、利用率低、残留多等问题,而主导节约成本、增产高效、有利环境的技术。为探索"三控"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选用秀水09进行"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上使用"三控"施肥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资》2012,(27):21
<正>日前,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结合夏季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运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研究制定了《2012年夏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现就双季晚稻的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介绍如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施肥原则:(1)氮肥总量控制,分期施用,适当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和穗肥。(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4)针对土壤钾素状况,高效施用钾肥;注意锌、硼和硅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用量过高,尤其是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作到了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显著提高了产量,并明显增强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实现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